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白萝卜上市的季节。走进沙桥镇天申堂萝卜种植片区,沿途的田间地头、村边路旁都能看到一面面挂满白色萝卜条的“墙”,千丝万缕的萝卜条一排排迎着风儿飘扬,路边的萝卜收购站里,一辆又一辆载满萝卜的卡车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整个村呈现出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在外人看来,沙桥天申堂的萝卜口感好,生吃脆、甜、多汁,用来炖汤味道清甜,入口即化。可在当地农户眼中,这是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的宝贝,自己吃营养健康,还能让村民增收致富。

一大早,沙桥镇天申堂村苴簸小组村民紫有君就张罗着准备劳作工具、清洗机械、水桶等,草草吃了早饭就往自家的萝卜地赶。隆冬时节,沿路草木庄稼都披上了一层雪白的霜,好似庄稼裹上了棉被,虽顶着寒风前行,但一想到地里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大萝卜,紫有君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我家今年种了12多亩萝卜,产量60000多公斤,种植出萝卜晾晒成萝卜干,再通过村里的合作社,销往全国各地。2022年收入10万元左右。”紫有君一边做准备工作一边高兴地说。
由于天申堂的萝卜品种优良,个大又体重,最大的个头有一米五左右,重6-7公斤,萝卜扎土深,很难空手拔出来,必须先用镰刀割去萝卜顶部的绿叶,再用锄头刨松萝卜周围土壤,才能从土里将萝卜拔出。只需一会儿工夫,白花花的萝卜便从地头堆到了地尾。拔完萝卜,下一步就是清洗干净。由于山区冬季气候寒冷,一般要等到中午天气回暖再开始清洗萝卜。将挖出的萝卜一个个放到水桶里用稻草来回擦洗,满是泥土的萝卜瞬间变得白白净净。再用专用机器将一个个大萝卜切成“V”字形条,挂晒在田间的萝卜架上,经过15—20天的风吹日晒霜冻,蒸发掉水分收缩成萝卜干,在刚刚好的时机取回打包,一捆捆的萝卜条被装袋运到村里的收购站,搬运,称重,结算,便成了村民手中致富“黄金条”。



紫有君拍拍鼓起的腰包喜不自胜地说道:“每年,家里都种10多亩萝卜,今年,虽然萝卜的价钱有所回落,但我家增加了种植面积,种了12亩,萝卜长势也特别喜人,收入也和去年差不多。”
近年来,沙桥镇充分利用气候、土壤等条件,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独特优势和良好基础,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目前,沙桥镇天申堂(萝卜)已录入云南省“一乡一特”名录,于栖么(萝卜)被录入云南省“一村一品”名录,石桥河(萝卜)被认定为楚雄州“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以萝卜为主的产业强镇项目编制完成,全力培育萝卜产业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天申堂萝卜”成为了天申堂片区8个村委会58个小组2266户农户10056人的支柱产业,2021年萝卜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达25万吨以上、产值突破2亿元。新鲜萝卜产量达5000- 8000公斤/亩,干萝卜条500-700公斤/亩,鲜萝卜价格每公斤1.2元,干萝卜条价格最高达到每公斤12元以上,带动天申堂片区农户户均增收8.82万元,其中85户脱贫户种植萝卜425亩、户均增收5.1万元。2022年,沙桥镇萝卜种植面积突破4万亩,产值达2.5亿元。靠着种植萝卜收入,天申堂片区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近几年,由于收入增加,许多村民纷纷盖起了小洋房、购买了小汽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为我们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我们村很多人像我一样,一年四季在家种植萝卜,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这些年盖了新房子,买了汽车,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今年萝卜收入10万元左右。”天申堂村委会苴簸小组村民罗文和指着自家今年新盖的楼房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据了解,沙桥镇坚持以产业发展先锋村创建为抓手,采取“党建+企业+农户+企业务工”的发展模式,依托萝卜种植核心区和示范区,与省农科院签订萝卜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推广引进萝卜播种机等新工具和滴灌喷灌、“一年四熟”等新技术,每年对3000亩萝卜种植示范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对种植大户开展2次以上种植技术培训,形成萝卜种植引种试验、小面积示范、大面积推广的有序发展局面,提升萝卜品质和产量。同时大力提升萝卜产业附加值,目前已与云南稼禾农业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拟在沙桥集镇建设占地60亩的鲜食萝卜加工厂 ,预计年需求鲜萝卜10万吨,产值6000万,税收600万,常年用工200人,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从中受益。

该镇党组织还充分依托合作社以天申堂生态萝卜产业发展片区为核心,全力打造“天下好萝卜,尽在天申堂”萝卜产业品牌,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天申堂萝卜”品牌商标。让“天下好萝卜,尽在天申堂”品牌享誉省内外,让小小萝卜撑起乡村致富大产业,让群众的产业振兴致富路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