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精准施策激活发展动能,多元路径绘就振兴蓝图——沙桥镇高位推动“十五五”重点产业项目谋划工作


日期:2025年07月15日   作者:王晓婷   来源:沙桥镇    点击:[]

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关键节点,沙桥镇通过科学谋划项目、精准争取资金、创新整合资源,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红色文旅、绿色能源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多维谋划、多元筹资、多方共赢”的实践经验,为“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对接政策导向,深挖资金争取潜力沙桥镇立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上级资金政策,以“政策+资源”双轮驱动,构建资金争取新矩阵。一是紧盯上级政策窗口,围绕上级政策文件及资金支持范围,在乡村基础设施、绿色农业、农村社会事业、以工代赈等领域,精准谋划申报项目。二是整合跨部门资金池,通过统筹农业、文旅、生态等部门资源,打包申报综合性项目。将高原特色蔬菜产业与凤山湖生态旅游相结合,谋划申报凤山湖田园观光休闲旅游建设项目,实现“一项目多收益”。三是深化项目前期工作,设立项目前期工作专班,加强对谋划项目的可行性、可落地性研究,提升项目成熟度,提高申报成功率。

聚焦产业全链升级,谋划高附加值项目沙桥镇以高原特色农业、红色文旅、生态资源为重点,撬动三产融合,构建“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文旅”全产业链项目集群。一是科技赋能提质量。通过与云南省农科院建立战略合作,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滴灌技术推广,建设3000亩绿色种植示范区,实现农药零残留,天申堂萝卜获“绿色食品”认证,吸引省级农业科技专项资金支持。二是加工延链增效益。引入云南中楚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云南杰成绿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晖亚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设萝卜加工厂、蔬菜冷链物流基地、青储饲料加工厂等,带动农业向第二产业延伸,使深加工产值占比提升5%以上。三是农旅融合拓市场。通过举办萝卜文化艺术节、洋芋节等文化活动,打造“采摘体验+民俗文化+红色教育”农旅综合体,争取文旅融合项目资金,吸引游客1.2万人次,文旅收入超百万元。

创新资金整合模式,激活多元投入机制沙桥镇突破单一财政依赖,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筹资体系。一是撬动社会资本,通过引进楚雄今日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入驻沙桥镇,引入企业总投资超2000万元,建成蔬菜育苗基地、冷链加工中心、农产品深加工厂等,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良性循环。二是盘活闲置资产,以资产换资金。沙桥镇通过盘活闲置冷库、校舍、荒地等资产,实现总租金收益超100万元,向阳村委会村集体经济实现从0到23万元的突破性转变。

联农带农共享红利,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沙桥镇将项目资金效益转化为民生福祉,形成“产业强—集体富—农民乐”的良性循环。一是带动就业增收,沙桥镇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多方招引企业投资兴业,各类项目落地实施、产业规模化发展,带动群众就业500余人,人均增收1.2万元;二是技能培训赋能,沙桥镇通过联合人社部门开展电商、彝绣培训,以及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开展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推动200余名群众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型,就业率提升25%。三是效益全民共享,沙桥镇在项目谋划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项目谋划为民、项目建设靠民、项目效益利民,积极谋划各类乡村基础设施、民生领域补短板项目10余个,总投资超5000万元。

项目谋划与资金争取需以“政策敏感度、产业融合度、群众参与度”为核心。通过精准对接政策、创新筹资模式、效益全民共享,沙桥镇不仅实现了资金的高效利用,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未来,沙桥镇将持续以高质量谋划项目争取更多资金注入沙桥,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上一条:雨露乡:培训赋“绣”能 巧手织富路
下一条:沙桥镇:关爱弱势群体 书写温暖答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