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  引  号:nhxczj-/2025-0124002 公文目录:政府预决算 发文机关:南华县财政局 成文日期: 发文字号: 主  题  词: 标      题:南华县2025年政府预算公开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24日

南华县2025年政府预算公开



监督索引号53232400500010000

南华县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书面)

2025113日在南华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南华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南华县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下,全县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紧扣全年财政收支目标,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在财源建设上着力,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税收征管制度,拓展非税收入渠道,提高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保障重点上发力,加大对民生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在防范风险上聚力,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严控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确保财政运行安全稳健。全县财政运行稳定,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我县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38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51,288万元的100.2%2023年完成数49,794万元增收1,588万元,增长3.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3,402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7,980万元,非税收入占比达35%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4,09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24,063万元的100.01%2023年完成数219,670万元4,421元,增长2%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382万元,转移性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返还性收入)159,60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2,659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3,804万元,调入资金13,063万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10,088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2,975万元区域间转移性收入5,193万元,收入总计265,71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4,091万元,转移性支出(上解支出)6,749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4,116万元,调出资金10,072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支出94万元,支出总计255,122万元。收支相抵,一般公共预算年终结余10,588(全部为结转支出)。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4,67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8,896万元的183.5%2023年完成数18,315万元增收16,360万元,增长89.3%,主要原因是2024通过盘活资产、项目运营、金融供应链资产等有效实现专项债券项目收益19,624万元。全县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0,97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1,156万元的240.9%2023年完成数34,792万元增支16,178万元,增长46.5%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4,675万元,转移性收入(上级补助收入)11,125万元,上年结余收入6,437万元转贷收入57,400万元,调入资金10,072万元(从一般公共预算调入),收入总计119,70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0,970万元,上解支出1,804万元,调出资金10,088万元,还本支出41,800万元,支出总计104,662万元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预算年终结余15,047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57,81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调整数59,782万元的96.71%,比2023年完成数54,549万元增加3,268万元,增长5.99%。全县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2,23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调整数62,561万元的131.45%,比2023年完成数51,118万元增加31,116万元,增长60.87%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平衡情况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57,817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0,361万元,收入总计98,178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2,234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15,944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818万元2023年完成数3万元增收3,815万元全县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7万元的100%2023年完成数持平。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81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万元,收入总计3,82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7万元,调出资金2,975万元,支出总计2,982万元。收支相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年终结余843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及平衡情况详见附表。

上述报告数字均为县内决算汇总数,待州财政局批复我县2024年度决算后,部分数据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24年财政工作回顾

(一)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落实各项财政政策

一是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绝对领导。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对标中央、省、州、县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精准把握财政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定位与使命,认真落实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集中财力保障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十大攻坚行动”和“三大工程”,遵循市场化、法治化、效益优先的原则统筹整合存量资产资源,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盘活资产资源工作。通过盘活资产资源资金已完成增收4亿元,其中:盘活城乡供水一体化资产及特许经营权1.1亿元;扶贫项目资产、沪滇协作项目资产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招商引资工作;闲置及低效土地资源实现多用途复合利用,加快低效存量向高效增量转变;参与智慧交通、智慧教育信息化等项目建设运营,提高国有资产运营质效的同时,分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二是贯彻落实财政政策。深入学习和研究国家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财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2024推进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到实处,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费10,782万元;严格执行《南华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15条措施》,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60.33万元,惠及670户群众,逐步实现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全覆盖;政银企合作持续深化,引导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助力涉农、小微企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动力,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992万元,扶持创业人数198人。

(二)增强财政增收能力,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一是强化税收征管效能聚焦年初预算收入目标,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强化税源征收管理,对重点行业、重企业、重要税种实行动态监控,及时协调解决收入组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统筹谋划,按月按季进行调度确保收入及时、足额征收入库,保障收入稳定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围绕全向上争资计划,紧盯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和部门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重点,全力争取国家、省、州资金政策扶持,增加县级可用财力。今年以来全县各部门争取到位一般公共预算上级各类补助资金159,609为我县推进重点工作和收支平衡提供财力保障。

