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华县乡村振兴局根据省州乡村振兴局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多次开展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回头看”工作,以掌握资产底数为基础、化解风险为目标的理念,积极探索资产运营的新方法、新思路,确保项目资产持续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效益。截至目前,全县共有项目资产2823个,资产原值317517.96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88个,资产原值30693.67万元,占比9.67%;公益性资产2127个,资产原值248885.48万元,占比78.38%;到户类资产508个,资产原值37938.82万元,占比11.95%。
一、实时掌握资产动态。今年以来,我局对全县项目资产开展了三次全面摸底排查,共排查出信息要素不全的项目资产1284条,均已完成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并将资产变动情况据实在全国防止防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系统中补充完善,确保了我县项目资产底数清、台账实,线上线下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便于下步对项目资产后续运营维护情况进行实时监管。使项目资产能发挥最大效益。
二、强化运营管护。一是管好项目资产,我县制定出台了《南华县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办法(试行)》《南华县扶贫资产清产核资确权登记工作方案》。明确各涉及单位要切实扛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资产确权、登记备案、运营管护、收益分配、资产处置、监督管理等机制,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台账,规范资产管理。切实杜绝了“新官不理旧账”和资产侵占闲置等违规行为的发生。二是经营好项目资产,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鼓励各地在保障群众权益、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将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三权分置”,由龙头企业、平台公司或专业运营团队代为行使经营权,按照联农带农机制要求,对经营性资产开展市场化运营。近两年多来,全县经营性项目资产共收益2711.15万元,其中:光伏收益1203.67万元,生猪养殖收益170万元,冷链包装类项目收益84.55万元,其他项目收益1252.93万元。收益主要用于资产运行维护、奖励补助帮扶(如对本辖区内发生重病、残疾、年老、孤寡等丧失劳动能力人口以及对受重灾、子女上学存在困难等脱贫户、监测户给予补助等)、支付公益性岗位工资和实施小型公益性项目(村内道路维修、人畜饮水维修、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受益群众累计达4832人,其中:脱贫人口达1351人。
三、积极探索资产保值增值新思路。一是通过搭建专业的经营平台,统一经营管理,把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方式来提高经营性项目资产抗风险能力及收益能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加强宣传,积极主动对接市场主体承租运营。各项目权属单位,切实履行“主人翁”责任,通过微信群、七彩云端、电视台等新媒体手段,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主动寻找对接市场主体承租承包,最大限度发挥好经营性资产收益和联农带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