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华县全面推行“政府+保险公司+银行+龙头企业+农户”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建立户企合作共赢的联结机制,注重“六向发力”,广大农户实现从“不敢养、养不起”到“主动养、养得起、养得好、能致富”转变,肉牛逐渐变成了“金牛”。
高位统筹形成合力。按照“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大抓项目”的工作思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组建工作专班,2023年召开肉牛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3次、专班工作推进会3次,发出工作专报13期,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专班盯着抓的工作格局。加大政策保障,将肉牛产业发展用地纳入“十四五”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支持解决肉牛养殖用地需求。印发了《南华县加快畜牧业发展实施方案》《南华县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南华县2023年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强化工作调度,加大督查问效,推广经验做法,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推动肉牛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联农带农增致富力。2023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274.55万元,财政每年对达到条件并通过评选的肉牛养殖示范乡(镇)每个奖励10万元,示范村(行政村)每个奖励6万元,建设成12个肉牛养殖场(大户)、1个肉牛养殖示范村、1个肉牛养殖小区、10乡镇巨菌草基地。培育1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684户、50头以上28户、100头以上5户。引进云南西格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新建年产6万吨绿色反刍饲料厂项目1个,楚雄巨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建分散式光伏屋顶(肉牛)养殖场项目50个。2023年,全县牛存栏68134头,同比增长5.59%,居全州第2位;肉牛出栏26425头,同比增长4.78%,居全州第3位。
“金融+保险”增添动力。全面推行“政府+保险公司+银行+龙头企业+农户”的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开展“兴牛贷”“金牛贷”“惠农e贷”等适合肉牛产业主体的信贷产品,2023年全县累计发放肉牛贷款27897.8万元;完成政策性肉牛保险9553头,完成年度计划9000头的106.14%,全州第一家率先完成肉牛保险任务,共涉及投保农户4385户。全县肉牛保险投保农户受益肉牛保险保费补贴215.475万元,发生肉牛保险理赔共164头,理赔资金164万元,提高肉牛产业发展的抗风险能力,为全县肉牛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夯实基础增强潜力。引进云南能惠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大力推广巨菌草种植,建设巨菌草饲料加工厂1个,2023种植巨菌草4.26万亩,排全州第1位。引进云南匠星饲料有限公司新建南华年产20万吨饲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其中将新建年产5万吨反刍饲料自动生产线1条。同时,大力推广种草养畜,种植青贮玉米、冬季黑麦草、紫花苜蓿、巨菌草等高产优质牧草品种,广开饲草饲料来源,打牢肉牛产业发展基础,实现“秸秆变肉”。
创新模式激发活力。一是坚持典型引路。扎实推进肉牛产业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创建工作,实施畜牧业转型升级和肉牛养殖“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创建,按照“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原则,全面兑现示范创建项目奖补资金,创建了一批肉牛养殖示范乡镇和示范村组。二是探索肉牛代养模式。引进盛世华牛(云南)投资集团在罗武庄乡成立“托牛所”,采用“认养”众筹模式,第一批代养肥牛200头。三是开办“牛超市”搭建供应平台。在雨露乡兴华肉牛养殖培育专业合作社开办“牛超市”,成功交易肉牛113头,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肉牛养殖295户,新增肉牛652头。拟计划再建肉牛超市2个,将全面实现在家门口“逛超市”选购肉牛的发展目标。四是积极发展“牛粪养蚯蚓蚯蚓粪种草青草喂肥牛”绿色生态循环养殖新模式。引进云南南坤养殖有限公司,利用发酵后的牛粪在闲置的土地上养殖蚯蚓,探索形成“牛粪养蚯蚓、蚯蚓粪种草、青草喂肥牛”的绿色生态循环养殖新路径,已带动55户农户发展肉牛养殖,6户肉牛养殖大户养殖蚯蚓,为肉牛养殖增收找到了新路子。
科技赋能增发展力。建成覆盖10乡镇的肉牛冻精改良点49个,举办全县肉牛冻精改良技术提升培训班86期3870人次,完成肉牛品种改良22775胎,完成年度计划20000胎的113.88%。持续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措施落实,有效保障动物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在70%以上,肉牛死亡率控制在1.5%以内,确保不发生区域性不可控重大动物疫情。春秋季开展肉牛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120688头,免疫密度达96.68%,抗体合格率达98%。
通过大力推行“保险+金融”、“六向发力”等肉牛养殖措施,全县牛劲越来越足,牛业越来越旺,肉牛产业呈现“总量扩张、质量提升、效益凸显”良好发展态势,带动9000户农户发展肉牛养殖,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实现肉牛变“金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