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  引  号:nhx-/2023-1027029 公文目录:专项规划 发文机关:南华县政府办 成文日期: 发文字号:南政通〔2022〕26号 主  题  词: 标      题:南华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华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7日

南华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华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

《南华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已经十八届县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南华县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南华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2022年11月

目 录

前 言6

第一章 规划概述6

第一节 规划背景6

第二节 规划范围和期限8

第三节 规划依据9

第二章 发展回顾12

第一节 发展成就12

第二节 存在不足14

第三章 发展形势17

第一节 发展需求17

第二节 阶段特征24

第三节 需求特征26

第四章 总体要求27

第一节 指导思想27

第二节 发展原则28

第三节 发展定位30

第四节 发展目标33

第五章 发展规划38

第一节 聚力推进综合运输通道建设38

第二节 着力强化综合交通网络供给40

第三节 合力提升客货流通服务品质43

第四节 倾力提高管理养护治理水平51

第五节 奋力增强交通发展支撑能力57

第六章 建设安排68

第一节 实施原则68

第二节 实施计划69

第三节 建设规模79

第四节 资金需求82

第七章 综合评价84

第一节 社会影响评价84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86

第八章 保障措施89

第一节 规划管理方面90

第二节 体制机制方面92

第三节 要素保障方面94

第四节 科技人才方面96

前 言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党的十九大将建设交通强国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赋予了交通运输行业新使命,指明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方向。“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第一个五年期,也是加快南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规划编制对于推进南华交通运输高水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更好地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任务,南华县交通运输局组织编制了本规划。考虑到县“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2035远景目标,本规划部分事项也同步展望至中远期。

第一章 规划概述

第一节 规划背景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时期是交通运输由“基本适应”向“提质增效、适度超前”的加速转换期,是基础设施网络完善、运输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是开启全面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的起步期,“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需保持一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坚持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扎实编制好符合“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综合交通运输规划。

“十四五”规划是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编制,要紧紧围绕交通强国建设这一长远战略目标,对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深入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目标、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交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规划是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编制,一是要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质量笫一、效益优先。二是要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要牢牢把握基本路径,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推动交通运输“三个转变”,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

“十四五”是云南省开启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建设的第一个五年。《战略规划》确定了“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建设、民族地区交通普惠发展、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等3个“示范方向”。南华县区位优势显著、民族文化绚丽、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在示范建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大滇西环线交旅融合发展交通强国试点必将为南华县综合交通运输建设带来新机遇、新动能。

在此背景下,编制《南华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根据南华县的发展定位,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总体要求,统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优化布局、城镇体系规划布局等关系,研究南华县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规模、提出保障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推进南华县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节 规划范围和期限

1.空间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南华县行政管辖范围,即龙川镇、沙桥镇、雨露乡等六镇四乡共128个建制村(社区),研究国土面积为2343平方公里,根据需要把研究范围适当扩展到相邻周边区域。

2.时间范围

本次规划期为2021至2025年。研究基年为202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5年,部分事项展望至远景2035年。

3.规划对象

(1)基础设施布局

公路、铁路、水路、民航、邮政、枢纽等。

(2)客货运输服务

客运服务、现代物流、旅游交通等。

(3)行业发展支撑

平安交通、数字交通、绿色交通、法治交通等。

第三节 规划依据

规划研究过程中采用和参照了以下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编制办法和研究成果:

1.相关规划法规、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交规划发〔2010〕112号);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 01—2014);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 114—2007);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住建部2010年);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建部2016年);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技术标准》(JTG 2111—2019);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2021);2.国家和交通运输行业相关政策、规划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交通运输部关于云南省开展大滇西环线交旅融合发展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交规划函〔2020〕714号);

《交通运输部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交规划发〔2021〕12号);

《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纲要》(交规划发〔2021〕21号);

《关于促进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旅发〔2016〕148号);

《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家 旅游局国土资源部2015);

《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交规划发〔2017〕24号);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发改基础〔2013〕980号);

《交通运输部关于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交规划发〔2021〕51号);

《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21〕50号)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0〕593号)

3.云南省和楚雄州相关政策、规划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云政发〔2021〕4号);

《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8〕71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7〕78号)

《关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8〕8号);

《云南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5—2030年)》;

《云南省道网规划修编(2016—2030年)》(云政办发〔2017〕61号);

《云南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6—2030年)》;

《云南省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2019—2035年)》(云发改经贸〔2019〕908号);

《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云政发〔2020〕19号);

《楚雄彝族自治州城镇体系规划(2018—2035)》;

《楚雄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楚政发〔2021〕8号);

《楚雄州“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楚政通〔2022〕20号);

《南华县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7-2035年)》(楚政复2018第41号);

《南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南政通〔2021〕13号);

南华县的国民经济、社会人口、交通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等相关基础资料。

第二章 发展回顾

第一节 发展成就

1.铁路交通

现状广大铁路、广大铁路复线两条铁路在境内共77公里,现有南华北站(四等站)、沙桥站(四等站)和南华站(中间站2台4线),在县城龙川镇形成“一客一货”“北货南客”的铁路客运、货运枢纽分布格局。自2018年7月,广大铁路复线建成运营后,每天有5对(10车次)动车经停南华站,南华已进入“快进慢游”新时代,是全州通高速动车的5个县(市)之一。

“十三五”期间,广大铁路启动设备补强及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配合上级开展了昆大丽高速铁路项目前期研究工作。

2.公路交通

(1)公路线网

“十三五”期,南华县综合交通重点建设通自然村(小组)公路、通建制村硬化路、通乡镇公路、农村公路不达标路段、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及重要县乡道改造。建成了楚南一级公路、320国道县城过境段提升改造、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411公里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共实施六大类、242个项目,完成投资4.59亿元。推行“路长制”,农村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打赢了交通脱贫攻坚战。

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有各级公路467条2833.402公里,其中,普通国道1条61.020公里;普通省道2条103.633公里;高速公路1条45.600公里;农村公路378条2623.150公里,县道19条589.029公里,乡道209条1389.782公里,村道150条664.338公里。全县10乡镇128个建制村已100%通沥青(水泥)路,1489个村民小组已全部通公路,通公路率达100%。

从路网密度来看:公路网面积密度、人口密度均高于全州和全省;从路网结构来看:县、乡、村道比例高于全省;二级、三级公路比例低,缺少地方干线公路,南部7乡镇出行服务水平低,交通支撑乡村振兴能力不足;四级公路比例高,未来加宽、提级任务重;等外公路里程多,未来建设任务重。

(2)公路站场

目前,南华境内公路客运站有南华汽车客运站(二级站),各乡镇设有简易站或客运车辆临时停车场。所有建制村100%通客车,城乡客运一体化达到AAA级水平。

3.机场民航

目前,南华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空军部队同意选址建设的复函,相关企业委托云南吉翔通用航空投资有限公司编制了《南华通用航空综合产业城》项目建议书。

4.水运码头

南华县地跨金沙江、元江两水系,元江水系流域区有马龙河、礼舍江、兔街河及一街河等河流;金沙江水系流域区有龙川河及双甸河等河流。山区乡镇现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23座。境内各主要河道总长约242公里,但河流落差大,径流量小,属季节性河流,适宜开展水运交通的河流、湖库较少。其中,毛板桥水库库容2082万立方米,水面3000多亩,位于县城西15公里,按规划将建设成旅游度假区。目前,库区航道为天然航道,未建设相关配套设施,缺乏必要的安全监督、航道维护、救助打捞设施,建有简易停靠点,营运船支陈旧废弃。

5.邮政快递

南华县所有乡镇均设有邮政所和乡镇快递服务网点,所有建制村100%直接通邮。截至2020年底,南华县邮政业务总量达851万元,比上年增长19.2%。电商物流平稳发展,建立了物流仓储配送中心,腾龙物流荣获云南省民营小巨人企业,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被省商务厅评为“电子商务重点县”,正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

第二节 存在不足

通过“十三五”期间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南华县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依然不足,各种交通方式发展不均衡、干线交通网络覆盖不高、通行能力差等问题依然存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建设滞后,交通瓶颈制约仍未根本性消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南北通道体系尚未形成。东西向综合运输大通道虽已初步形成,南北方向的高速公路还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南华至南涧高速、攀枝花至普洱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仍然存在许多困难,交通瓶颈制约还未得到根本性消除,与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出行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交通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动力不足。通用机场尚未建成,对航空货运、抢险救灾、医疗救护、公共管理(如资源勘查、环境监测、通信中继等应用)、气象、监视、导航、空中旅游、航空体育、飞行培训、护林防火、提升快速反应能力不足。

二是干线公路等级低,总体供给不足。南华县境内有3条国省干线(G320、S220、S224);通乡镇公路等级低,以四级公路为主,南部、中南部的七个乡镇无干线公路连接。现有的S220、S224穿越城区、乡镇,街道化严重,无绕城分流过境货运通道,客货混行,交通拥堵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G320县城至天申堂段街道化严重,技术等级低,服务水平差。

三是农村公路等级低,存在安全隐患。乡镇通往建制村的公路,多为四级、基本级单车道公路,双车道公路占比低,路面窄,局部路段不满足通客车的基本条件;抗灾能力弱,安全设施不到位,应急保障能力差,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安全出行需求。

四是受资金制约,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偏低。农村公路建设前期研究和总体设计深度不足,采用的设计标准普遍偏低,总体上技术等级较低、单车道比例偏高,且对附属设施的建设重视不足,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五是公路服务设施普遍缺乏。“十三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主要以路面硬化为主,受资金和建设理念的限制,公路服务设施、安全设施、管理养护设施、运输服务设施、邮政物流设施等普遍缺失,综合运输服务水平不高。公路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品质有待提高。服务点、招呼站等沿线设施不完善。对慢行交通出行重视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多样的出行需求。

六是养护管理工作滞后。受资金限制,养护常态化和规范化不高,没有专人管理的问题十分突出,管理水平落后,路域环境、路况水平差,服务能力弱,离“畅、安、舒、美”目标差距甚大。

七是路域环境缺乏统筹,缺少郊野、人文特色。部分农村公路存在公路绿化与两侧环境缺少衔接、沿路河道未整治等情况,要进一步按城镇段、村庄段、郊野段分类引导,进一步加强路域环境的优化。农村公路与农村环境结合不足,缺乏绿化景观设计理念,绿化种植方式、品种选择缺乏特色,景观效果不佳。

八是项目制约因素依然突出。交通建设筹融资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地方高速公路由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部分,难以做到与省级补助同比例同时到位;铁路体制改革和铁路投资导向,不断提高地方的项目资本金出资比例,导致地方政府筹资压力空前加大,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难度大。土地利用、资源使用和生态环境的现实条件发生深刻变化,项目前期审批程序的刚性约束日益增强,审批要求高、环节多、流程长、推进难度大;以路为主的开发投入力度不足。

九是邮政普遍服务网点建设相对滞后。由于发展资金不足,城区、城乡接合部的邮政服务网点数量和布局不能充分满足居民用邮需求,城镇信报箱数量少、质量差和管理乱的现象比较普遍,外来务工人员通邮保障更为薄弱。乡镇邮政普遍服务的基础设施薄弱,网点设施简陋、生产作业环境较差。农村居民办理邮政基本业务路途较远,“最后一公里投递”问题尤为突出。

十是运输结构性问题日趋严峻。大运量、低成本、快速度、低能耗的运输方式发展缓慢,客运一体化、货运集约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滞后;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缺乏交通运输大数据分析平台。由于侧重交通基础设施硬件发展,在运输服务系统建设、运输组织制度创新上未能充分跟上硬件的发展,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未能体现应有的能力、效率和质量。

第三章 发展形势

第一节 发展需求

1.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总体发展定位

《南华县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7-2035年)》,提出了南华县的总体发展定位:

——楚中城市群组团西部增长极。抓住州委、州政府推进楚南一级公路和滇中城市经济圈楚南经济带建设的机遇,积极主动融入楚南一体化发展,加快调整产业布局,重点推进牛沙环线产业示范区、“中国·南华野生菌产业园区”、老高坝罗文拓展区等建设,培强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增强竞争优势,将南华建设成为楚中城市群组团西部增长极。

