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科普实践走进最美田间“课堂”
立夏,万物生长,正是插秧好时节。5月10日,南华县农业农村局联合科协开展科普实践活动,龙川小学5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农业专家讲理论、做示范,学生共参与,农、科、校携手进田间,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田间农业科普实践课。

早晨8点多,平山村的田间已经热闹起来,龙川小学的52名学生早早的来到了这里,红白相间的校服、鲜艳的红领巾成了田边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兴致高昂,跃跃欲试。

在现场,科普老师给同学们重温了《悯农》,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赵少华详细的讲解了24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只有遵循节气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才能获得丰收;介绍了水稻生长过程,水稻如何从一粒种子长成秧苗、栽插、成熟、最后变成我们碗里香喷喷的大米饭。

“分离秧苗时一般3至4根苗一撮,插秧时前三指握住秧苗根部,对齐手指的第一指节,插入泥土2-3厘米,也就是一个指节右左的位置,秧苗叶子不要没入水面、要露出来,保持秧苗直立,株距3寸、行距8-9寸左右”,“现在我们栽入的3-4根一撮的秧苗,最后会发成10多苗,栽下后3天左右心叶展开、并开始扎根,一周返青,我们收获的稻谷,每公斤最后可以变成6两左右的大米”农业专家赵少华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道。

科技示范,实践见真知。农业农村局的4名科技人员亲自下田做示范指导,拉线、手把手教同学们栽插,如何分秧、怎么握苗、栽入深浅、株行距等进行耐心指导,讲给他们听、做给他们看,陪他们一起探索、求知。同学们兴致高、认真学、虚心问,虽然栽出的秧苗不那么笔直、漂亮,但脸上是满满的开心和成就感。田间实践、亲自动手,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与坚辛,懂得珍惜粮食,让农业科技的种子在他们心中萌发,培养爱劳动、学科学、爱科学的新时代好少年。

仔细观察,可见人群中有个叫王晧辰的同学一直栽得很专注、很认真,栽出的秧也像模像样,总是忙来忙去不停歇,粘满泥点的脸上流下了滴滴汗水,他乐呵呵的说:“这次栽秧很好玩、但也辛苦呢,我真正理解诗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的含义,每一粒粮食都得来不易,劳动就跟学习一样,只有辛苦付出,才会收获满满”。

最后,同学们一个个变成了泥娃娃,泥水沾满了衣服和红领巾,但仍忙得不亦乐乎,他们边插秧边齐声唱着“我是一个农村人”、“大香蕉”等歌曲,欢声笑语、歌声、嬉戏打闹声充满了整个田间地头,成了今夏田间最美的声音和风景,也是丰收在望的最美乐曲。


春夏勤耕耘,金秋收获丰,只要辛勤劳动,就会有满满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