(三)优化财政支出布局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严格做到“有保有压”,始终把“三保”支出放在财政保障的优先位置,强化“三保”责任担当,建立健全“三保”预算执行监管机制,充分利用财政一体化系统,逐月通报“三保”预算执行情况,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切实兜牢“三保”底线。2024年保“三保”支出共计107,45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05,384万元的102%,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29,148万元保工资支出75,908万元,保运转支出2,397万元。二是保障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严格落实各类教育困难家庭学生资助、补助政策,及时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补助资金,全年教育支出40,813万元,增长10.2%实现了教育支出“只增不减”。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扎实推进脱贫人口、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全面落实困难群众补助政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时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等各类资金,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238万元。四是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全年卫生健康支出18,622万元,促进全县城乡群众享受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提升卫生健康保障水平,推动全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五是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个不摘”工作要求,持续投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资金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全年农林水支出59,615万元,安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资金11,821.27万元,比2023年增长7.4%(中央资金7,320万元,省级资金4,069万元,州级资金432.27万元),有力支持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六是筑牢生态安全保障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2024年累计安排节能环保资金4,240万元,为构建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七是推动文化科技事业发展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694万元,大力推进实施文化民生项目,改善文化民生,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科学技术支出1,519万元,以财政资金“活水”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一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评审+绩效”机制,将事前绩效评估作为项目入库、编制预算的前置条件,把好财政资金事前“关”,2024年各部门预算申报金额共计275,147万元,最终预算安排数为144,527万元;组织预算单位开展绩效自评,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开展县级部门整体和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自评工作,在自评的基础上围绕重大政策、民生领域项目资金开展第三方重点绩效评价,形成反馈问题、落实整改、提升绩效的良性循环。绩效管理结果被用于预算安排、完善政策和改进管理等方面。二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和系统建设,全面实现一体到底、横联纵通、规范高效的业务处理;强化预算执行监管,严守无预算不支出原则,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实现预算“执行”决算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三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程健全完善国有企业体制机制,调整优化国有企业布局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效率运营能力水平。组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主要产业融合发展联动协调小组,聚焦县域内主要产业融合发展,高效推动项目建设及运营,支持国有企业在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基金、园区建设、特许经营等领域积极作为。在全州率先完成2024年平台压减1家任务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南华县城乡建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隐性债务和金融债务双清零,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名单中移除;按照国企改革要求,南华县城乡建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下属的3家全资子公司全部剥离划转到南华县国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有效整合南华县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包括南华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南华县城乡建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五)强化债务风险防控筑牢财政安全壁垒

一是开展全口径债务统计工作。根据《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工作方案》《南华县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机制》相关要求,全面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债务摸排、管理、全口径监测工作。二是全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通过预算资金、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单位自筹资金等一系列措施砸锅卖铁”、众志成城整合一切资源化解到期债务对存量债务逐笔进行分析,主动与金融机构进行对接,发挥好金融杠杆作用,适当延长债务期限,降低债务利息成本,稳妥化解存量债务。2024年累计争取债券资金22,359万元(专项债券资金10,000万元,一般债券资金800万元,增发国债6,159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5,400万元)。累计化解政府债务71,659.19万元,其中:偿还到期政府债务本息39,910.56万元(法定债务本息26,380.34万元,政府隐性债务本息13,530.22万元),化解政府拖欠企业账款31,748.63万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本金59,843.22万元,完成州级下达2024年化解隐性债务35,500万元目标的168.57%,债务率有效控制在250%以内。2024年末南华县政府债务限额为539,677万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536,464.31万元,政府债务余额未突破政府债务限额。三是抓实多层监管体系完善风险评估预警,构建多层次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专项债券资金的使用监管紧盯债券资金使用的规范和效益通过跟踪核查债券发行规模、指标文件下达进度、国库资金拨付进度、项目单位债券资金使用进度、项目完成投资进度等指标,分债券性质、分项目监测债券资金使用进度,及时了解掌握债券资金运行轨迹和使用效率。

(六)严守财经纪律要求夯实财政监督根基

一是纵深推进清廉南华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印发了《南华县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2024年重点清单实施方案》(南财监〔20241号),全面开展政府过紧日子领域专项整治等13项工作。并研究出台《南华县习惯过紧日子正负面清单》《南华县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机制》《重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绩效评价办法》等制度。在工作中共发现问题27个,其中:边查边改问题20个,按计划时限完成整改问题7二是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印发《南华县违规借用村集体资金问题专项整治方案》《南华县2024年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方案》,明确整治工作任务、主要措施和工作责任,协同推进专项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全年发现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35个,已按计划时限全部整改到位。强化内控制度建设被命名为全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示范县的基础上,选取30个单位作为2024年内部控制重点建设单位进一步修订完善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形成覆盖单位层面“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办法七大经济业务层面30余项管理制度的《内部控制制度汇编》,解决困扰多年的各单位执行标准不一、政策依据不明确等问题。四是提升财务服务质量加大培训力度,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鼓励财务人员自主学习,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今年以来举办专题培训班3次,财务服务队深入全县114个单位开展上门服务2对各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和帮助指导,达到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的目的。五是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预决算决议加强信息公开深化预算联网监督,全面接受县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平台的日常监督,按要求向人大报告预算执行、调整和政府性债务等工作情况。全面接受审计监督,认真整改各级审计查出的问题强化审计整改、财政监督等结果应用。