——享誉世界的野生菌王国。依托我县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提升“野生菌王国”和“中国野生菌美食县”的品牌影响力,建设好中国·南华野生菌产业园区、野生菌大数据、野生菌基因库、野生菌博物馆,坚持走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野生菌精深加工、野生菌美食、野生菌文化旅游、野生菌电商等,把南华建设成为享誉世界的野生菌王国。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上的重要商贸物流中心。楚南一级公路、广大铁路扩能技改及正在规划的国道320线提升改造、昆楚大高速复线、南景二级公路、南永高速公路等综合交通网构成的东西、南北运输大通道,将进一步凸显南华发展商贸物流的优势。按楚雄城市西部主城区的建设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楚南一体化发展进程,立足交通区位优势和楚雄州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思路,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仓储及配套服务业,高标准规划建设特色物流园区,着力推进信息服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努力把南华建成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上的重要商贸物流中心。

——云南省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立足我县位于楚雄市区水源保护地龙川江上游的区位特点,坚守生态红线,合理布局,依托“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的品牌影响力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重点打造“中国·南华野生菌产业园区”“沙桥绿色食品加工园区”,着力构建“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把南华建设成为云南省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滇中能源产业基地。加快推进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煤炭产能。稳步推进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实施好风电场建设、光伏电场建设等项目,不断提升新能源产业发展水平。依托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大力实施城市燃气综合利用项目,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把南华建设成为滇中地区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

(2)城市发展定位

县城的发展定位:辐射滇中、滇西地区的多功能服务基地,滇中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深加工与物流基地,以“菌香、驿站、田园”为特色的旅游中转地,把南华县城建设成“野菌产业城、滇中物流城、生态美食城、山水养生城”,旅游形象定位为“美丽南华·奢雅菌香”。

(3)产业空间布局

打造“一轴一带、一核六片”的产业空间。

“一轴”即以县城、沙桥和雨露等乡镇为主要载体,依托320国道、广大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等东西向重要区域性交通设施,规划形成楚南综合产业发展轴。

“一带”即串联南华县兔街镇、马街镇、红土坡镇、五街镇、沙桥镇等发展载体的西部生态产业发展带。

“一核”即是依托南华县中心城区所在龙川镇形成的综合产业发展核心。

“六片”分别为雨露生态农业片区、沙桥商贸旅游发展片区、五街农副产品发展片区、红土坡农贸发展片区、马街农副产品发展片区以及兔街农贸发展片区。

2.文化旅游发展需求

(1)旅游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2025):完善休闲度假、民俗旅游、农业观光、康体娱乐、生态旅游等旅游产品。把发展旅游业与打造“九府通衢、菌王美食、神秀彝园”三大品牌有机结合。把南华县城建设成为集美食休闲、消遗娱乐、康体健身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把“咪依噜风情谷”打造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精品。以旅游精品的打造和旅游要素的完善巩固和提升南华旅游的整体形象。完成对沙桥镇凤山湖(毛板桥水库)休闲度假特色小镇旅游的规划策划以及前期控制管理,凤山湖(毛板桥水库)休闲度假区初步建立,在区域范围形成一定知名度。

表1南华县旅游资源分类统计

主类类型

亚类类型

资源合计

百分比(%)

自然旅游资源

水域风光类

1

4%

生物景观类

3

13%

自然旅游资源小计

4

17%

人文旅游资源

建筑与设施类

9

39%

旅游商品类

2

9%

人文活动类

1

4%

遗址遗迹类

5

22%

综合性地方民族

文化风情类

2

9%

人文旅游资源小计

19

83%

资源总量

23

100%

(2)旅游总体布局

南华县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一个中心,一条走廊两个窗口,两类旅游商品,三条游线,五大旅游区”。

3.城镇农村发展需求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遵循“城乡统筹、以人为本,科学布局、适度超前,生态优先、集约节约,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出、典型试范”的基本原则。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加快城镇化地区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发挥快速干线网对城镇化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大力支持南华中部、南部山区的交通建设,提高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表2南华县各乡镇职能等级与发展定位

乡镇

等级

发展定位

龙川镇

中心城区

县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

沙桥镇

中心乡镇

县域副中心、旅游主导型

雨露乡

重点乡镇

农业主导型

五街镇

重点乡镇

商贸主导型

一街乡

一般乡镇

三农服务型

罗武庄乡

一般乡镇

三农服务型

红土坡镇

中心乡镇

县域副中心、综合服务型

五顶山乡

一般乡镇

三农服务型

马街镇

中心乡镇

县域副中心、综合服务型

兔街镇

重点乡镇

商贸主导型

注:资料来源于《南华县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7-2035年)》。

4.资源要素发展要求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已成为新常态,土地资源稀缺、环境容量有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交通必须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率、保障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新增建设用地数量极为有限,必须从增量为主转向盘活存量与用好增量结合来实现发展目标。这对交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划期内,必须充分发挥现有交通体系的作用,提高现有交通的运输效率,减少对农业用地的占用,促进交通发展和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并加快铁路交通的发展步伐。

5.综合交通发展要求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南华县交通发展提供新机遇。“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承担着持续加大事关民生福祉补短板力度的重任。“十四五”时期也是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通过交通强国建设,实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综合立体交通网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最高层次的空间网络,是布局完善、规模合理、结构优化、资源集约、衔接高效、互联互通的海陆空骨架网络,突出综合立体、融合发展,构建面向未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这就要求南华“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要牢牢把握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换挡期和综合运输体系融合发展的提质期,继续保持综合交通建设合理规模和建设速度,加快实现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强化网络结构优化、立体衔接,提高整体效率,强化交通运输支撑与先行引领,实现交通与城镇、产业、空间、环境的协同互动,不断提高南华县的交通运输品质和效率,使通勤、商务、休闲、旅游等出行更加便利,使货运物流体系更加高效、更具竞争力;发展人民满意交通,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同时提升智慧绿色安全发展能力,注重行业创新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阶段 阶段特征

结合宏观发展形势与要求,总体判断,“十四五”时期南华交通运输发展的突出阶段性特征是:

1.仍处于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攻坚期

南华县东西向运输通道成熟、供给充足,但南北方向运输大通道尚未建立,城乡交通基础网络还不充分、不完善、不均衡,仍是当前南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仍需保持一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加快实施高速公路网互联互通,积极配合过境铁路建设,推进境内普通国省道全线提级,全面提升城乡基础网络,大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总体供给能力。

2.仍处于综合运输服务全面提升期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全面提升运输服务效率与品质,培育运输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满足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出行需求,提供更加可靠、可见、可控的货运服务。

3.将迈入运输结构调整加速期

随着综合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运输结构将加速调整,公路承担的中长途客货运输将逐步向铁路转移,在中短距离客货运输以及惠及全民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适应个性化旅客运输需求、提供其他运输方式集疏运、保障应急救灾和国防安全等方面,公路交通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4.将迈入交通高质量发展转型期

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要求交通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进一步调整要素投入机制,加快推广绿色、环保、低碳的建设方式和运输组织方式,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实现行业转型升级。

5.将迈入行业治理能力提升期

实施收费公路管理政策调整、推进中央与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深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求统筹推进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提升行业治理水平。

“十四五”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确保平稳南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交通运输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挥至关重要的支撑性、先导性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南华交通事业尽管在各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但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仍面临更大的挑战。

第三阶段 需求特征

1.客运需求特征

结构转变、总量提升。随着南华县外来人口稳步增长、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游客将进一步增长和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可以预见未来南华县境内的出行目的将会日益多元化,客运总量将呈现进一步增长态势,高速铁路客运的到来,未来客运结构中,轨道运输比例将逐渐增加。

与周边县、市往来进一步加强。南华县是大滇西旅游环线上重要节点,是楚雄州主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在“十四五”时期,将迎来更好的区域发展机遇,尤其是商务、旅游出行将更为密集,跨区域通勤出行也将日益频繁,周边县(市)商务出行以及节假日旅游、自驾车出行等将会出现快速增长。

服务品质要求明显提高。客运服务要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具体体现在:准时,需要更加高频高发的城际客运、城镇组团间密集的通勤交流等客运服务,更强调快速准时、多方式衔接、换乘的便捷性;舒适,需要门到门、定制化的班线客运;更有尊严感与幸福感的城市公交,更加多样选择的旅游客运;均等,公益性的公共客运应覆盖更多的人口、城镇,城乡居民对服务品质要求更加公平;安全,车辆的安全性、运输服务全过程的保障应更加重视。

2.货运需求特征

总体规模继续扩张。随着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的推进,南华产业园区的兴起,运输强度和需求层次将持续发生变化,所需运输货物的总量和运输频率也将不断增多,货运规模进一步扩张。

附加值高、短小轻便。随着产业升级,运输的货类也将发生演变。智能制造产品增多,使未来的货物运输呈现附加值增加,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分散运输等趋势。

货运服务呈现“低成本”“高时效”。低成本:如利用铁路运输方式支撑传统的原材料、建材等货类的中、长途运输等。高时效:如利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甚至航空运输进行商贸物流、冷链产品、精密零件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快速化转运等。

总体看来,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南华县客货运需求将持续放大。随着广大铁路复线建成运营、广大铁路设备补强及电气化改造、昆大丽高铁项目的逐步开展,现有交通运输格局将发生改变,高铁客运运量从无到有,运输模式将从以公路为主转变为公、铁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运输结构逐步优化。

第四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落实云南省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部署,贯彻综合交通“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聚焦“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世界一流“三张牌”、辐射中心建设、“互联互通”工程、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等国省战略及政策,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和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服务性的功能属性,统筹“铁路、公路、水路、航空、邮政、枢纽、绿道”七要素全面、持续、赶超、跨越式发展,主动融入和服务滇中城市群楚雄副中心发展新格局,推动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美丽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南华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有力支撑。

第二节 发展原则

——适度超前,科学发展。贯彻适度超前理念,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扩大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不断优化基础设施结构,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加强综合枢纽规划建设,引导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和功能区优化,促进交通由支撑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转变。

——重点突破,统筹发展。坚持系统观念,注重推动南北之间、城乡之间、坝区山区之间以及建、管、养、运之间的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好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综合交通运输框架下统筹谋划各种运输方式,形成综合立体交通“一张网”。着眼于提高循环效率,着力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持续打通快进“大动脉”,畅通慢游“微循环”。

——转型升级,安全发展。重视路衍经济的拉动、带动、辐射作用,再造区位优势,推动“交通通道”转化成“物流通道”,把“枢纽节点”转化成“枢纽经济”。健全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执法监督“两个体系”,把安全保障作为根本前提,提高交通本质安全能力,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将先进理念、制度、政策和技术手段融入发展全领域全过程,推动交通运输向更高效、更安全方向发展。

——集约节约,绿色发展。按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神,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要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运输组织管理的绿色水平,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到交通运输各环节,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交通力量。

——改革驱动,创新发展。着眼于建设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目标,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加强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深入推进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方式创新,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增强交通运输高水平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交旅联动,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深度挖掘沿线资源,合力打造一批旅游公路、美丽公路、景区化服务设施示范项目,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旅游服务功能,推动“交产融合”“交旅融合”“交邮融合”等新动能、新高地、新业态、新模式落地,先行、先试带动南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

第三节 发展定位

1.生产力空间布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立足南华县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优势,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州战略为取向,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构建“一核、两轴、三区”生产力布局,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县域经济空间。

一核:南华县城

坚持以县城为核心,打造“野生菌产业城、生态美食文化城、现代商贸物流城”,将南华县城建设成为滇中城市群楚雄副中心核心支撑区、经济发展增长极。

两轴:楚南绿色工业发展轴和南景绿色经济发展轴

——楚南绿色工业发展轴。依托楚大高速公路过境沿线地区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快发展轻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康养旅游和美食文化等产业,形成以楚大高速为轴线的重要经济发展轴,辐射带动沿线区域发展,使之成为楚雄高新区工业和服务业承接转移基地、绿色食品加工集散地及推动楚南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域、提升南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域。

——南景绿色经济发展轴。依托南景公路沿线乡镇的资源禀赋,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特色农产品种植及康养文化旅游发展。以礼舍江流域生态修复和环境提升示范带建设为重点,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振兴支撑点,着力打造南景生态保护发展轴,使之成为南华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区:龙川江现代农业示范区、礼舍江低热河谷开发示范区和哀牢山绿色经济示范区

