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坚持把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抓手,精准实施分类管理,因户量身定做帮扶措施,狠抓落实,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

一、摸准家底,综合评判,精准分类
针对大多数脱贫户和监测户,通过近年帮扶,家庭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大部分脱贫群众已经走上了富裕之路,为减少精力分散,把有限的精力汇聚到“贫中之贫”户上,南华县根据全县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实际情况,组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挂包干部力量,深入全县贫困户和监测户,逐户摸清摸准农户家底,按照条件好、较好、一般甄别出三个层次,根据三个层次,精准分成3类,并根据不同类别,差异化提供帮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南华方案。

第一类,自主发展类。该类评判标准主要为:有主导产业或充分就业保障能力农户,家庭人口整户或三分之二以上有劳动力,发展种养殖业,外出务工或就近就地务工、公益性岗位等,人均纯收入主要以生产经营性收入或工资性收入为主,其他收入为辅的稳定脱贫户和已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
第二类,开发式帮扶类。该类主要评判指标为:家庭人口有劳力,自身发展有力可扶,但因病、因学、因意外等原因刚性支出较大,需要阶段性享受帮扶政策的农户。
第三类,社会保障兜底类。该类主要评判指标为:家庭人口整户无劳动力或丧失劳动力,自身发展无力可扶,主要依靠低保、临时救助、救灾救济等兜底保障政策维持生计的农户。
二、关注重点,集中精力,精准帮扶
针对自由式发展类。主要以普惠性帮扶措施为主,挂联单位及帮扶干部着重在日常走访、电话沟通中引导结合家庭实际发展产业、稳岗就业,促进稳定增收;注重发挥农业经营主体、新业态产业等联农带农作用,带动增收。强化日常监测,对突发不可预、不可抗因素导致有返贫致贫风险的,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程序纳入监测帮扶,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
针对开发式帮扶类。根据家庭成员的健康、就学及家庭收支状况,结合人员结构、产业、就业、就学等需求,采用帮扶干部“多帮一”帮扶模式,因人而异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用足用合低保、临时救助等现行帮扶政策,减轻就医、就学负担。同时,注重激发此类家庭发展内生动力,让其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力所能及发展产业、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杜绝“一兜了之”。
针对兜底保障类。主要以兜底帮扶为主,按照政策落实全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各项兜底保障政策;更加关注好该类群众生活自理情况,按时足额发放各类保障资金,保障农户利益不受侵占,确保兜住、兜准、兜牢基本生活底线。
截至2024年4月底,全县有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7606户29566人,其中稳定脱贫户6188户24973人,监测对象1418户4593人,已消除风险1015户3512人,风险消除率达71.57%;一季度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0.55%,居全州第五位,可实现完成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力的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