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工商联:
衷心感谢你们对全县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和提升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华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的提案》,已交由我局办理,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研究,抽派专人负责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南华县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工作情况
近年来,南华县以“一县一业”为抓手,紧紧按照省州县关于经营主体倍增方案的要求,以“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聚焦打造我县具有增长潜力的生猪、蔬菜、肉牛、核桃、中药材、水果、食用菌、花卉等绿色食品八大重点产业,加快建立一批“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着力“七链统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政策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和实施“六大工程”(农业新动能培育工程、主体培育工程、平台建设工程、“两端两精”工程、品牌打造工程、融合发展工程),全面提升规模化、绿色化、专业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加快推进“产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企业上、企业落在基地上、基地落在绿色上、绿色落在一流上”。大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主体有了新的发展。上半年完成培育农业企业净新增401户,完成合作社培育净新增20户,组织申报省级“一村一品”专业镇4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9个,申报省级龙头企业4户、州级龙头企业5户、县级龙头企业10户,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目前南华县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2户、州级农业龙头企业33户,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4户,合计59户。全县农业龙头企业由少变多、由小变大,规模和实力逐年提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数量不断增加,级别逐年提高。2022年底,南华县共有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2个,居全州第五位(农产品加工6个,种植业3个,养殖业3个);州级龙头企业33个,居全州第五位,其中,农产品加工16个,种植业10个,养殖业7个。县级14个,初步形成了集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服务有机衔接并涵盖农、林、牧业以及食品加工、服务业的农业全产业链条。
(二)覆盖面广,产业门齐全。省州县龙头企业覆盖全县绝大部分乡镇,产业类别广泛,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都有龙头企业。
(三)品牌创建成效初显,产品特色较为突出。创新推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各方配合”的产业整合机制,把品牌开发作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四)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惠农联农较为紧密。部分龙头企业通过实施农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实行订单生产、利润返还、入股份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千家万户发展产业,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
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我县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由于受基础设施条件、现代化程度和劳动力素质等诸多因素制约,龙头企业对推动市域经济增长、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还十分有限,企业自身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总量不大、规模档次偏低。一是数量不多、规模偏小,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屈指可数。全县没有国家级龙头企业。二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多数企业没有研发机构,投入科研创新资金少,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多为粗加工产品,链条短、附加值低。三是产品销售方式落后。仅有少数企业建立了网上销售平台且销售额低,大部分企业仍采取传统的门店、推销等销售方式,手段单一、销路受限。
(二)品牌不响、影响力不大。一是大多数产品由于宣传不够,市场知晓率低,部分农业企业虽然拥有“三品一标”品牌,但有“名”不“响”,在全国、全省市场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不多。
(三)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不规范。一是部分企业在建立生产基地的过程中没有与专合社或农户形成相互制约的合同关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未从法律层面落到实处,埋下隐患。二是部分企业与农户虽有合同,但缺乏合作诚信。三是个别企业不认真履行合同,遇到市场不景气、销路不畅时,对农户按合同生产出来的产品,拒收、限收、压级、压价,损害农户利益。
(四)融资成本高、资金筹措难。一是我县农业龙头企业大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设备购置都需要大量资金。但银行贷款多需要抵押物,资产评估、抵押、担保一套办下来,时间长、成本高,而且基本上贷不到固定资产贷款,贷到的流动资金使用时间又很短,才贷下来就要考虑归还,导致企业不停地作假、过桥,疲于奔命,耗费了企业经营者的大量精力和心思。二是农业企业的多数投入形成物不能作为抵押资产,给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极大困难。
(五)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企业用工紧张。一是由于农业企业大多地处农村甚至偏远地方,多数年轻人都不愿意呆在农村,即使与城市同酬也招不到与城市同档次的务工人员。二是农业企业的经营效益大多不太好,员工薪酬开得都不高,对有真才实学和经营管理能力强的人根本不具有吸引力,经营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上不去,开拓市场能力严重不足。三是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剩余人口普遍老龄化,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往往又必须就地取材,农业企业出高价请不到好劳力导致用工成本大大增加。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指导协调,努力助推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一定要树立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就是抓农业产业化发展、抓农民增收的理念,把促进农业企业发展放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地支持企业发展,主动为企业分忧解难。二是要健全完善促进农业企业发展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落实好具体牵头单位,强化职能职责。加强调查研究,拟定发展规划,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是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完善对农业企业金融信贷、税收优惠、资金奖励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二是在全县层面优选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大胆给予项目资金和税收优惠,促使企业上档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更好地发挥“龙头”效应。三是在安排使用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时,大胆交由有经营实力、有发展前景、有社会责任心的农业企业实施,特别是重点支持那些为广元农业增添了光彩的企业,既以此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益,又缓解农业企业前期投入大、负债重的问题。五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帮助解决其用水难、用电难、用地难、运输难等问题。
(三)加强资源整合,努力打造名优品牌。让所有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充分认识到产品品牌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品牌就是效益”的理念,坚决不做“大自然的搬运工”,自觉主动参与到争创品牌、维护品牌的工作中去。
(四)拓宽渠道范围,破解企业融资瓶颈。一是农业企业自身要跳出农业看农业,学会抱团发展,将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借力打力,努力压缩前期投入。坚定不移地走“企业+专合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合同的形式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链条稳固下来,尽可能把原料生产环节的投入交给合作社以及农户承担,企业主要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品牌创建上做文章,彻底改变单纯依赖银行融资和产、加、销通吃的单干思路,减少融资总量和融资成本,把有限的精力、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鼓励支持金融机构进一步放宽融资范围、条件。对已取得土地使用许可的企业,相关部门应当及时为其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书,企业可以土地使用权证抵押给银行贷固定资产贷款,从而降低企业新增资产的融资成本,减轻投资压力。
再次感谢对县农业农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各位委员继续关心关注南华县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和提升工作,对全县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统计多提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南华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11月02日
(联系人及电话:姬杨鑫 0878—722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