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于2017年9月启动建设,历经申报、资格审查、网评认证、省级预检、明察暗访、现场核查、执委会投票等多个环节、多个步骤严格的审查审评,于2018年12月28日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认证和授牌,2019年12月12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正式公示评审验收结果,成为县域内唯一一家国家级基层版胸痛中心。
南华县人民医院在胸痛中心建设之初,确立了包括“基础条件、流程规划、急救体系、教育培训、实施中持续改进”5步曲行动计划,运用“溶栓+转运PCI”再灌注策略,借助“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5进培训计划,创新性地与急诊急救医疗服务模式相统一,充分融合,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设想、构思、布局、实施”等关键环节,全力搭建“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的三全模式,挖掘完善具有彝州特色的胸痛中心建设内涵,着力形成“救治、培训、预防”三张网,打造“准、快、好”胸痛黄金救治圈,打通生命救治链,提升救治效率,努力实现急诊急救医疗服务新格局。
一是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围绕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和质控指标及胸痛联盟有关要求,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设专兼职职能部门,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常态化实施任务指标月考核制,确保运行质量,开好头、起好步,推进胸痛中心建设良好工作格局。二是绿色优先,流程优化。畅通绿色救治通道,开设急性胸痛呼叫专线。在县城主要交通路口安装设置路牌指引标识,医院内规范设置导诊地标引导标识。规范患者就诊流程,保障急性胸痛患者优先诊疗;更新救治流程图,确保医师能够按照规范救治要求实施科学救治。三是全网联动,区域协调。围绕“院前-院内救治通道无缝衔接”的核心,把院前急救作为救治的第一环节,实施院前-院内统一调配管理,抓住“早期、快速”救治关键,突显专业技术“早期确定诊断、溶栓前-后治疗策略、溶栓后患者管理”三个重要环节,创新院前溶栓体系建设,以扎实的技术支撑为后盾将溶栓关口不断前移。同时与州人民医院和辖区内12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联合救治,将云心电网络平台与胸痛中心微信平台有机整合,运用“溶栓+转运PCI”模式,实现州—县—乡、县—乡—村三级联动的胸痛中心服务网络。于2020年1月5日,实施首例患者家中溶栓后直接绕行乡镇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及州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三绕行”直达州级胸痛中心导管室,患者成功获救,开启了心肌梗死患者医疗救治新篇章。四是量数同行,保质抓魂。秉承“质量第一”、“数量是形”、“质量是魂”理念,在保证筛查数量的前提下,立足胸痛中心数据平台,对照质控指标,“一手抓数量”、“一手抓质量”,筑牢数据质量控制。利用联合例会,典型病例分析及质量分析会,通过“以案促改”临床病例质量分析讲评,将胸痛中心质控工作与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相融合,并把质控分析与典型病例质控分析延伸至住院诊疗质量监管中,抓好胸痛中心质控同时医院质量管理内涵建设再上新台阶。五是宣传普及,惠及你我。立足于“先院内、后普及”的目标,借助胸痛知识讲解普及“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5进培训计划的契机,结合健康扶贫、家庭签约服务、义诊宣讲,制作专题宣传片电视台播出等多种方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胸痛危险性认识。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播放专题片200期,开展专题讲座60余次,专题义诊200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60000余份,覆盖20余万人口,不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筛查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率。
经过2年多的建设,截至2019年底,南华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共筛查胸痛病例3630例,高危胸痛197例,高危胸痛筛查阳性率达5.46%,救治成功率98.98%。同时,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得到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在中国胸痛中心2020年1月13 日发布《2019年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报告》中,荣获2019中国胸痛中心全国年度质控基层版医院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