各位代表,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宏观经济转型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全县财政工作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和挑战,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我县财政收入种类单一,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多为一次性税源,非税收入多为一次性收入,这些偶然的财政收入没有可持续性,且受经济下行和国家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施行等因素影响,县级财政收入增长难,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可用财力与资金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财政收支“紧平衡”矛盾持续加剧。二是向上争资力度不够。部分单位对政策把握不精准,没有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进行项目谋划,在项目谋划初期未能充分分析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键因素,项目包装、可研报告等关键材料质量不高,且有些项目仅停留在初级层面,缺乏创新性和竞争力,导致在争取上级资金时难以脱颖而出。债务偿还压力倍增偿债资金筹集难度大,资金筹措渠道单一,加之我县资产资源十分有限、债务结构复杂等诸多因素,目前偿债资金筹集的主要渠道仍依赖于县财政拨款偿债压力日益加剧,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任务艰巨

三、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一)2025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预算编制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按照中央、省、州、县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始终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总基调,秉承以财辅政、服务为民理念,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推动财政预算管理改革迈向纵深,充分释放财政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更加注重财源培植和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提振市场信心、稳定预期、促进增长和扩大就业为工作重点;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筑牢基层三保根基,让财政资金流向刀刃之处;贯彻绩效导向,将绩效管理深度嵌入预算编制全程,健全事前定目标、事中强监控、事后严评价体系,提升资金产出效益,实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严格政府债务管理,坚决防止隐性债务增加,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2.预算编制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五个优先原则。坚持“三保”优先。严格执行中央、省、州关于落实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的要求,按“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次序安排“三保”支出,确保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的足额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并按照中央、省、州规定的保障范围和标准,保障各项民生政策足额落实到位。坚持“刚性”优先。严格按照刚性支出保障范围对债务还本付息支出、编制外长聘人员支出、公务员基础绩效奖、公务员年终考核奖、事业人员参照公务员规范后绩效奖、集中连片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其他村(社区)、小组干部待遇补助、其他财政补助人员等刚性支出给予优先安排,确保财政支出的合规性和稳定性,维护政策连续性。坚持“重点”优先。根据国家战略、省、州政策导向和南华实际发展需求,优先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重点改革、重点政策和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即县委、县政府安排的重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点中之点”。坚持“产业”优先。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三产新业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协同”优先。全面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形成工作合力,优先支持跨区域、跨行业的协同项目,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整体效能。二是坚持五个压减原则。压减固化项目。对长期存在因市场环境变化、政策调整等原因造成实际效果不佳、效益不高的项目进行清理或整合,减少无效和重复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压减职能本职。全县各部门根据“三定”职责(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的要求,自身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由“三保”政策进行保障。2025年各部门保运转经费定额标准实行定员定额管理,根据科学合理的人员配置和科学规范的分类、分档方法,测算并编制基本支出预算。2025年部门经费根据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严控一般性支出,保运转经费按照原保障标准5%的比例进行压减。在保障部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原则不再新增部门“三公”经费保障。压减负面清单。在预算编制时,严格执行衔接资金、项目管理等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把关,禁止或限制某些领域的支出。这些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楼堂馆所建设和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等,确保预算安排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压减低效投资。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评估和管理,对投资效益低下、市场前景不明朗的项目应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判断其是否继续具有投资价值。如果项目确实存在风险较大、收益不确定等问题,应及时进行清理或调整,避免盲目投资和资源浪费。压减可急可缓。根据预算资金的实际情况和优先保障的领域来合理编制支出项目。对于非急需、非必要的支出项目进行压减或推迟,以便将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更紧急和重要的领域,确保预算资金的精准投放和有效使用,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满意度。

(二)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草案

2025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923万元,比2024年完成数51,382万元增加1,541万元,增长3%。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8,573万元,比2024年完成数224,091万元增加4,482万元,增长2%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92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65,278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9,440万元,调入资金8,693万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8,688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5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0,588万元,收入总计256,92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8,573万元,上解支出6,749万元,债还本支出21,600万元,支出总计256,92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三)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草案