——龙川江现代农业示范区(龙川、沙桥、雨露和五街)。充分利用现有的区位与资源优势,着重发展轻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康养旅游和美食文化、生态农业体验、绿色食品加工及配套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农业示范点及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楚雄高新区南华托管区,围绕楚雄州重点产业发展目标,凸显南华区域性战略枢纽优势,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和城乡融合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快融入滇中城市群,努力打造立足楚雄、连接滇中城市群与滇西、面向“两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性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园。大力发展以新型建材为重点的轻工业,推进特色园区提档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礼舍江低热河谷开发示范区(一街、罗武庄、红土坡以及五顶山、马街的部分区域)。依托该片区独特的资源条件,综合、有效、集约利用矿产、旅游、野生菌、核桃、花椒、特色林果、特色蔬菜等产业资源。加大生态综合治理力度,重点培育发展条件好的特色小城镇,使其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哀牢山绿色经济示范区(五顶山、马街和兔街)。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以生态旅游业、核桃、茶叶、中药材、种养殖等特色农牧业为主,发挥衔接滇南(普洱)的重要门户作用,进一步提升对外交通连接条件,发展商贸及配套服务业,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开拓旅游休闲产业。

2.交通发展定位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楚雄现场办公会提出的“努力建设成为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目标定位和《南华县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7-2035年)》提出的“楚中城市群组团西部增长极、享誉世界的野生菌王国、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上的重要商贸物流中心、云南省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滇中能源产业基地”的县域总体发展定位以及服务南华县“一核、两轴、三区”生产力空间布局,规划拟定南华县交通发展定位是:“一中心、一枢纽”。

——全省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

——滇中城市群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第四节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5年,“铁路、公路、水路、航空、邮政、枢纽及绿道”七要素统筹发展,完成“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各项任务,初步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奠定全省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地位。

到2035年,全面建成“四向”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主骨架,基本形成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多层级的站场枢纽,构建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人民享有美好交通出行、服务。

2.时空目标

(1)县城和乡镇节点,30分钟上高速公路;

(2)主要景区和园区,30分钟上高速公路;

(3)乡镇中心至县城,30~60分钟交通圈。

3.发展指标

在总体目标指引下,南华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从“便捷交通、平安交通、数字交通及绿色交通”四个方面确定具体的发展指标。

表3 “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表

类别

指标

目标项

单位

2020

现状

值[1]

2025

目标值

指标

属性

便

铁路

交通

电气化铁路里程

公里

42

77

约束性

公路

交通

公路网总里程

公里

2833

4119

预期性

高速公路里程

公里

45.6

58

约束性

高等级公路里程

公里

31

112

预期性

农村公路里程

公里

2623

3788

预期性

公路绿道里程

公里

0

27

预期性

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例

%

29

55

预期性

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例

%

13

100

预期性

县道公路三级及以上比例

%

0

27

预期性

三级公路乡镇结点覆盖率

%

20

100

预期性

较大规模自然村公路硬化率

(30户以上)

%

/

100

约束性

机场

民航

通用机场

0

1

预期性

内河

航道

水运码头

0

2

预期性

公路

养护

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

%

/

95

预期性

县道优良路率

%

/

85

预期性

乡道优良路率

%

/

80

预期性

村道优良路率

%

/

75

预期性

危桥病隧数量

3

0

约束性

路长制及管养公示牌覆盖率

%

/

100

约束性

爱路护路管理办法制定率

(乡规民约、村规民约)

%

/

100

约束性

农村公路列养率达

%

/

100

约束性

水运

养护

航标正常率

%

/

100

预期性

站场

枢纽

铁路车站数量

2

2

约束性

高等级客运站数量(二级及以上)

1

2

预期性

乡镇等级客运站数量

2

5

预期性

A级及以上景区客运站

(公交站)覆盖率

%

100

100

约束性

建制村公交站(招呼站)覆盖率

%

/

100

预期性

乡镇综合货运站(物流点)数量

/

9

预期性

充(换)电设施

/

50

预期性

邮政

快递

乡镇邮政普遍服务数量

9

9

约束性

建制村快邮驿站(村邮站)覆盖率

/

100

约束性

城区智能邮件快递箱(柜)覆盖率

%

/

100

预期性

城际

客运

铁路客运列车班次数量

班次/日

10

>10

约束性

城市

客运

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

/

15

预期性

城市公共交通站点300米覆盖率

%

/

50

预期性

城市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

%

/

90

预期性

万人公共汽车拥有量

标台/

万人

/

2

预期性

万人出租车(含其他租赁车)拥有量

辆/

万人

3.7

5.0

预期性

城乡

客运

农村客运乡镇开通率

%

100

100

约束性

城乡客运公交化运营覆盖率

%

30

100

预期性

城乡客运线路发车数量

班次/日

/

27

预期性

城乡客运乡镇间班线开通率

%

0

100

预期性

镇村

客运

镇村客运乡镇开通率

%

0

100

约束性

镇村客运建制村覆盖率

%

/

60

预期性

邮政

服务

邮政业申诉受理率

%

/

100

预期性

邮政业申诉处理满意率

%

/

95

预期性

异地邮政快递服务72小时准时率

%

/

85

约束性

安全应急

普通国省道一般灾害情况下

应急救援到达时间

小时

/

≤1.5

预期性

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

应急抢通时间

小时

/

≤24

预期性

营运车辆交通事故

每万车死亡率

人/

万车

/

≤2

预期性

安保设施

农村客运路线公路

安全设施完好率

%

/

100

约束性

普通国省道安全设施完好率

%

/

100

约束性

县道安全设施完好率

%

/

90

约束性

乡道安全设施完好率

%

/

80

预期性

村道安全设施完好率

%

/

80

预期性

运输服务

信息化

“两客一危”车辆实时监控覆盖率

%

100

100

约束性

普通国省道重要路段监测覆盖率

%

/

80

预期性

公众出行

服务信息化

三级及以上客运站

联网售票覆盖率

%

/

100

预期性

客运站、服务区无线网络

(4G、5G)覆盖率

%

/

100

约束性

城市公交“一卡通”覆盖率

%

/

100

预期性

重大基础设施及运输装备

视频监控联网覆盖率

%

/

100

预期性

政务服务

信息化

交通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率

%

100

100

约束性

绿

绿色设施

高铁站、客运站、服务区绿地率

%

/

≥30

预期性

普通国省道宜林路段绿化率

%

100

100

约束性

县道宜林路段绿化率

%

49

≥85

约束性

乡道宜林路段绿化率

%

59

≥75

约束性

村道宜林路段绿化率

%

55

≥70

约束性

绿色邮政

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

%

/

100

预期性

环保、循环快递盒使用率

%

/

50

预期性

运输装备

清洁能源或新能源出租车比例

%

/

60

预期性

清洁能源城市客运车辆比例

%

/

60

预期性

清洁能源农村客运车辆比例

%

/

20

预期性

节能减排

单位周转量土地利用率提升

%

/

40

预期性

单位周转量碳排放下降

%

/

20

预期性

节能(2025年相比2020年)

%

/

减10

预期性

减排(2025年相比2020年)

%

/

减10

预期性

[1]部分指标现状值无法精确统计或存在误差。

第五章 发展规划

第一节 聚力推进综合运输通道建设

按照运输通道空间层次和服务范围,以铁路、公路为主要运输路径,以南华县城为结点中心,建设大容量、快速化、多方式的综合运输通道,全面提升南华作为滇中“西大门”交通枢纽节点的集聚、辐射效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系统、协调、高质量发展。南华县综合运输通道总体呈“一纵一横”布局,具体可划分为“东、南、西、北”四向综合运输通道。

专栏1 综合运输通道布局

1.东向交通经济通道——南华经楚雄至昆明综合运输通道。主要功能:支撑楚南绿色工业发展轴,服务龙川江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增强与牟定、楚雄、昆明等结点联系。加快滇中城市群楚雄副中心和环楚雄“半小时经济圈”建设,促进楚南牟广同城一体化发展,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孟中印缅国际综合交通经济走廊。由昆明至大理至丽江铁路(前期研究)、广大铁路复线(已建)、广大铁路(已建)、G56楚大高速(已建)、牟南高速(规划)、G320楚南一级公路(已建)、规划G320线南华段(空间规划)、南华至牟定公路(规划)等组成。

2.南向交通经济通道——南华经景东至普洱综合运输通道。主要功能:支撑南景绿色经济发展轴,服务礼舍江低热河谷开发示范区和哀牢山绿色经济示范区,增强与景东、南涧、临沧、普洱等结点联系。连接滇西城镇群、滇西南城镇群,借力澜沧江沿岸休闲旅游示范区,融入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综合交通经济走廊。由攀枝花至普洱铁路(规划)、南华至南涧高速公路(前期研究)、南华至大过口高速公路(规划)、南华至新平高速公路(前期研究)、S224三水线(空间规划)、XJ01南华至景东公路(规划)、XJ02南华至大过口公路(规划)等组成。

3.西向交通经济通道——南华经祥云至大理综合运输通道。主要功能:延伸楚南绿色工业发展轴,服务龙川江现代农业示范区,强化与祥云、下关、大理等结点联系。加快融合大滇西旅游环线核心区,连接沿边开放经济带、孟中印缅国际综合交通经济走廊。由昆明至大理至丽江铁路(前期研究)、广大铁路复线(已建)、广大铁路(已建)、G56楚大高速(已建)、G320南华县城过境线(已建)、G320县城至沙桥(通用机场)公路、G320线南华段(空间规划)等组成。

4.北向交通经济通道——南华经姚安至攀枝花综合运输通道。主要功能:拓展南景绿色经济发展轴,服务龙川江现代农业示范区,强化与姚安、大姚、永仁、攀枝花等结点联系。借力大滇西旅游环线拓展区,连接攀西经济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由南华至永仁城际铁路(规划)、姚安至南华高速公路(前期研究)、S220姚安至南华公路(空间规划)、XJ03沙桥至弥兴公路(规划)等组成。

第二节 着力强化综合交通网络供给

着力构建“两纵三横三站点”铁路网、“一环五射两联”高速公路网、“两环八射二十一连”普通公路网、“一主一辅”通用航空设施、“一库两码头”水运设施。加强南华县与周边重要结点的联系,服务南华城乡、旅游、园区、流域高质量发展。

1.铁路交通

规划形成“两纵三横三站点”铁路网络。

三横:由广大铁路、广大铁路复线、昆明至大理至丽江高速铁路组成。

两纵:由南华至永仁城际铁路、攀枝花至普洱铁路组成。

三站点:即南华站(含南华南站)、南华北站和沙桥站。

2.公路交通

(1)规划形成“一环五射两联十一互通”高速公路网。

一环:由姚南高速绕城段、规划牟定至南华高速绕城段、规划牟定至南华高速北环联络线、南华至南涧高速绕城段组成。

五射:①由楚大高速(楚雄方向)、②南华至南涧高速、③楚大高速(大理方向)、④姚南高速、⑤牟定至南华高速组成。

两联:即南华至大过口高速公路、南华至新平高速公路。

十一互通:包括现状和规划,在境内共形成个11互通出口,新增8个互通立交。

(2)规划形成“两环八射一连”干线公路网络。

两环:①北环线、西环线、南环线构成城镇发展环。②楚南一级公路、北环线、县城至沙桥(通用机场)公路、规划G320线环线段、XE35河牛线构成产业发展环,形成两环聚集、联动发展模式。

八射:①姚安至南华公路(S220线)、②南华至牟定公路、③楚南一级公路(G320线)、④规划G320线南华段(楚雄方向)、⑤南华至大过口公路、⑥南华至景东公路、⑦规划G320线南华段(大理方向)、⑧沙桥至弥兴公路。

一连:即空间规划G320线县城连接线。

(3)规划形成“七连十三支”支线公路网络。

七连:①G320线县城至天申堂段、②南华县城至紫溪山景区乡村旅游公路(XE35河牛线)、③雨露至二街公路(XE41雨二线)、④二街至五街公路(XE42二五线)、⑤五街至天申堂公路(XE36天大线)、⑥沙桥至五街公路(XJ01下景线)+五街至红土坡公路(XJ02下景线)+红土坡至牛街公路、⑦S224三水线(南华段)。

十三支:①兔街至马街公路(XE34马街线)、②五街至大田垭口公路(XE36五大线)、③罗武庄至德苴公路(XE37罗德线)、④五顶山至树苴公路(XE38五树线)⑤秀水塘至雷打石公路(XE39秀雷线)、⑥八角至马街公路(XE40八马线)、⑦雨露至紫溪山公路(XE43雨紫线)、⑧王湛庄至一街公路(XE33王红线)+一街至咪黑么公路(XE44一咪线)、⑨五街至分水岭公路(XE45五分线)、⑩罗武庄至鹿鸣公路(Y053罗鹿线)、⑪天申堂至弥兴公路(Y024天弥线)、⑫沙桥至咪依噜景区公路(Y253沙咪线)、⑬礼舍江河谷旅游公路。

