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南华县公安局“三聚焦”提升普法“三度”


日期:2024年04月21日   作者:刘雁   来源:    点击:[]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基层普法更是全民普法的重中之重。普法就要把法律渗透到群众日常生活中去,南华县公安局民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足功课,普法内容充实、形式丰富,让群众把法律“烙”在心上、“刻”进骨子、“融”入血液。

聚焦普法内容,解决“普什么”的问题,让普法有力度

“没想到在家就能了解到一些日常生活中我们想知道却又无从去学习的法律知识,南华县公安局的民警讲的内容太有用了”一街乡保马夸的村民老陈说道。普法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连日来,南华县公安局依托“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深入群众中,围绕群众身边事、生活事、日常事,精准设计普法内容,实现普法上的“供需平衡”,让群众觉得法就在身边,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农村,民警多讲“命案防控”“森林防火”“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等法律;在学校,民警多讲游戏诈骗套路、防范校园霸凌等法律;在社区,对小区居民多讲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交通、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法律;在企业,对职工多讲安全生产、劳动法等法律,做到精准普法、靶向普法,让群众觉得学法有作用、学法好处多,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升群众“认同感”。

聚焦普法初心,解决“向谁普”的问题,让普法有温度‍

“李队,又在加班做普法的PPT呢”“是啊,过两天我要进学校去上法治课,我找一些有趣的视频,让同学们学得有趣,法律知识入脑入心”。开展普法前必须迈开腿“备好课”,这是南华县公安局普法方案中的要求之一。普法工作不能让群众有“距离感”,更不能是“单向式”的输入,必须要通过一线走访,把群众的忧心事、操心事、烦心事问出来,给予相应法律指导,并在深入交流中让群众认识到学法用法的重要性,建起群众和法律之间“桥梁”。同时,打铁还需本身硬,南华县公安局通过“每周一学”“夜校”“交流研讨”等形式,让民警先学一步、学深悟透,打牢法律基础,再结合前期调研的问题,打通群众生活中的法律“堵点”,拉近普法工作与群众的距离,把群众的“身边法”送进群众心里,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聚焦普法方式,解决“如何普”的问题,让普法有深度

“白天打跳,晚上学法,这日子过得太充实了”五街镇的村民罗某在马缨花节上这样说道。普法是一门艺术,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开展普法,直接关系到群众有没有把知识学进去。南华县公安局因地制宜,围绕“万名政法干警进万村”活动,通过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家庭、进场所等,多形式开展普法。采取“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方式,让普法接“地气”。在社区、村委会、企业的公告栏等醒目位置张贴法律图解、悬挂标语,利用覆盖全县600多个村民小组的广播,循环播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法律知识,开设“解忧杂货铺”“解惑小课堂”和“火塘夜话”等接受群众咨询,倾听矛盾化解纠纷,用好“双语普法”利器,用土言土语将看似“高大上”的法律术语转化为最朴实的话语。教会群众使用“百姓法治宝典”App,方便对群众进行“指尖上的普法”,通过拍摄普法微视频、动画片等形式,以通俗易懂的内容,用灵活生动的手法,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播放,不仅让群众“触手可学”,而且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上一条:南华县搬迁安置办公室积极参加州搬迁安置办的项目资产清理核实工作
下一条:小事快办,三千公里外见“证”“邮”速度暖“兵”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