南华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县关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工作新模式,全力推动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从2019年开始,对分布“散”、规模“小”、密度“高”、权属“杂”、环境“乱”、配套“差”、建成年限早,建设标准低,配套基础设施落后、安全隐患突出的老旧小区进行精准改造,共改造老旧小区46个165幢2324户28.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项目总投资5630万元,2000年前建成老旧小区已全部改造完毕,真正实现应改尽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坚持基础改善、环境治理、规范物业、基层治理、绿美创建、文化建设同步推进,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南华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造目标、任务、措施、方法和步骤。二是压实工作责任。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县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层层分解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狠抓项目推动。强化部门联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长效常态化工作合力。

坚持问需于民,充分尊重民意。一是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了解居民需求,确保改造方案符合居民意愿。二是引导居民参与。鼓励居民参与改造方案设计、施工监督和后续管理,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注重文化传承。改造过程中,注重保护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留住城市记忆,提升小区文化品位。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一是科学制定改造方案。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方案,做到“一小区一方案”,避免“一刀切”。二是突出重点改造内容。重点改造小区水电气、雨污分流、场地道路、停车设施、屋面防水、外立面、公厕、照明、绿化、休闲设施、安防、消防、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完善小区功能,提升居住品质。三是统筹协调小区居民、业主委员会、产权单位、专业经营单位、物业公司共同支持和参与改造工作,增加改造投入、丰富改造内容,提升改造效果,形成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改造的良好氛围。

坚持建管并重,巩固改造成果。一是加强质量监管。严格工程质量标准,加强施工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可靠。二是提升居民素质。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养成文明生活习惯,让居民参与小区改造,共建共享改造成果,共同维护美好家园。三是强化党建引领。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和群众性自治管理体系,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小区管理格局,党组织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多元投入,多元治理,同步推动,以“八治融合”模块化建设“红色物业”,建立了协商议事平台、红色文化平台、廉洁家风平台、法治文化平台、智慧小区平台阵地,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管理群众,形成“12345”“物业管家”“微网格”治理模式,实现联动监管、统筹协调、协同治理。

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成效回访中,居民们纷纷表示:“老旧小区改造彻底改变了老旧小区线路、管道老化经常停水停电的现象,彻底改变了老旧小区环境脏乱拥堵、杂乱无章的现象,彻底改变了老旧小区房屋陈旧、配套破落的现象,彻底改变了老旧小区无人问津、无人管理的混乱局面”。居民张大叔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民生福祉,改造的过程我们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亲身体会,改造方案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反复征求了我们的意见,改造取得显著成效,切实为我们居民办了件大好事、大实事,老旧小区改造改到了我们居民的心坎上,我们十分满意!”。通过精准实施改造,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城镇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居住环境更加优美,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安全隐患有效消除,居民安全感显著提升;社区治理更加有效,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幸福指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