(4)规划形成“两环一廊”公路绿道网络。

两环:由鹦鹉山绿道环线、凤山湖绿道环线组成。

一廊:即龙川江绿道。

3.机场民航

规划形成“一主一辅”通用航空设施布局。

一主:即南华通用机场。

一辅:即马街直升机场。

4.水路交通

规划形成“一库两码头”库区水运设施布局。

一库:即沙桥水库(凤山湖水库)。

两码头:由沙桥码头、高家码头组成。

第三节 合力提升客货流通服务品质

1.构建普惠均衡的客运体系

(1)发展策略

①完善运输体系

在现状三级城乡客运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县客运体系和线网覆盖,提升客运服务水平。构建“城际客运、城市客运、城乡客运、镇村客运”四个层级的客运服务,推动建设“安全、便捷、舒适、经济”的客运网络体系。

城际客运——是指南华县城与周边州、市、县之间的联络线路。进一步加密至周边州(市)府的班次;加强与周边重大交通枢纽及其他主要客流集散地的衔接;创新运输组织模式,拓展旅游交通运输服务;在主要客流走廊规划“大站快车”,构建多层次客运线网,满足不同需求旅客出行需求。

城市客运——是指南华县城中心城区的城市公交。以常规公交为骨架,出租车、网约车、自行车为补充,打造多种方式协同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根据需求扩大、优化常规公交线网规模,完善公交站场布局;提升公交信息化水平;发展共享自行车、共享助力车。

城乡客运——是指南华县城与乡镇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客运模式。“十四五”时期,城乡客运需要巩固班线、延伸路线、加密班次、优化线网,提升均等化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加强与城市公交、交通枢纽、换乘枢纽、旅游景区等主要客流点的衔接;持续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逐步提升站场等级达到标准化层级,提升乡镇客运站服务能力。探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推广农村客运车辆“大改小、门对门”服务,确保“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可持续”,推动建立“以城带乡、干支互补、冷热互补”可持续发展机制。

镇村客运——是指南华十个乡镇与下辖建制村之间的客运线路。在巩固现有“村村通”客车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乡镇培育开展镇村客运服务,提升运输通达深度,推动客运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在全州先行先试,引领示范;加强与高铁站、客运站、村委会、乡村景点、集贸市场、银行医院等主要客流密集点的衔接。

②科学规划建设

各层级交通车站均应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采用综合、立体、共享、地上地下复合开发模式,同时要预留远期发展用地;提升改造南华站铁连接县城的城市道路,科学合理编制客运枢纽交通组织方案,减少客流、车流交织点,确保枢纽内部及周边交通运行安全、顺畅。配套建设汽车客运站、旅游集散中心、公交首末站;加强公路、步行、自行车各类交通方式的衔接,方便旅客出行换乘。努力把南华站建设成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的一体化客运枢纽。

完善城乡客运站场布局,统筹路、站、运一体化发展;乡镇站点选址要与公路、市政道路等路网有机连接,从源头上解决节点拥堵;适时推动现有乡镇农村客运站点、客运停靠站点的升级改造,基本实现乡镇客运站规模、功能与客流量相适应。扩容建设集客运、物流、邮政、快递、电商、电信、供销、旅游、养护站为一体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实现整合资源、空间共享、集约用地、功能叠加、多站合一、一站多能。

③推动品质供给

一是加快配套建设。按“路、站、运”一体化建设思路,依据客运线网运营计划,统筹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加快旧路加宽和危桥病隧改造进度。对急弯陡坡、临水临崖、交叉道口、混合交通流量大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路段,继续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增设警示标志、标识,完善客运安全通行条件。按出行需求和出行习惯,加快既有乡镇客运站、交管站升级,加密设置招呼站,实现对建制村和较大规模自然村全覆盖,改善农村客运候车环境,方便群众安全出行、品质出行。

二是稳步推进改革。以新修订的《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为指导,立足南华县实际,稳步推进传统道路客运企业转型发展。引导农村客运团队规范化建设,通过收购、兼并或入股等形式,稳妥实施公司化改造,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找准定位,与铁路客运错位发展,加快改革步伐,为旅客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服务。

三是资源整合捆绑。加强客运资源统筹,进一步整合城市公交、农村客运经营主体,实现区域或片区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营,探索并鼓励区域捆绑经营,建立交叉补贴机制。鼓励小微型客车租赁实行规模化、网络化经营。加强客运运力监测,优化客运班线,保持运力供需平衡。

四是提升服务水平。统一农村客运车辆外观标识,在站场、车厢、招呼站等公布监督投诉电话,及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积极试点“一站多点”“沿途灵活上下客”“灵活发车”“即到即走”“电话预约”“网络平台一键叫车”等运输组织新形式,突出道路运输“点对点”优势;结合农忙季节、出门务工、节假日、赶集会、寒暑假等,按需调整发车班次频次,开展客运班车定制、县内包车业务,满足农村群众群体性、潮汐式、个性化出行需求。

五是融合拓展服务。在满足基本服务功能和出行安全前提下,利用客运站资源积极拓展“客运+”服务,拓展旅游集散、邮政快递、电商供销、文化展示等功能;推广客货兼顾、经济适用的农村客运车型;试点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互相借力,实现客运车辆代送邮件、快件,满足农特产品进城和生产生活物资下乡双向流通。

(2)布局方案

按“城市有枢纽、乡镇有站场、村组有站点、出门有车坐、服务有平台”五有思路,构建“城际客运、城市客运、城乡客运、镇村客运”四个层级的客运体系。规划建设南华站综合交通枢纽、南华汽车客运站、南华汽车客运东站以及沙桥、雨露、红土坡、兔街等9处乡镇汽车客运站和公路沿线N个公交站点(港湾站、招呼站),形成“一主、两辅、九站、N点”(1+2+9+N)布局。

一主:即:南华站综合交通枢纽。该枢纽是集铁路客运、公路客运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定位为楚雄州对外联系次枢纽,主要承担长途客运、旅游交通,全方位辐射区域周边县(市)。

两辅:即:南华汽车客运站、南华汽车客运东站(规划)。功能定位均为一般对外交通转换枢纽,主要承担片区内部客流转换和城乡公交服务,同时承担部分长途客运,分区域、分方向辐射周边对应县区、乡镇。

九站:由沙桥、雨露、红土坡、兔街等9处乡镇汽车客运站组成,功能定位为乡镇客运站,主要承担农村客运服务。

N点:由公路沿线的覆盖建制村及较大规模自然村的公交站(停靠站、招呼站)组成。

2.构建高效循环的物流体系

(1)发展策略

①加快推进物流服务体系发展

鼓励运输公司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引导龙头物流企业以兼并联合、发行债券等多渠道融资,壮大企业规模,加快培育本地物流市场主体,形成物流企业集团。引导重点货运企业按照市场机制整合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拓展经营网络,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快递、智能分拣、无人配送等新兴服务,逐步由运输承运人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鼓励货运企业拓展仓储、分拨配送、流通加工等功能,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

逐步推广货物运输装备升级。货运车辆逐步实现专业化、标准化和清洁化。通过政策调整、经济杠杆等手段,提高重型车、厢式车和专用车的比重,积极发展集装箱、厢式、冷藏等专用运输车辆和标准车型。引导货运企业使用技术先进、经济安全、节能环保的运输车辆。提高水上搜救应急装备水平。

加快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培育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甩挂运输企业,通过补贴补助等方式推广适应甩挂运输要求的货运装备。

积极拓展农村物流主渠道。继续扶持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专业村,支持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做大、做强。结合高原特色农业布局,鼓励企业建设田头、林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支持企业抱团组建乡镇微型物流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低成本扩张。

②加快推进邮政快递转型升级

加快邮政快递园区建设。推动引入“三通一达”等规模知名品牌快递企业,鼓励在南华设立县级分拨中心,进驻邮政快递产业园区共享发展。加快南华县邮政快递分拨中心建设,设立县域配送基地,优化邮政快递行业生产作业环境。推动快递企业经营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行业发展模式由“独立发展”向“融合发展”转变。

完善城市末端配送体系。加快推进邮政快递服务。加快进入政区、进园区、进商区、进校区、进小区,引导和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加强快递投递终端建设,建设邮政快递末端便民服务站点,为城市居民提供邮件、快件收投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需求。

积极推进信报箱和智能快件箱建设。将信报箱工程纳入新建、改建、扩建城镇居民楼、住宅区建筑工程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同步验收,与建筑工程同时投入使用。

③建立农村末端服务体系。

提升农村快递基础设施。巩固建制村直通邮,有序实施“快递进村”。推动快递网络布局由“城市为主”向“城乡一体”转变,引导快递企业加快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网络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乡镇快递服务网络;引导骨干企业积极试点落地邮快合作、快快合作、交邮合作、交快合作、快递超市、快商合作等模式;在兔街、马街等较远山区、极端气候条件试点无人机邮政快递投递服务,推进农村快递末端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农村寄递物流。支持、引导邮政快递企业网点向建制村一级下沉,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着力破解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进村“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步解决“愿意去、下得去、留得住、可持续”问题。将村邮驿站与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相结合,依托建制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农村邮政便民服务站、万村千乡网点、供销合作社等现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主动加载邮件、快件、报刊投递等服务功能,推进城乡邮政便民服务均等化。

提高“邮政+”服务水平。大力拓展邮政代办和政务寄递服务,推广“寄递+电商+农特产品+农户”等模式,充分释放内需,助力乡村振兴。

(2)布局方案

按“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城乡一体、枢纽衔接、多式联运”建设思路,构建“县级物流基地为枢纽、乡镇物流配送站为中心、村级物流服务点为补充”覆盖全县、辐射周边、功能集约、服务高效的三级物流网络体系。打造立足楚雄、连接滇中与滇西、滇南城市群和面向“两廊”的重要节点性商贸物流枢纽,形成“枢纽+通道+网络”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新格局。

规划建设南华火车站现代物流园、南华现代农业物流中心、南华县腾龙物流中心、南华县邮政快递分拨中心以及沙桥、红土坡、兔街等9处乡镇物流快递分拨配送站和建制村N个物流快递服务点(配送点、商超),形成“一园、三中心、九站、N点”(1+3+9+N)布局。

一园:即南华火车站现代物流园;

三中心:即南华现代农业物流中心、南华县腾龙物流中心、南华县邮政快递分拨中心;

九站:由沙桥、红土坡、兔街等9处乡镇物流快递分拨配送站组成;

N点:即覆盖各社区、建制村的物流快递服务点(配送点、商超)。

第四节 倾力提高管理养护治理水平

1.管理养护

(1)推动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

紧抓楚雄州列入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机遇,加快贯彻落实部省州工作部署,在南华县先行、先试开展改革,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养长效体制机制,全面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制定、出台符合南华县发展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建立“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管理体系,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和乡级政府工作职责,建立农村公路县、乡(镇)、村专管员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创新农村公路筹融资机制,探索落地建养一体、改造+养护、先养后补、以奖代补、无偿提供料场等公路养护方式。将养护资金及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全部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基本满足养护需求和履职能力建设。加强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专款专用。鼓励、探索保险资金购买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灾毁保险,合法合规参与农村公路养护。

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原则,编制农村公路年度养护计划,加大农村公路预防性养护和大中修工程实施力度,加强对农村公路、桥梁、涵洞、交安设施、灾害安全隐患点巡查与养护,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农村公路养护的规范化、标准化、日常化,及时修复灾损、病害公路及其设施,加快完善农村公路防护设施,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

(2)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路长制”

编制符合南华县发展实际的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递次推进,精准施策,划分县、乡、村三级路长和每个路段的养护责任人,按乡镇对农村公路巡查里程、事件处置进行统计排名和评比,健全长效绩效考核机制,督促路长责任制落实。

(3)加强队伍建设和路产路权保护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云南省农村公路条例》等法律法规,到2025年,全面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管理队伍,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县级、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定编定岗、相对稳定,有职责、有制度,机构具有正常办公条件,确保所有管理机构运转正常。充分发挥县、乡、村主要领导对农村公路属地管理领导责任,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奖惩有力的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强化路产路权管理,实现农村公路整治日常化、治理秩序化、管理常态化。

