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活起来”的乡村文化“能出圈”


日期:2023年12月07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在南华县马街镇文化中心内,孩子们正围着几位手艺人,观看各类非遗展示。结构精巧的小闷笛、彝绣上鲜艳明亮的色彩、婉转动听的“阿苏调”等,无不在向人们诉说着这个小镇的文化底蕴。

(图为:传承人何文昌展示了马街传统民间乐器小闷笛吹奏)

为了让传统彝绣走出大山、走向市场,近年来,马街镇充分发挥彝绣赋能产业发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真正留住指尖的文化,走出一条“特而精”的特色农产品融合发展之路。查建美表示,现在一套纯手工制作的彝族服饰可以卖到4800元,附近村子的人有时候也会找着来买,有时候还要排队的嘞。

文化成为产业,不仅能留住我们的历史文脉,也能为未来的乡村振兴创造更多可能。“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有特色,发展才有活力。而这个特色从何而来?必须从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条路子里面找。”马街镇锈水塘村党总支副书记起开平回答得很干脆。

当然,如果没有丰富的产业形式,文化也很难成为大产业。所以,加强文化与产业融合,也要换个角度,从产业的视角看文化。在文化中心里,手艺人的“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孩子们对感兴趣的非遗技艺,不仅能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能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文化真正成为“活起来”的产品。

乡村文化渗透在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村子最具辨识度的名片。一阵阵婉转动听的歌声背后,可能藏着一代代人的故事,不仅如此,村子的建筑布局、生产方式,也彰显着先祖生存的智慧。深挖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提炼出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创造性地融入乡村农文旅产业的发展中,能够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名片,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更好满足人们的期待。

文化是乡村的“魂”,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和内生动力。传承好文化,带动产业振兴,以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托起更多人的诗和远方,乡村的振兴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好。

未来,马街镇将不断找准找实文化与产业的结合点,在保留乡村文化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开发土特产和其他文旅供给,有效激活乡土文化的生命力,让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增长点。

上一条:南华马街:利用政策解难题 让林下经济“遍地开花”
下一条:南华县五街镇:“烦心路”变“连心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