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雨露乡通过广泛组织动员农村群众参与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建设,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等,激发群众依靠自身劳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增收,铺就雨露百姓民生致富路。
聚焦赈济功能,摸清务工底数。以工代赈项目启动前,雨露乡组织乡村干部到各村以召开村民代表会、院坝说事会、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座谈会等形式,向群众宣传介绍以工代赈项目概况、需要务工人数、务工人员工资等情况,摸排调研群众务工需求,利用各村组微信工作群及时发布招工信息。组织项目组收集各村有劳动能力、有意愿参与劳动的群众,特别是需要巩固提升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易地搬迁群众和因灾等不可抗力原因无法外出务工的低收入群体等,建立群众劳动力花名册。目前,该项目已吸纳农村群众务工187人次,开展岗前技能培训187人次,培养了一批普工、杂工、钢筋工、支模工、砼工等技术性工种,让当地群众依靠双手勤劳致富,推进乡村振兴。

(项目实施前)
狠抓管理制度,保证项目质量。建好项目管理台账、群众务工台账、劳动技能培训台账、劳务报酬发放台账,以“四本台账”为抓手,强化工作调度,实时共享数据,及时督办提醒,加快工作进度,促进推广工作走向流程化、标准化、精细化。建立项目资料统一规范管理制度,分站所分领域细化实施方案,从项目规划编制、项目库建设、项目实施、资料归档等方面统一规范管理,做到组织机构到位、前期工作到位、项目管理到位、项目资金到位、建后管护到位“五个到位”,确保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全部符合政策要求。目前,路基工程、涵洞工程、混凝土路面主体工程已完工,拨付项目资金606.3846万元,支付率为83.06%。

(项目实施后)
注重项目实效,发挥“赈济”作用。项目坚守“赈”的初心,坚持“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原则,项目专班会同实施地村委会实施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协同化监管,尤其把务工人员组织和劳务报酬发放作为重点监督事项时时进行跟进。严格督促监理单位完善监理日志,如实记录每天参与的务工人数,要求施工单位落实“六制一金”制度,按月核定务工群众劳务报酬,建立统一规范的用工名册和劳务报酬发放台账,形成劳务报酬发放清单,经务工群众签字确认,在相关村务公示栏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通过“一卡通”发放至本人,截至目前,使用当地群众务工人员187人,共支付劳务报酬144.595万元,帮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做到务工、顾家“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