(4)开展美丽农村路示范创建

结合实际,坚持经济实用、因地制宜、绿色环保理念,积极开展美丽农村路创建工作。按照“发现美、放大美、改造美、留住美”的建设思路,与特色产业发展、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路长制”“乡规民约”和“村规民约”作用,综合采取拆除、遮挡、清理、立面改造等方式,加强路域环境特别是对穿越集镇、村庄等重点路段的综合整治,实现路域环境洁化、绿化、美化,建设具有彝州文化特色、绿色生态、安全畅通、美丽舒适的农村公路。

(5)推动行业管养运营数智化

利用公安、交警视频监控和卡口流量监测数据,结合省厅共享的高速公路视频监控、国省干道交流流量、“两客一危”监管数据,建立南华县综合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建立与公安、交警、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公路分局的协同联动机制,为公路交通运输运行状态的可视、可测、可控奠定基础,提升南华县交通运输安全保障、应急处置和运行服务水平。

依托综合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项目,推动“农村公路管理信息综合服务系统+移动APP+微信小程序+路长通”综合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整合路政、养护力量,试点“多巡合一”改革,完善发现机制、反馈机制、处置机制、考核机制、问责机制和协管机制,强化智能化、精准化监管,提高公路数字化治理水平。

通过信息化、网络化等治超手段,开展农村公路超载超限非现场执法系统应用。加强治理农村公路货运超限超载运输行为,规范治超管理,减少传统固定治超模式下的资金及人员投入。

2.行业治理

(1)深化交通运输改革

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推动审批管理方式“事前承诺、事后检查”;深化以“最多跑一次”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流程优化和协同办公,推动“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和“办得快”“办得好”纵深发展。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严格按照法定条件进行审批,简化审批程序,精简申报材料,缩短审批时限。逐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实现“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在线监督行政审批全过程。大力推广交通运输电子证照应用,方便交通运输从业人员日常使用。

提高依法决策治理能力。试点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为交通运输局重要决策、行政行为、工程项目合作模式、合作协议、合同及其它法律事务,进行法律咨询和审查并提出法律意见,为依法行政提供参谋、决策和保障。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管,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

加强交通运输法制学习。围绕重点工作、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和各类专项行动,继续开展交通运输行业法治和综合行政执法学习。积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开展法制业务培训,采取网上学习、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知识问答、学法考试等形式,不断提升交通执法队伍法制综合能力。持续推进交通运输法制化建设进程,规范行政执法,展现交通运输的良好形象。积极参与行政执法评议活动,查漏补缺,不断规范提升执法水平。落实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动态调整处罚裁量基准。

(2)筑牢廉洁交通基底

交通建设项目多、投资金额大、廉政风险高,要严格按照《云南省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创建“阳光工程·廉洁通道”长效机制》部署与要求,在项目决策、招标投标、质量安全、资金拨付、信用评价等重点环节,落实交通建设领域廉洁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逐步扩展成果至普通公路建设、运输服务、养护管理方面,将南华境内交通设施打造成阳光工程与廉洁通道。

引进全过程造价咨询第三方机构,聚焦前期经费、投资造价控制、建设程序等关键重要环节,对交通项目实施推进、资金拨付管理、责任落实等情况,开展全过程监督和源头监管,着力防范风险和隐患。

(3)推动运输辅业健康发展

鼓励连锁经营,鼓励规模化发展,鼓励品牌化发展,鼓励发展停、洗、修、驾培一体化综合服务。加强汽车停、洗、修、驾培行业信用建设,实现停、洗、修、驾培行业服务优质化、质量可靠化和价格合理化;通过汽车修理厂规行入市,切实解决占道经营、混乱无序的现状市场格局,优化南华县城城市功能布局,充分发挥市场聚集效应,持续提升县城形象和人居环境品质;强化驾培行业监管,提升教学培训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清退非法训练场地,完善驾培行业短板,调整供求结构,压缩驾培成本,逐步培育法制健全、竞争有序、节能环保和规范高质的驾培市场。

(4)开展交通行业普法工作

开展交运行业普法宣传。坚持集中宣传和经常宣传相结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明确普法工作责任清单,认真计划抓好落实,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和交通运输生产经营者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新闻宣传媒体、培训机构和信息发布平台,扩大交通运输普法宣传的受众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深化交通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工地、进车船,为交通运输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加强交通企业法治建设指导。指导域内交通企业依法治理、依法经营,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得非法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指导交通企业完善企业法律工作体系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突出重点改革领域的法律风险防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把交通运输法治教育纳入行业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深入开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宪法、法律和行业规章等法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鼓励创作反映交通法治建设的文艺作品,提升交通法治文化的吸引力,让社会公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交通法治教育,提高交通法治素养。

第五节 奋力增强交通发展支撑能力

1.平安交通

(1)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继续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加大公路、铁路、站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设施资金投入力度,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以急弯陡坡、临崖临水、事故多发路段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造、隐患隧道整治、桥梁安全附属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平安公路”建设。推动建设乡镇过境(环)线、绕村线,减少公路穿越集镇、村寨,缓减区间交通拥堵,降低交通安全隐患。提升穿越集镇路段交通安全水平,优化交通组织设计,增设辅道、机非隔离设施、人行道等,提升慢行交通服务水平。逐步实施“交叉口微改造”,优化交叉口设置,增设错车道、临时停车带、避险车道,完善标志标线、渠化设施。推进运输车型标准化,加快老旧车辆更新改造工作,提升道路运输装备安全性能和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公路工程建设安全监管,推行施工安全标准化,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改善老年人和特殊群体在“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服务”方面的交通需求,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配合推进“司机之家”建设,拓展公路服务区、加油站、物流园区的服务质量和内容。同步建设通用机场空管、安保、消防救援等设施设备,确保通航安全。

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域内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管理,制定安全风险等级标准,加强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配合上级部门建立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加快形成覆盖高速公路、站场、长大隧道、特大型桥梁(南华至南涧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设施的监测网络。继续加强对“两客一危”车辆的监测监控,引导农村客车卫星定位车载终端安装并接入动态监管平台。强化寄递渠道安全监督管理,落实寄递渠道安全标准、规范和物品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验视制度,防止利用寄递渠道进行非法或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确保邮政行业安全稳定。随着旅游开发,同步开展毛板桥库区游艇码头、礼舍江河谷旅游公路安全监管。适时启动“平安交通”专项整治行动,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

(2)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完善交通应急指挥体系。推动建设南华县综合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由县政府牵头,各级政府参与,交通、公安、自然资源、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协同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应急保障组织机构及专业队伍,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在沙桥、红土坡(南景线)共设2处农村公路养护物资站(基地),提高农村交通应急物质基础。与指挥中心、信息化平台形成“112”交通运输应急体系(1中心、1平台、2站点)。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装备及现场执法、应急救援用车、应急物资,强化突发事件应急的交通运输保障,实现重要路段、重点目标监控全覆盖,为重大自然灾害交通救援和指挥调度等提供支持,提升应对重大节假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情况的应急响应能力。

完善交通应急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综合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交通应急体制机制,完善综合交通应急政策,形成应急处置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加强应急预案的评估、优化和完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构建风险化解、应急处置的交通运输综合治理机制,建立完善交通运输应急处置专家库,充实交通应急救援人员,增强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3)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队伍制度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加大专业化人才引进和培养,重点充实基层一线监管和执法人员;建立实施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考试录取、入职培训、持证上岗和定期轮训制度。推动系统内各管理机构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实行监督检查计划备案制;完善基层监管队伍激励机制;将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经费纳入年度部门预算,推动建立安全监管人员岗位津贴制度。

督促落实培训教育。大力实施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公路行业、班组安全生产竞赛,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对从业人员开展教育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针对关键岗位从业人员开展安全素质继续教育。

加强平安交通宣传。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安全宣传经费。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短信、抖音快手等平台强化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公益宣传和教育引导。开展行业安全生产“七进”宣传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宣传周、“交通强国”安全创新宣教活动。督促行业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引导推广安全体验项目和技术。开展安全操作行为、设备设施使用、安全作业流程等体验。

2.数字交通

(1)建设智慧交通设施

夯实数字交通发展基础。数字交通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十四五”期间,全力配合上级部门和企业建设数字交通基础设施,让新技术为传统交通赋能,促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发展。配合省州行业部门和企业推进建设“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工程、楚雄州智慧交通综合信息化中心、楚雄州智慧出行平台、楚雄州智慧物流建设”等新基建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公路服务区与“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智慧融合,进一步提高境内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水平,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监管信息化、数字化,促进交通和旅游融合发展。

推进智慧公路示范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改造,稳妥有序推动重要路段智能升级改造,配合推进昆楚大丽香智慧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有序开展数字交通示范,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自身特点。

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积极发展旅客联程联运,试点开展公路、铁路客运“一票制”。探索推广公交“一卡通”在城际、城乡公共客运支付中的应用。以危险品运输为切入点,推行货运电子运单,提供“一单制”运输。支持本土企业接入“云南国际‘现代物流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云南农贸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实现物流供需精准对接。

推进构建智能化物流网络。推动物流企业运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技术,提升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鼓励物流企业应用电子标识、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化、移动信息服务、导航集成系统等关键技术。鼓励腾龙物流等本地物流龙头企业依托互联网向供应链上下游提供延伸服务,加快实施互联网+农村物流,加快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加快社区、商业中心、高铁站、客运站等周边的智能投递末端节点布局;新建社区、学校、商场等要预留智能邮件快递箱用地,到2025年,实现中心县城社区、学校、商场等场所智能邮件快递箱全覆盖。

(2)加快智慧治理应用

主动对接县文旅部门,试点普通公路服务区、观景点接入“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引导ETC技术应用拓展业务落地南华,逐步实现ETC在通行、停车、加油、维修、检测等环节的深度应用。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在“依法、安全、保密”的前提下,打破“数据壁垒”,夯实信息化、智慧化“底座”,实现区域治超综合管理信息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区域联合治超、部门联合治超”长效机制,提升交通运输治理现代化水平。

(3)加强交通科技创新

公路交通技术研究示范。积极与省内外高校、企业联合开展交通技术“产、学、研”攻关与研发,在旅游公路建设、高原山区公路维养等基础设施领域关键技术有所突破。按照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品质提升等可持续交通发展要求,立足云南省开展大滇西环线交旅融合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需要,依托重大交通项目,可适时开展礼舍江低热河谷区域旅游公路建设综合技术、哀牢山生态屏障区域公路建设与生态修复技术、山区“四好农村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技术、野生动物通道设计与监测、农村公路与文旅融合发展技术与示范、基础设施资源高效再生循环利用技术等课题研究与技术推广,以点带面,率先在全州形成交通科技示范。为建设交通强县培育领军人才,为综合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加强新技术新业态应用。大力推动分时租赁、网约车、共享单车、冷链运输、无车承任人及网络货运平台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在南华落地,持续深化新建高速公路ETC门架及路侧系统、智能移动终端应用。加强智慧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绿色建造、无人机物流、无人仓等先进产品引进应用。

支持适用先进装备推广。积极推广新能源、清洁LNG能源交通运输装备,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共享交通、现代物流等领域的采购、使用。积极落地普通公路工程建造工厂化、施工构建装配化、养护机械装备现代化新技术。推动邮政、物流企业试点应用智能仓储和分拣系统、自动化装卸系统、物流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装备,积极推进交通运输装备升级换代和标准化改造,鼓励邮政、物流企业试点应用智能仓储和分拣系统、自动化装卸系统、物流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装备。推进客运站智能化升级、电子客票推广应用,引导企业在传统客运车站部署人脸识别自助购取票、验票检票、上车引导等智能设备。

3.绿色交通

(1)试点绿色公路建设

积极打造绿色公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扎实做好重大交通项目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论证相关工作,坚持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落实“三线一单”要求。依托重大项目积极开展绿色公路、美丽公路、生态公路的示范建设,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南华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积极推行生态环保设计,倡导环保选线选址。完善生态保护工程措施,尽量做到少填少挖、弃取平衡。降低交通设施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推进建设旅游公路。加强南华境内迤西古道、博南古道、滇缅公路等重要交通历史遗迹遗存的精神挖掘和保护利用,注重公路建设与乡村历史文化结合、传播。高位推进旅游公路建设,把南华县的高山、河谷、田园、古道、森林、村落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串连起来。结合景区景点开发、产业道路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等因素,探索联合开发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有序实施旅游通景公路,落地“交旅融合”“桥旅融合”等发展新模式,支撑、引领全域旅游“一心两翼两区两带”发展新格局。对涉及风景名胜区、民族村落、旅游景区景点的公路建设项目,联合文旅部门共同建设交通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打造具有彝州地域特色的旅游公路、美丽公路、自驾游精品线路、公路绿道、服务设施,为南华培育全域旅游提供交通支撑。

