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工商联委员小组:
你们在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帮助企业塑造企业精神的提案》已交由我局办理,感谢你们对全县塑造企业精神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办理情况复函如下:
多年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精神的培育,在政策扶持、人才培养、创新培育等工作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民营企业精神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发展政策环境,为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加大政策研储力度,备好用好政策工具箱
为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求进、进中提质,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南华县2023年推动经济稳进提质政策措施》(南政发〔2023〕4号)、《南华县服务市场主体生命周期 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办法(试行)》(〔2023〕-21)文件,继续执行《南华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意见》(南政发﹝2022﹞3号)、《南华县落实支持中小企业纾困发展若干措施工作方案》(〔2022〕-22)、《南华县推动企业升规达限促进全县财源培植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南政电〔2021〕11号),将中央和省州出台的各项助企纾困措施具体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帮助渡过难关。
二、建立高位推动机制,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县委县政府“一把手”当好表率、示范带动,重大事项带头研究,困难问题带头化解,推动落实带头示范,以“一把手”抓“一把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制定印发了《南华县推进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试行)》,建立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班子主要领导任链长的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度,围绕八大重点产业,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方向,按照“一名链长、一个产业链、一个牵头部门、一套工作机制、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模式,更好地破解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难题。
三、完善政企帮扶制度,助企纾困解难
完善县级领导、县级部门和乡镇挂钩帮扶企业制度,40名县处级领导和58家部门挂钩帮扶120户企业,要求挂钩领导和部门督促惠企政策落实、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指导帮助企业发展
指导企业党建工作、指导企业处置突发事件,建立了帮扶责任机制、问题反映机制、协调解决机制、结果反馈机制,开发上线南华民营企业家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畅通企业反映诉求渠道。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解决企业发展经营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促进全县市场主体平稳健康发展,政企关系更加紧密。
四、强化企业家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家素养
把企业家尤其是新生代企业家的培育纳入政府人才培训整体规划,从优秀企业家、中青年企业家、企业家后备人才三个层面,培养各类创新创业人才,采取政策激励、高端培训、重点扶持等措施,不断提高企业家的创业创新、资本运作等能力,努力培育一支精通现代管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企业家队伍。不折不扣对企业的承诺兑现,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坚决打击侵犯民营企业产权的行为,保护好民营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组织县内相关企业负责人10人到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参加“彝乡企业家”培育暨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等培训,学习借鉴先进地区企业做强做大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增强民企发展后劲。截至目前,我县已培育“彝乡企业家”10人、“彝乡名匠”1人、彝乡电商创业人才1名、青年创业省长奖民营企业家3人。
五、广泛开展职称评定,助企培养人才队伍
积极开展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让技术人员成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引领者。截至目前,我县民营经济组织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126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4人、中级职称人员45人、初级职称人员77人(助理级人员67人、技术员10人)。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人数占全部职工人数2003人的6.29%,比去年同期的6.13%上升0.16个百分点。
在全县政企共同努力下,我县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1至8月,全县净增经营主体3463户,其中:企业1229户、个体工商户220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9户.经营主体总量达到27158户,其中企业5722户、个体工商户2088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50户,较上年末的23695户增长14.61%;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33.29户,千人拥有企业08.08户;企业“一网通”办率达79.61%,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25个工作日。
非常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民营企业家、企业精神培育及工信商务科技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的进一步加大企业精神培育工作力度,为培育更多、更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和企业精神作出更大的贡献。
南华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
2023年9月13日
(联系人及电话:吕剑锋 0878-722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