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部门目录 >> 南华县文化和旅游局
索  引  号:nhxlyj-/2023-0915012 公开范围:公开 发布机关:南华县文化和旅游局 著录日期: 发文字号: 主  题  词: 标      题:南华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对南华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155号代表建议的复函 生效日期:

南华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对南华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155号代表建议的复函



 
丁兰英、周瑜、吕存福代表:
你们在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 传承非遗技艺发展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建议,经大会主席团 审议,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就意见办理情况复函如下:
针对你们的建议,我局及时组织相关股室站所、专班人员进 行分析研究,制定相应措施,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组织相关培训 及活动,助力非遗技艺传承发展及乡村振兴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是非遗文化传承方面。南华彝绣积极组织参加野生菌美食文化节、火把节展销活动。2023 8 4 8 13日,南华县成功举办中国·南华第二十届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和火把节南华分会场活动。活动期间,专班组织南华彝绣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至锦绣城西街 B 区和两旗海生态景区南华县城年轻人聚集场合进行展销,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彝绣之美。专班协同彝绣公司用心、用情、用力管理好、运营好彝绣馆,使彝绣馆成为传承保护彝绣特色文化的重要窗口及宣传展销彝族刺绣的重要平台。7-9 月份,至善彝绣馆接待各级领导及游客 3600 余人次 8 16 日至20 日,第七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借助南华彝绣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外出参展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力度,切实发挥平台公司宣传推介、对接供需的产业发展引领作用加以引导和宣传,发展文旅产业,让传统文化变成流行文化,并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成为非遗保护的继承者、创新者。
二是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方面。通过整合资源抓规范,凝聚合力促发展,针对原来彝绣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低,绣品以群众自给自足为主等现状,探索彝绣产业发展潜力和文化价值,把彝绣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通过政府引导与群众自发相结合,积极整合地方民族文化非遗特色产业,结合彝绣从业人员资源及市场需求,成立民族刺绣产业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专班建立彝绣产业协会、彝绣传习所,筹建彝绣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形成了县级专班抓彝绣、乡镇专人管彝绣、企业专业做彝绣、绣工专岗绣产品的彝绣产业发展格局。整合各方资源,依托东南大学 230 万专项资金建立集南华彝绣展示窗口、销售中心、大师工作室、青年人才创业孵化基地等为一 体的至善彝绣馆,并以彝绣馆为中心打造南华彝绣一条街,充分 利用县、乡、村三级合力调查模式,建立了全县彝绣企业法人单 位、个体户、合作社联络网,盘活全县彝绣资源,合力推进南华 彝绣生产经营小散弱向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彝绣企业法人单位 21 家,彝绣个体户 20 家,乡镇彝绣合作社 9 家,从业人员 6000 余人,其中:脱贫群众 3780 人、监测对象 290 人,有彝族服饰”“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 45 人。其中,省级彝族服饰传承人 1 人,县级传承人 14 人;州级彝族刺绣传承人 1 人,县级传承人 29 人。目前,南华彝绣产业辐射带动了 10 个乡镇 60 余个村(社区)脱贫农户 1 万余人从事彝绣加工业,年人均增收 8000 余元。
下步工作计划:一是盘活用好乡镇合作社绣工力量,与合作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手工刺绣力量,让山区片更多的绣娘加入到彝绣产业中来,不断培养壮大彝绣人才队伍。二是持续推进线上销售平台搭建,提高抖音店铺、淘宝店铺视觉体验,全面调整产品详情页布局,提升南华彝绣线上平台购物环境。
持续挖掘南华彝绣文化、人物、店铺等特色,拍摄宣传视频、
撰写相关宣传稿件,每月拍摄 5 条宣传视频及 2 片公众号文章,增加南华彝绣抖音账号、公众号关注度和浏览量,不断提升南华彝绣品牌形象。四是持续加大招商推介力度。不断延伸布局,宣传与招商同步走,突出产业宣传重要作用,把宣传工作项目化、方案化、清单化,借助博览会、展销会等宣传平台,进一步提高南华彝绣品牌知名度,让南华彝绣真正走出云南。
衷心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我县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关心、支持。
 
                                                                  南华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3 9 15
                             (联系人:李淑彬 联系电话:0878-722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