携手建设绿色廊道。认真贯彻生态发展理念,高度重视铁路、公路、站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沿线宜林路段的国土绿化、生态修护和补植工作,保障绿化资金投入,合理安排绿化用地。坚持多方融资,破解建设要素瓶颈。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利用道路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方式撬动社会资金用于绿化建设。加强与林业草原、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以及沿线政府的沟通协商,通过合作共建方式,共同抓好交通沿线绿化工作,建立多方联动、协同共享、有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携手打造舒心宜人的绿色廊道,有效衔接“美丽县城”与“美丽乡村”,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

(2)促进资源集约利用

统筹优化走廊资源。加强交通项目选线选址与“三线三区”界限划定的衔接协调。强化综合通道内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的优化配置,引导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与铁路、通信、监控、供电等系统管线,移动网络建设、公路与堤坝等共用通道;重点加强昆大丽高铁、跨越礼舍江、穿越哀牢山保护区、三峰山保护区、邻近水源地保护地的交通设施线位和址位资源的综合优化。

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加强交通建设方案的线位和址位比选优化,主动绕避永久基本农田、环境敏感区和灾害易发区,尽可能少占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科学选线布线,避让基本农田、优质耕地,禁止耕地超占。积极推广工程建设集约节约技术,落地“多站合一”“多杆合一”“多牌合一”等措施;科学确定交通设施技术标准,改扩建公路要充分利用原走廊带、既有旧路资源,合理优化建设方案;结合“厕所革命”建设项目,共建共用城乡公厕、旅游厕所,提升综合利用效率。在地形受限区域考虑互通立交、主线站及服务区等合并设置,集约节约用地。倡导标准化设计及工厂化预制。推广使用废旧路面材料等冷再生、热再生利用,积极推广轮胎、工业废渣、尾矿渣、工程废弃渣等等绿色循环技术和施工工艺。结合弃土进行互通区微地形整理,探索工程弃土造地、造田利用。严格执行电商快件循环化、简约化、绿色化、减量化包装国家或行业标准,推广邮件快件包装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突出全周期综合性保护。坚持规划、地形、地质、环保、安全、景观选线。严格施工环境保护,落实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加强环境敏感区域施工环保措施。突出全寿命、系统性防护管理,强化结构设计与养护设施统一,有效降低运营养护成本。加强公路运营养护环境管理,确保运营车辆、道路系统、生活设施等达标排放,全面推进道路沿线及附属设施污水处理,强化穿越敏感水体公路路段的径流收集与处置。

加强公路环境保护修复。严格落实交通设施沿线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治理恢复与临时用地土地复垦。合理选用降低生态影响的建筑材料、工程结构和施工工艺,积极推进设施用地复垦综合措施。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路侧古树名木。科学绿化、因地制宜、以水定绿、量水而行、见缝插绿。适地适树,注重乔灌草合理搭配,选择适应性强、管理粗放、养护成本低、规格适度的乡土树种,保护路侧原真性,营造近自然混交林。合理安排绿化季节,大力推广边坡植被防护、滴灌养护、节水技术。

强化污染排放源头管控。在有条件的过境公路建设项目中推广雨污分离制,完善镇村路段排水设施。坚决打好交通运输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老旧和高能耗、高排放营运车辆更新,大力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的车辆装备,强化运输过程的抑尘抑噪设施应用,深化柴油货车等重点污染源治理。大力推广应用运输行业节能、节水技术和管理,倡导生态驾驶、节能操作、绿色驾培,加强对废油、废水和废气的回收治理,提升汽车停、洗、修行业环保水平。

(4)大力倡导绿色出行

提高绿色交通供给。依托南华站加快推进城市公交枢纽、首末站以及站点周边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公众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车-城市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私家车”为主体的绿色出行系统。在公共交通领域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提高新能源车辆、空调车辆的比例,加快无障碍城市公交车辆更新比例,中心县城积极引进共享单车、共享助力车。结合社会发展和消费升级,充分利用公路养护工区、站场、路侧边角地等用地,科学设置服务区、停车场、服务站,增设观景点、露营地、旅游服务站等特色设施,为公众个性化出行提供便利。

推广清洁能源设施。引导电力企业、成品油零售企业、电动汽车生产企业等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按照“车桩相适、适度超前”思路,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加氢、加气基础设施在景区、服务区、高铁站、汽车站等地覆盖建设,提前做好用地、用电规划预留,积极做好相关设备安装的配合工作,为节能减排创造条件。对高铁站、客运站等公共停车泊位资源,对电动汽车停车费用优惠收取。

推进公交优先战略。探索落地定制公交、夜间公交、社区公交等多层次公交服务模式。积极申报南华至楚雄公交化客运班线,加密南华站至南华汽车客运站、咪依噜景区旅游公交专线,积极研究乡镇至乡镇客运班线,实现直通直达,加大公交、客运普惠供给。在距离县城较近、城镇化水平较高的雨露、沙桥、五街等乡镇,有序推动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满足群众更高频次的出行需求。推行“农村客运+乡村旅游”、电话预约、APP预约等便利化农村客运模式。

加强绿色交通宣传。更好发挥企业和社会公众积极性,积极探索新举措、新模式,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绿色交通的工作机制。引导企业更多应用节能技术和环保装备,更好承担社会责任。组织开展绿色交通教育培训,积极推广绿色交通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提升从业人员、社会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和能力。广泛宣传引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第六章 建设安排

第一节 实施原则

“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应遵循“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生态优先、统筹融合”原则。

——突出重点。紧密结合南华经济社会发展根本需求,围绕目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和核心矛盾,涉及重点区域的项目应优先建设,长远规划、分期实施,有的放矢,重点突破,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促进重点乡镇、园区、景区、流域的发展。

——稳步推进。先干后支、渐进发展。优先建设骨架、干线,有序推进集散、支线。要科学分析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能力,合理分配任务,把握建设节奏,实事求是的确定实施方案,注重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确保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优先。充分考虑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环境承载力和交通需求特点,合理确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尤其对无法绕避保护区、集中式水源地、沿江沿河的项目,要科学、谨慎确定建设方案和规模。

——统筹融合。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交旅融合发展、桥旅融合发展、综合交通协同发展;注重公路、航空、铁路等项目的相互衔接;注重枢纽港站实现“零距离换乘”“零距离换装”,发挥综合运输网络的整体效益。

第二节 实施计划

在上位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南华县综合交通运输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即:铁路通道强化工程、高速骨架联通工程、国省干线改造工程、县乡公路提级工程、村组公路畅达工程、全域旅游支撑工程、管理养护应急工程、通用机场建设工程、快邮网络覆盖工程、站场枢纽扩能工程。规划项目共86项,规划新、改扩建实体线网规模共3233公里(公路3052公里;铁路180公里),规划期内总投资约233亿元。

表4综合交通“十大工程”规模与投资测算(含中长期)

序号

综合交通项目

规划项目数

(项)

规划里程

(公里)

规划期投资

(亿元)

1

铁路通道强化工程

4

180

101.080

2

高速骨架联通工程

5

155

37.449

3

国省干线改造工程

10

183

2.905

4

县乡公路提级工程

10

599

47.967

5

村组公路畅达工程

5

1895

20.930

6

全域旅游支撑工程

16

218

2.083

7

管理养护应急工程

11

4

12.815

8

通用机场建设工程

2

/

0.487

9

站场枢纽扩能工程

18

/

6.747

10

快邮网络覆盖工程

5

/

0.630

1.铁路通道强化工程

着力构建“两纵三横三站点”铁路网络,建设总里程为180公里,总投资约281亿元,规划期内预计完成101亿元。

专栏2 铁路通道强化工程项目(含中长期)

重点配合上级部门推进昆大丽高速铁路建设,争取实现早日开工;配合实施南华境内广大铁路设备补强及电气化改造工程。配合开展南华至永仁城际铁路、攀枝花至普洱铁路前期工作。

2.高速骨架联通工程

以构建通道、加密联网为发力方向,重点加快与姚安县、楚雄市、牟定县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一环五射两联”高速公路网,规划新增高速总里程约154.6公里。

专栏3 高速骨架联通工程项目(含中长期)

重点推进姚安至南华高速公路建设,建成“一纵一横”高速公路网,在县域内形成4个快速出入口(新增1个)。同时,协调加快推进南华至南涧高速公路、牟定至南华高速公路、南华至新平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3.国省干线改造工程

推进以普通国省干线为主体的“两环八射一连”普通干线公路网络建设,借助普通国省道技术等级提升,实现城市内外交通顺畅衔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南华产业聚集区转型发展,支撑以中心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新、改扩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约183公里,总投资约175亿元,规划期内预计完成2.9亿元。

专栏4 国省干线改造工程项目(含中长期)

配合上级部门重点实施公路空间规划项目G320线南华段、规划G320线南华县城连接线、省道S220线南华段、省道S224线南华段。

4.县乡公路提级工程

按照“提档升级、完善网络、强化衔接、服务乡村”的规划建设思路,稳步推进以县乡公路为重要补充的“两环八射一连”普通干线公路网络建设。结合龙川江流域生态修复、礼舍江流域热区开发项目以及乡村振兴“十百千”行动,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区内的县乡公路提级改造,基本实现乡镇通三级公路,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支撑乡村振兴。规划新、改扩建总里程约599公里,总投资约127亿元,“十四五”期间,预计完成48亿元。

专栏5 县乡公路提级工程项目(含中长期)

根据上级奖补政策积极开展前期工作,重点谋划实施南景线、南大线、王红线、牛凤龙至雨露公路等项目。

5.村组公路畅达工程

(1)建制村公路改造

“十四五”期间,结合国、省补助政策,稳步实施境内建制村窄路基路面加宽改造工程,共143公里。实施境内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双车道公路592.06公里,其中:县道实施159公里,乡道实施432公里,村道实施2公里。按路基6.5米宽四级公路建设,同步实施生命安防设施、路域环境整治。规划里程约735公里,总投资约9.3亿元。

(2)农村公路桥梁建设

“十四五”期间,结合国、省补助政策,推进礼舍江、鼠街河、一街河、龙川江两岸重点桥梁建设。新建(重建)农村公路桥梁5050延米/90座,拟建桥梁宽度8、8.5、10米不等。总投资约3.5亿元。

(3)自然村公路硬化

“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自然村公路畅达工程,重点打通30户以上较大规模自然村公路硬化“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进一步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有力支撑接乡村振兴。按照“打通断头、进村入户、均衡普惠”的思路,实施境内578个较大规模自然村公路硬化共1155公里,其中:50户以上自然村公路待建里程545公里,30~49户自然村公路待建里程691公里,按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四级公路实施。总投资约8.1亿元。

6.全域旅游支撑工程

(1)旅游通景公路

按照“干支衔接、成环成网、提升等级、服务产业”布局建设思路,结合县乡道改造、龙川江流域生态修复、礼舍江流域热区保护开发,推进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支撑礼舍江低热河谷、龙川江流域特色产业发展。拓展公路旅游功能,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服务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南华县城至紫溪山景区乡村旅游公路,抓住机遇加快推进礼舍江河谷旅游公路、八角至马街公路前期工作。规划里程178公里,总投资约17亿元,规划期内预计完成0.8亿元。

(2)公路绿道建设

结合公园绿地建设、村道硬化、河道治理、流域保护修复以及教体部门实施的“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试点鹦鹉山、龙川江、凤山湖公路绿道,助推县城“15分钟生活圈”“美丽县城”建设,打造绿道、碧道、古道“三道合一”的生态休闲线性廊道空间,形成“规模合理、功能完善、衔接有序、惠及民生”的公路绿道网络。建设里程40公里,总投资约0.8亿元,规划期内预计完成0.2亿元。

