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南华县五街镇:着力构建多元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日期:2022年12月01日   作者:王绍华   来源:    点击:[]

五街镇迤黑地村村民李某民与李某保本是同村村民,但因为建房用地一事发生纠纷,迤黑地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得知情况后立即前往事发地进行了调解,及时制止了双方的过激行为。次日,五街镇组织了由政法委员为组长、五街司法所、镇综治办、村调解委员会人员组成的临时调解小组到双方当事人家中,通过现场查看、谈话了解情况后,向双方当事人反复释法明理、耐心疏导规劝,双方的矛盾纠纷“疙瘩”顺利解开。

这是五街镇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子的一个缩影。为了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辖区内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定和谐、邻里和睦的社会关系,五街镇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新路子,探索出了一条“1+1+(4+1)+1+X”的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子。今年以来,五街镇在辖区内全面推行“1+4+2+X”基层治理工作模式,着力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源头预防减少邻里纠纷问题。

“1”是织密一张网。五街镇始终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目标要求,健全完善镇党政领导包村、工作组包片,村干部包组和月排查工作制度;紧紧盯住元旦、春节、清明节、国庆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和重大会议、返乡农民工回流高潮等重要时段,发动14个村133个网格133名网格员开展排查,将每个独立分散的点紧紧连接起来,编织成一张矛盾纠纷的“捕捞网”,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1”是修订一份村规民约。将“不参与、不怂恿、不支持非正常上访,依法有序理性反映合理诉求”写入村规民约,作为“文明家庭”等群众参与各项评比的重要标准,让群众明白“矛盾纠纷伤心又伤身、和睦邻里笑盈盈”的道理,用规范约束与潜移默化相结合的方式让群众养成“产生矛盾纠纷找组织、调解过程你忍一言我退一步”的好习惯、好风尚,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

“(4+1)”是开好四个会、用好一群人。各村委会定期召开乡贤参事议事会、邻里纠纷调解会、禁毒禁赌会、乡风文明理事会,按照“村事民议、村事民治”原则,引导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就地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推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共治共享”;严格落实“以件计补”工作制度,充分调动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动员吸纳乡贤、退休干部作为基层治理“顾问”,遇到矛盾纠纷时,调解员、乡贤、退休干部齐出动,首先由乡贤进行疏导,其次由退休干部进行普法宣传,最后由调解员进行调解,由内向外层层化解矛盾症结。

“1”是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全镇干部职工“人人都是调解员、人人都是宣传员”的作用,在干部职工走村入户的同时,向群众宣传反邪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平安法治建设等法治知识,真真切切践行“送法下乡”“送法进户”,把维权利器送到田间地头,送到群众身边,实实在在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

“X”是用好各方力量。吸纳辖区内“两代表一委员”、政法“五老”人员等社会第三方力量,就地就近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邻里口角化解,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传播正能量,引领良好民风养成。

2022年,五街镇探索实施“1+1+(4+1)+1+X”矛盾纠纷化解新措施以来,通过群众熟悉的身边人、说本地的乡俚话、用朴实的土办法,在基层一线就地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邻里口角316件,调解成功率99.37%,实现了“矛盾纠纷不出村不成诉、及时就地化解”。

上一条:致一街乡籍返乡学子和务工人员的一封信
下一条:五街镇:用爱营造“温暖娘家” 用心汇聚巾帼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