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部门目录 >> 南华县农业农村局
索  引  号:nhxncj-/2023-1102037 公开范围:公开 发布机关:南华县农业农村局 著录日期:2023年11月02日 发文字号: 主  题  词: 标      题:南华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县政协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57号提案的答复 生效日期:2023年11月02日

南华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县政协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57号提案的答复



马驭民委员:

衷心感谢您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您在县政协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作乡村振兴的提案》,已交由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优化提升

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类型,科学划定整治范围,统筹考虑发展定位、主导产业、人居环境、生态保护等村庄发展。根据“三线”划定成果,指导村庄规划成果优化完善,加快村庄规划审批实施及成果入图、入库和备案工作,将村庄规划作为乡村地区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的法定依据。持续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广泛听取村组干部、村民、乡贤能人和回乡干部意见,结合农户生产生活和人居环境整治需求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已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村庄91个,完成率100%;2023年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任务33个(年底目标任务124个),目前各乡镇完成了编制单位确定、外业调查、文本初稿编制。

二、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一)扎实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建。2023年省、州下达我县公厕5座和户厕3010座的改建任务,户厕改建任务已于2022年提前完成,2023年经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我县在2023年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任务目标,将我县2023年改厕任务增加至12607座,目前已完工7194座,完成目标任务的57%,在2023年一季度楚雄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推进情况通报中排名全省第一,得到了省、州的肯定。公厕完工5座,占任务数的100%。

(二)严格落实农村改厕技术服务和农村公厕管护提升“两个专项行动”。一是结合年度农村厕所改造任务,加强农村改厕技术专家服务队和技术指导员队伍建设,及时动态调整充实人员,明确职责任务,县、乡(镇)两级分别确保有农村改厕技术专家服务队。二是坚持先建管护机制、后建公厕原则,按照农村公厕“三净两无一明”(地面净、墙面净、厕位净,无溢流、无蝇蛆,灯明)标准,健全完善公厕管护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公厕管护责任,强化建管并重,不断提升管护水平,确保公厕干净卫生、正常使用、长效管护,防止公厕建而不用、建而不管、闭门谢客等问题。

(三)切实提高改厕质量。一是严格执行《云南省农村厕所改造建设技术指南》《云南省农村卫生旱厕建设技术指南(试行)》《云南省农村厕所改造建设验收办法(2022年修订版)》,严把改厕保质“四道关”。严把改厕模式选择关,在充分考虑地域环境、民族风俗,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因地制宜选择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生态环保的改厕模式、技术和产品;严把改厕施工质量关,严格执行厕所改建标准规范流程,统建厕所要严格按照改厕技术指南标准施工并落实施工单位厕所保质保修主体责任,农户自建厕所要在农村改厕指导员指导下施工;严把改厕竣工验收关,严格按照农村厕所验收办法对完工厕所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兑付财政奖补资金。二是提倡有条件的农村或农户新改建户厕入院、入室,新建农房应配套建设标准卫生厕所及粪污处理设施设备。

(四)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协同治理,重点整治厕所尾水直排乱排污染环境问题。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等厕所粪污治理模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引导农户自行将厕所粪污还田、还林、积肥等,推动厕所粪污就地就近消纳、资源化利用,禁止将厕所粪污或化粪池尾水直接排入村内沟渠、水塘。鼓励厕所粪污与畜禽粪污统筹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日常巡检、设备维修、粪污治理等长效管护体系。

三、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加快推进乡镇镇区生活污水治理,根据乡镇镇区不同区位条件、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等,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积极编报农村污水治理项目3个,总投资6195.1万元。一是南华县龙川镇龙川江沿岸重点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总投资估算3956.07万元。二是南华县龙川镇河硐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试点项目,项目总投资772.14万元。三是南华县兔街镇重点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总投资1466.89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编制及入库工作,待得到资金支持后启动项目建设。年底预计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收集处理率达到10%以上,无农村黑臭水体。现已达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10%以上的目标。

四、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统筹选用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提高无害化处理水平。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推进废旧农膜、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县住建局认真谋划编制了南华县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13569.97万元。其中:拟投资7645.66万元建设除龙川镇外9个乡镇污水处理及管网配套工程;拟投资5924.31万元建设除龙川镇外9个乡镇垃圾收运及处理工程。目前,已完成《南华县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并通过县级评审并批复,正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申请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县域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开发性金融贷款资金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同时,邀请云南华为设计有限公司开展乡镇“两污”设计方案编制,现已完成乡镇镇区两污处理设施项目施工图设计、专家审查、政府审定,现正在进行用地预审,计划7月底开工建设。

五、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

(一)持续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卫生死角,整治残垣断壁、危废建筑,通过集约利用村庄内部闲置土地等方式扩大村庄公共空间。

(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持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和城乡供水一体化2个“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安全水、放心水。协同推进4G、5G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覆盖广度和深度,稳步提高农村通信网络覆盖水平和质量,提高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稳定运行保障能力。

(三)加强乡村风貌引导。按照“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村容村貌提升导则等,大力推进村庄、庭院整治,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突出乡土风情、民族特色、地域特点,保持机理、保存风貌,不搞大拆大建,防止千村一面。严格控制新建农房体量和风貌,结合质量安全改造逐步实施风貌提升。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加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推进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挂牌保护,积极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

(四)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农村人居环境1档达标成果,进一步拓展深化村庄清洁行动和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加大村庄公共环境整治力度,有效清理陈年垃圾,规范柴草堆放、农机具停放、宣传栏设置、广告张贴、塑料袋丢放等,清理“五堆十乱”,治理残垣断壁,实现村庄清洁行动由“清脏”向“治乱”转变;二是强化实施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为重点的“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实现村庄清洁行动由“清脏”向“美化”转变;三是结合重要节假日等时间节点,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由突击专项整治向日常常态化开展转变,形成长效清洁机制,确保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避免反复反弹,实现村庄清洁行动由“一时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四是聚焦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坚持开展常态化暗访督促和集中整治,持续巩固提升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成果,持续扩大“7个专项行动”的惠民效益,深入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实现农村环境卫生“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

(五)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因地制宜开展荒山荒地荒滩绿化,打造农村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引导村民在农村“四旁一院”(村旁、渠旁、路旁、屋旁、院内)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等微景观。进一步强化乡村绿化苗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完成古树和名木挂牌,实行建档动态管理。加强村庄亮化工程,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大力提升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亮化,让乡村的夜晚亮起来、活起来。

(六)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到2023年10月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镇5个、宜居宜业和美村庄(村委会或社区)64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自然村)739个。

再次感谢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及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您继续关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

南华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11月02日

(联系人及电话:王寿国 0878—722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