(3)公路服务设施

依托旅游,服务旅游,加快补齐公路旅游服务设施短板,提升服务条件和服务能力。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当、一站多能、共建共享”原则,合理布设服务区、停车区、观景点、旅游驿站、自驾车旅居营地等公路服务设施,提供停车休憩、游客集散、旅游资讯、餐饮住宿、风景观赏、摄影打卡、应急救助等服务。结合公路新建、提级、养护、文旅部门“厕所革命”建设和旅游开发项目,有序推进建设服务站设施9处以上,覆盖近期建设公路沿线乡镇;新建服务点设施29处以上,覆盖近期建设公路沿线建制村;新建公交站点(港湾站、招呼站)设施118处以上,加密覆盖近期建设公路沿线建制村和较大规模自然村;新建观景休憩设施18处以上;实施旅游区公路标志牌30块以上。总投资约1亿元。

专栏6 全域旅游支撑工程项目(含中长期)

旅游通景公路。建设南华县城至紫溪山景区、乡村旅游公路(一期)、八角至马街公路、礼舍江河谷旅游公路等。

公路绿道。建设鹦鹉山、龙川江、凤山湖公路绿道。

公路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服务站、服务点、公交站(港湾站、招呼站)、观景点及旅游区公路标志牌。

游艇码头设施。结合凤山湖(毛板桥水库)旅游开发,适时推动建设凤山湖游艇码头2处。

7.管理养护应急工程

(1)农村公路养护工程

按照《云南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有人养路、有钱养路、有人管路”的工作思路,实施预防养护工程、修复养护工程、专项养护工程、应急养护工程,全面落实三级“路长制”,夯实南华公路交通治理基础。实施安防工程344公里;改造危桥80延米(现状26延米)/3座,投资182万元;补充、完善路长制及养护管理公示牌工程715块。公路养护工程总投资约2.1亿元。

(2)美丽公路示范建设

“十四五”期间,全面开展“美丽公路”创建工作,持续推进路域环境整治,加大农村公路宜林路段的绿化种植工作,开展美丽公路示范创建共计450公里,其中,普通国省道100公里,县道100公里,乡道250公里。

(3)国防交通基础设施

落实军民融合发展要求,坚持“军地协同、一体推进、一体发展”原则,着力推进国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军交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通达某驻南部队营房进出口战备公路,路线长约4公里,扩建为7.5米宽三级公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通过该公路接入省道S220线南永二级公路,可快速驶至国道G320线、G56杭瑞高速公路,满足该部队机动进出、演训交通保障及物资运输需求。同时,重点围绕南华革命老区县纪念碑(鹦鹉山公园)、滇西革命游击根据地(边纵八支队)、马街烈士陵园、红军长征过南华遗迹等红色文化资源,加快推进鹦鹉山公路绿道、南景二级公路等红色旅游公路建设。

(4)公路交通养护应急

按照“平急结合、集约高效、广泛覆盖”原则,在沙桥、红土坡(南景线)共设2处农村公路养护物资站(基地、储备中心),提高农村交通养护与应急装备物质基础。与指挥中心、农村公路信息平台(1中心、1平台、2站点)形成“112”交通运输应急体系。总投资约0.35亿元,规划期内预计完成0.21亿元。

专栏7 管理养护应急工程项目(含中长期)

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实施预防养护工程、修复养护工程、专项养护工程、应急养护工程,全面落实三级“路长制”,夯实南华公路交通治理基础。

美丽公路示范建设。开展美丽公路示范创建共计450公里。

国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达某驻南部队营房进出口战备公路。

公路交通养护应急。在沙桥、红土坡(南景线)共建设2处农村公路养护物资站。

8.通用机场建设工程

配合开展南华通用机场、马街直升机地面停机坪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一期工程。支持起降点的建设,配合做好马街直升机停机坪起降点的可行性研究、支撑报件编制等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承担固定起降点的七通一平(给水、排水、通电、通讯、通路、通网络、通气、平整场地)等附属配套设施的建设。总投资约24.4亿元,规划期内预计完成0.5亿元。

9.快邮网络覆盖工程

力争建成南华县邮政快递分拨中心,规划用地面积约10亩,建成后实现日均处理邮件1万个,同时配置邮政、邮政速递物流X光机安检设备;按上级政策和要求逐步改造乡镇邮政网点9个;全力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新建村级快邮驿站(村邮站)118处以上,覆盖各乡镇全部建制村;新建智能快递投递箱40处以上,覆盖南华中心县城全部居民社区;新购邮政配送汽车5辆。总投资约0.64亿元。

10.站场枢纽扩能工程

(1)客运站

结合昆明至大理至丽江高速铁路南华南站(暂定名)项目进度,有序推进南华高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前开展高铁枢纽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高南华站枢纽能级,促进站城融合,发展枢纽经济。根据国省奖补政策,适时启动沙桥、红土坡、马街等9处汽车客运站和徐营、天申堂2处简易汽车客运站改扩建项目;以新能源车辆为主要采购方向,企业自筹新购汽车130辆,改善客运车辆车况车貌,提高出行舒适度。总投资约6.5亿元,规划期内预计完成5.2亿元。

(2)充(换)电设施

依托客运场站、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为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旅游车、专用车及社会车辆等提供充电服务的充(换)电桩。涉交充电基础设施以“专用为主、兼顾公用”为原则布置,楚大高速公路南华段服务区(停车区)已经由企业建设充电设施,结合行业需求,主要在广大铁路复线南华站、南华汽车客运站及9个乡镇汽车客运站配套设置充(换)电桩,设施占地面积约1639平方米,充电车位比例不低于站场设施停车场总车位的10%。规划期内预计完成0.105亿元。

(3)货运站(物流设施)

积极配合开展南华火车站现代物流园、南华现代农业物流中心、南华县腾龙物流中心前期规划和产业项目策划,有序推进沙桥、雨露等9处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规划建设。总投资约13.5亿元,规划期内预计完成2.9亿元。

专栏8 站场枢纽扩能工程项目(含中长期)

客运站。推进南华高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适时启动沙桥、红土坡、马街等9处汽车客运站和徐营、天申堂2处简易汽车客运站改扩建。企业自筹新购清洁能源汽车130辆。

充(换)电设施。在广大铁路复线南华站、南华汽车客运站及9个乡镇汽车客运站配套设置充(换)电桩。

货运站。配合规划建设南华火车站现代物流园、南华现代农业物流中心、南华县腾龙物流中心。推进沙桥、雨露等9处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规划建设。

第三节 建设规模

“十四五”期间及未来一段时间,全县综合交通运输建设重点规划项目86个,规划新、改扩建实体线网规模约3233公里。

(1)规划铁路网里程约18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45公里,城际铁路30公里,快速铁路70公里,普速铁路电气化改造35公里。

(2)规划新、改扩建公路网里程约305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5公里,普通国道91公里,普通省道91公里,县乡公路599公里,旅游通景公路178公里,建制村窄路基路面加宽改造143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改造592公里,自然村公路硬化1155公里,农村公路新建桥梁5050延米,公路绿道40公里,扩建国防战备公路4公里。

(3)谋划建设游艇码头2处,建设通用机场及直升机地面停机坪,填补水路交通和通用民航的空白。提级改造客运站场12处,启动建设货运物流园区(中心)3处,建设乡镇物流分拨、配送站9处。建设邮政快递分拨中心1处,标准化新建、改造乡镇邮局9个,新建村级快邮驿站(村邮站)118处以上,新建智能快递投递箱40处以上。客运站场新能源充(换)电桩50处,建设南华县综合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1处,农村公路养护物资站2处。

表5 “十四五”综合交通建设规模(含中长期)

序号

综合交通类别

建设项目类别

规划项目数

(项)

规划里程

(公里)

1

铁路交通

高速铁路

1

45

2

城际铁路

1

30

3

快速铁路

1

70

4

普速铁路

1

35

5

公路交通

高速公路

5

155

6

普通国道

7

91

7

普通省道

3

91

8

县乡公路

10

599

9

村组公路

5

1895

10

通景公路

6

178

11

公路绿道

3

40

12

服务设施

5

/

13

公路养护

4

/

14

机场民航

通用机场

2

/

15

内河水运

游艇码头

2

/

16

站场枢纽

客运站场

14

/

17

货运站场

4

/

18

邮政快递

设施站场

4

/

19

运输装备

1

/

20

平安交通

管理应急

2

/

21

军交保障

1

4

22

数字交通

交通新基建

4

/

从项目类别来看,铁路交通项目4个,公路交通项目48个,机场民航项目2个,内河水运项目2个,站场枢纽项目18个,邮政快递项目5个,平安交通项目3个,数字交通项目4个。从项目来源来看,省级规划项目18个,州级规划8个,本级规划项目64个。从进展状态来看,在建、续建、待建项目3个,开展前期项目4个,开展空间规划项目4个,近期(“十四五”)规划项目41个,远景谋划项目34个。从建设性质来看,新建(含续建、迁建)项目共47个,改建、扩建项目共32个,公路养护项目4类,企业采购项目3个。

第四节 资金需求

1.综合交通方面

“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南华县综合交通运输重点实施“十大工程”。规划项目共86项,“十四五”期间总投资约233亿元,中长期内总投资约840亿元。

从项目分类来看,规划期内,铁路交通建设投资约101亿元;公路交通建设投资约113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建设投资约37.5亿元,普通国省道建设投资约2.9亿元;机场民航建设投资约0.49亿元;水路交通建设投资约0.002亿元;站场枢纽建设投资约6.7亿元;邮政快递建设投资约0.63亿元;平安交通方面建设投资约0.21亿元;数字交通方面建设投资约10.3亿元。从投资结构来看,铁路交通建设投资占比43%,公路交通建设投资占比49%,机场民航建设投资占比0.2%,水路交通建设投资占比0.001%,站场枢纽建设投资占比2.9%,邮政快递建设投资占比0.3%,平安交通建设投资占比0.1%,数字交通建设投资占比4.4%。

表6 “十四五”综合交通资金需求测算

序号

综合交通类别

规划期投资

(亿元)

平均每年投资

(万元)

本级投资

(亿元)

1

铁路交通

101.080

202160

6.678

2

公路交通

113.390

226781

9.930

3

机场民航

0.487

974

0.034

4

内河水运

0.002

5

0.0000

5

站场枢纽

6.747

13494

0.472

6

邮政快递

0.630

1261

0.044

7

平安交通

0.212

424

0.015

8

数字交通

10.344

20687

/

9

综合交通合计

233

465786

17

2.农村交通方面

细化到农村交通,“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按照“四好农村路”八体系发展要求,结合南华实际,计划实施农村交通高质量发展“五大行动”。规划项目共54项,规划期内总投资约75亿元。

从项目分类来看,县乡公路建设投资约48亿元;村组公路建设投资约21亿元;交旅融合示范建设投资约2.1亿元,其中,旅游通景公路建设投资约0.86亿元,公路绿道建设投资约0.2亿元,公路服务设施建设投资约1.0亿元,公路服务设施建设投资约1.0亿元;公路管养建设投资约2.3亿元;运输服务建设投资约1.5亿元。从投资结构来看,县乡公路投资占比65%,村组公路投资占比28%,交旅融合示范投资占比3%,公路管养投资占比3%,运输服务投资占比2%。

表7农村交通资金规模测算(含中长期)

序号

项目

规划项目数

(项)

规划里程

(公里)

规划期投资

(亿元)

1

县乡公路提质升级行动

10

599

47.967

2

村组公路普惠覆盖行动

5

1895

20.930

3

交旅融合示范培育行动

16

218

2.083

4

公路管养长效保障行动

7

4

2.271

5

运输服务品质发展行动

16

/

1.462

农村交通“五大”行动 合计

54

2716

75

第七章 综合评价

第一节 社会影响评价

1.支撑并促进南华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南华县“十四五”综合交通网络的规划实施,大大缩短了县城、各乡镇、产业组团、旅游片区之间的时空距离,畅通了区域交通联系通道,为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了便捷、快速的运输条件,拉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它的快速发展很好地支撑并且促进了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促进当地城镇化进程,优化城镇布局的效果

南华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充分考虑了南华县城市总体规划及各乡镇相关规划的要求,重点考虑综合运输的发展和总体走向与未来的生产力布局、经济产业带、城镇空间布局、城市发展轴之间的关系。它的建设完善,会加速经济轴线的迅速发展和产业带的形成,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运输规模的扩大和运输效率的提高。城镇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从而加快城镇化进程,从根本上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

3.促进国土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

南华县“十四五”综合交通的规划建设,将促使南华县交通建设更加合理有序的进行,消除公路、铁路、客货运枢纽等基础设施的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省大量的土地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造福于子孙后代。同时干线路网的有序建设,还能有效改善区域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土地、水资源占用等效果。

4.拉动土地资源的增值

交通建设和发展会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周围土地的使用价值,改变土地资源的使用用途,工矿企业、园区建设、商业用地大幅度增加,农业用地将不断减少。交通的建成将有力地带动沿线交通辅线的配套建设,同时经改造路段沿线的名胜古迹开发、旅游景点建设、园林建设、疗养地、自然保护区等其他用地也将大幅度增加,从而拉动沿线土地、资源的增值。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

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项目的建设会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施工期主要表现在修建公路需取土填筑路堤,开挖岗丘形成路堑,对原有植被、土体的自然平衡有一定的影响。公路的修建虽然破坏了已有的景观,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景观。公路运营期主要表现为灰尘、公路排水及交通事故带来的环境污染。

(2)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工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的粉尘污染、机械搅拌与运输、土石方开挖、爆破、材料堆放、填料掺配及工地生活等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扬尘、废气,将会降低环境空气质量,路面铺筑过程中排出的沥青烟气含有苯并芘等有毒成分,会直接侵害人体,运营期的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是指含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碳氢化物(HC)、二氧化物(SO2),及碳颗粒等有害成分的机动车尾气,使局部地段空气质量下降,对人畜、植物、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规划区域大部分路段空气自净能力强,工程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会有所减少。随着公路技术等级的提高,路况好、车速快、车辆行驶时间相对较短,汽车尾气的排放将随之降低。

(3)对水环境的影响

桥梁施工期基坑开挖、筑岛钻孔、打桩等施工工序将造成水体的底层河泥浮起,局部悬浮物(SS)增加,从而影响水体水质,同时泥浆废渣的排放若处理不当也将致使下游局部河段水质变差。另外,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若不经处理排放,也将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公路运营期的水污染主要有下列因素引起:公路服务区、收费站产生的生活污水、洗车污水;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径流污水;装载有毒、有害物质的车辆交通事故引起的泄露或滴漏,洒落后路面清洗产生的废水污染等。

(4)对声环境的影响

噪声干扰是沿线居民最难接受的一个问题,它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休息和身心健康。施工阶段噪声指土石方爆破开挖、施工机械作业等过程产生的噪音和环境振动。运营期交通噪声是指道路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及环境振动。噪声的种类可分为机械噪声,如马达声、凿石声、搅拌声、鸣笛声、爆破声及振动等。施工阶段的噪声会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运营期的交通噪声在路线布设时采取靠城而不进城的布线原则以减弱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生活的影响。

(5)对固体废物的影响

工程固体废物主要是指: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方弃料和生活垃圾。营运期是指公路运输车辆抛洒物和服务区的生活垃圾。在局部河沟地段,可能出现河床抬升、水土流失现象。应加强防护与排水工程,废方多的地段应选择弃土场堆放,防止水土流失的产生,防止废物排入沿线的江河湖库中,形成污染。

(6)环境影响缓解措施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都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些变化。专项规划已充分考虑了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水源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因素以及基农保护要求,在线形设施的控制点以及点状设施都尽可能远离了这些因素。如:南景线穿越哀牢山路段提出的技术等级是原址建设三级公路;牟定至南华高速以隧道形式穿越三峰山保护区的试验区。对于南景线、河牛线、礼舍江河谷旅游公路等县级谋划的近期项目,也同时向相关单位传递了初步廊道空间范围。在下阶段的建设实施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国家“三区三线”空间管控深度和精度要求,确保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2.对社会环境影响

(1)对就业方面的影响

交通建设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除了部分技术性工人外,其它均可从当地剩余劳动力中吸纳。因此项目在施工期可以使当地劳动力获得工作机会并直接得到经济收入。进入运营期后,养护、收费、服务和管理等部门也可为沿线居民提供数量可观的就业机会。由此可见,项目建设能够为沿线居民创造大量直接的就业机会。此外,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木材以及沥青等建筑材料,这将极大地促进当地建材业、运输业及其他相关生产部门的发展,从而间接促进相关产业人员就业。

(2)对当地文化、教育和卫生的影响

规划项目建成后,影响区域居民将能方便的利用本地区的科教设施,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此外,规划项目的建成也将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项目建设也将显著改善居民就医条件,减少医疗不发达地区居民的就医延误,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3)对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影响

规划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使得沿线地区各民族文化融合和交流,各种宗教思想和流派相互影响,也使得各民族在宗教信仰方面进一步交流,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4)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以及房屋拆迁等的影响

规划项目在建设期必然占用一定的耕地、林地、住宅用地等生产资源和生活设施,因此将不可避免地对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的环境产生影响。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规划管理方面

1.注重规划衔接,加强区域交通运输合作。

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以国土空间布局规划为基础,服从于国家、行业上位规划,横向加强与南华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城镇建设规划、文旅发展规划等相协调,纵向加强与云南省、楚雄州有关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发展规划对接。主动加强与同级发改、文旅、林草、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与各相关专项规划衔接,强化行业互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共同开展工作。

统筹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促进干线公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形成级配合理、布局均衡的路网体系,实现城市内外交通顺畅衔接。强化干线铁路、城际铁路的高效衔接,推动“多网融合”。对于本专项规划中确定的实施项目,要及时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早做好用地预留和管控,确保交通运输规划可落地、可实施。

要按照国家《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将乡邮政所邮政设施修缮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保障邮政普遍服务。

积极联系楚雄、景东、姚安、牟定等毗邻县(市),加强规划衔接与运输合作。一是加强跨行政区界交通项目在路线线位、技术标准、建设时序方面衔接,提高礼舍江河谷旅游公路、规划高速公路、规划G320线、S220线、S224线的协调推进力度;二是在上级行业部门指导下,在运输市场监管、联合治超执法、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争取开展试点、合作。

2.加快前期工作,做好综合交通项目储备。

组织编制交通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形成“五年发展专项规划+三年行动方案+年度实施计划”(531)规划管理体系,实现“规划制定-中期评估-考核”管理闭环。

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原则,提前谋划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对于农村公路改造、硬化、养护项目,适当简化前期工作审批程序,缩短项目审批周期。建立择优遴选、优进劣汰、动态调整的县级交通建设项目储备库,分步分期、滚动实施、加快落地。

组织编制美丽公路工可研究技术指南和工作指引、美丽公路建设总体策划方案、旅游区公路标识系统建设计划,细化、落实规划事项。还要积极对接州县两级国土空间体系规划,适时组织开展编制《县级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国土空间控制规划》,落实“三区三线”空间管控深度和精度要求,并做好项目线位、设施址位与“三区三线”的空间相互预留。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国土空间资源的提前储备、多方统筹、有效管控和高效利用。

3.强化合作对接,合力推进交通项目建设。

对涉及风景名胜区、民族村寨、旅游景区景点的公路建设项目,联合文旅等部门共同建设交通旅游服务设施,建成具有彝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公路、美丽公路、公路绿道、公路驿站,把南华的高山、峡谷、田园、森林、温泉、古道、古村、景区、景点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串连起来,合理打造高水平的旅游公路交通网络。

加大前期工作中资金、科技和人才投入,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做深做细重大建设项目力争建成前期工作,加强技术方案比选和经济可行性论证。固化交通设施线位方案、功能定位、技术标准和互通枢纽、桥梁隧道等关键节点,做好与在建或拟建的铁路、油气管线、引水设施、电力输变电工程拟交叉穿越的线位和址位的空间相互预留,落实空间线位和址位保护措施。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尽早平行开展用地、环评、水保、社稳等相关专题研究,及早发现影响项目的敏感因素,及时优化项目路线方案和建设规模。

第二节 体制机制方面

1.推进交通运输改革,适应行业发展要求。

进一步强化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职能职责,深入推进“两站两员”建设,全面落实“定路、定人、定责、定管”责任制。聚焦运输服务存在的阶段性问题,完善财政补偿补贴机制,加大政策支持,提升农村客运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积极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推动农村公路养护“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市场化、家庭化”发展,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交通保障。深化各种运输方式运营体制改革,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运营模式更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强化综合运输服务,积极探索多式联运、一体化运输体制。

2.完善交通执法机制,提升交通法治水平。

谋划农村公路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整合路政、养护力量,试点农村公路“多巡合一”,提高公路管养水平。加大公安、交通联合执法力度,重点查处违法超限运输、非法营运、损坏路产路权等行为。

要及时巩固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依法加强管理,形成常态监管联合执法的长效管理机制,使路域环境治理工作走上“经常化、法制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路子,有效维护公路路产路权,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要指导乡镇、村(居)委会因地制宜编制易懂、好用的爱路护路乡规民约和村规民约,实现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良性互动,切实防止和及时制止各类破坏、损害交通设施行为。

3.探索建管养新模式,推进交通转型发展。

对农村公路、公路服务区、汽车客运站的建设模式、经营模式、品牌服务模式、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养护模式放开手脚大胆实践,深入推进交通运输建设创新、管理创新、方式创新,主动为云南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提供成功模式、积累成熟经验。

第三节 要素保障方面

1.建立预留机制,加大资源要素供给。

主动对接,有效预留。结合正在全面开展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主动对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草原等相关部门,对三条控制线划定、管控实施提出有利于交通运输持续发展的意见,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在要素保障上全力支持综合交通基建项目,落实重大项目用地、用林供给。按照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需求,对境内新改建的交通干线与枢纽站场等交通运输场地,预留新型基础设施未来发展的土地、线位、天面、频率等资源。

提前谋划,按需供给。在前期研究阶段要将各类服务设施用地、用林统筹考虑;探索公路服务设施用地标准和建设立项审批流程;探索采用招挂拍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土地入股、合作联营等举措解决公路服务设施建设用地。

2.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争取国省专项资金倾斜。利用好“互联互通”工程、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双十工程”等国省政策机遇,做好与上位规划的对接,力争将县级重大项目纳入国家、云南省、楚雄州“十四五”规划。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车辆购置税、一般债券等上级资金的支持,充分发挥上级补助资金效益,缓解建设资金压力。积极开展与国开行、农发行、建行等国内主要银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规划项目的实施提供主要的资金保障。

创新筹融资渠道模式。积极探索“政府财政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筹融资方式,提高交通建设资金保障能力。广泛推广REITs、PPP、SOT、TOT、BOT、ABS等流行的投融资模式,积极探索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贸易融资、信托工具融资、私募股权基金融资等多种新的筹融资模式,综合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源(资产)换资金、融资再安排、盘活公路存量资产建设等方式,充分发掘项目的经营性潜力,为稳定投资回报率、吸引社会投资创造条件。建设养护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继续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以及利用道路冠名权、广告权及旅游、土地、农业等路域资源有关资源开发权等多种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发展。

探索联合开发机制。结合公路沿线城镇定位以及产业、资源分布,推动“交通+产业”“交通+生态”“交通+旅游”“收益性公路+公益性公路”“高速公路/铁路+物流园区”等新模式落地,将土地、资源与项目建设捆绑开发,资源换资金,打通交通与产业的共建、共享融资渠道。组建县级交通、旅游、物流综合性投融资平台企业,负责景区开发、公路建设和物流产业发展。采用常规招标、打捆招标、引进大中型企业等模式,形成多方投入、社会融资的多元化融资模式,推动交通建设。

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加快建立以公共财政分级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长效机制。加快建立根据物价增长、里程和财力增加等因素的养护管理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努力争取政府一般债券、乡村振兴和涉农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发展。

强化监督考核管理。建立县级补助资金与绩效考核、地方配套等挂钩制度,充分发挥上级补助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节 科技人才方面

1.重视科技创新应用。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交通技术,根据南华县的实际情况予以筛选。加快推进清洁、新能源交通工具的采购,挑选出适合当地地形、气候的公共交通工具,同时逐步淘汰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的公共交通工具。对于交通量较小、无中型载重汽车和中型客车行驶的自然村硬化公路,积极采用《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助力条件受限地区农村公路高水平建设。

2.建设交通人才队伍。

确立人才优先、人才激励的发展理念,做到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确保交通行业从业人员结构不断优化。建立人才吸引的激励机制,积极引进优秀的交通技术和交通管理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对交通运输人才给予政策优待。依托省内外科研单位、院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培养发展高水平的交通人才、一线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有效推动其交通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强对行业从业人员的培养,按照“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原则,通过开设专题培训班,参加协会、学会培训,选派行业专家学者“上门送教”、岗前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从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培育高技能交通人才。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