2025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9,980万元,比2024完成数34,675万元增加5,305万元,增长15.3%。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3,617万元,比2024完成数50,970万元减少7,353万元,下降14.4%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9,98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226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5,047万元,收入总计57,25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3,617万元,上解支出1,804万元,调出资金8,688万元,债务还本支出3,144万元,支出总计57,25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四)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草案

2025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7,126万元,比2024年完成数57,817万元增加9,309万元,增长16.1%。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70,842万元,比2024年完成数82,234万元减少11,392万元,下降13.9%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平衡情况: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7,126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5,944万元,收入总计83,07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70,842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12,228万元。

(五)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5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万元,比2024年完成数3,818万元减少3,813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50万元,比2024年完成数7万元增加843万元。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万元,上年结余收入843万元,收入总计85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50万元,调出资金5万元,支出总计85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六)其他需要报告事项

为切实落实省州保三保及保三保以外其他刚性支出保障责任,确保基本民生政策全部落实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正常发放、机构正常运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省州相关文件精神规定,制定全县2025年保三保及保三保以外其他刚性支出方案。  

1.三保支出及三保以外其他刚性需求情况

1)保三保支出需求。2025年全县三保支出需求为110,712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需求29,575万元保工资支出需求78,788万元,保运转支出需求2,349万元。

2)保三保以外其他刚性需求。三保以外其他刚性支出需求23,893万元。其中:债务还本付息支出7,959万元;其他刚性支出15,934万元。

2.三保支出及三保以外其他刚性支出列入2025年预算情况

按照省州关于做好基层三保三保以外其他刚性支出保障工作的相关政策要求,2025年县级财政安排保三保三保以外其他刚性支出134,605万元。一是安排保三保支出110,712万元(县本级安排保三保”91,353元,中央、省级及州级安排19,359万元)。其中:安排保基本民生支出29,575万元(按中央、省级及州级事权划分安排资金19,359万元,县级安排配套基本民生支出10,216万元);安排保工资支出78,788万元;安排保运转支出2,349万元;二是安排保三保以外其他刚性支出23,893万元。其中:债务还本付息支出7,959万元;其他刚性支出15,934万元。

四、2025年财政工作措施

(一)强化党的领导,统筹整合资金

按照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3244”发展思路,强化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紧扣6项重要任务和11项具体安排,建立健全高效的资金统筹机制,竭尽全力保障重点项目支出,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蓬勃动力。一是强化招商引资经费。着力构建招商引资经费保障机制,安排招商引资专项经费,为招商团队在项目洽谈、商务考察、投资推介等系列活动中提供坚实保障,从根本上提升招商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敢于招商、安心招商、全力招商的招商氛围。二是聚焦重点项目前期。聚焦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设立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主要支持项目争取,精准把握国家投资政策与南华区域发展战略、资源优势配比,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谋划投资方向,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成功争取项目资金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大增加项目落地实施的可行性。三是统筹项目投资资金。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清单,及时组建重点项目库,并分类开展前置分析,将各类财政项目按照比例统筹用于保障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打破以往各部门资金分散使用的局面,实现资金跨领域整合、高效利用。同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资源整合和项目实施中的优势,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在项目建设中的高效流动和精准配置,从而推动重点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建设和发展,实现县域经济的整体提升和跨越。

(二)聚焦生财策略,推进财源建设

一是凝聚征管合力。持续构建党政领导、财税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税费精诚共治新格局,推进数据共享、执法联动、协同征管,紧盯重点行业、企业、项目,动态调整收入组织策略,扩大税源增量,稳抓税源存量,聚力推动非税收入合规收缴、颗粒归仓,千方百计做大财政蛋糕二是稳固财源根基。积极培植地方税源,在广开财源上取得新突破,充分利用南华的区位优势,抓好企业市场培育工程,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财源培育,大力引进产品附加值高、增值空间大的优质企业,形成一批龙头支柱产业和支柱税源,着力稳定税源基础,减少对一次性税收的依赖,实现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双提升三是全力跑项争资。精心研判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投向领域,用好各类财政工具,保持与上级财政部门密切沟通,全力争取一般债、专项债,强化重点领域能力建设多渠道筹集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扩大有效投资支持补短板扩内需缓解财政平衡压力。四是高效盘活资产。按照能用则用,可租可售,能融则融原则,灵活运用用、售、租、融四种方式,持续深耕财政资源盘活工作,让沉淀的财政资源发挥效益。全面梳理我县已建成、建产业项目投入产出情况,将存量资源与招商引资相融合,挖掘新的税收增长点。有效整合国有企业资源,做到闲置资源有效利用、低效企业有效提升、难点问题有效破解,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围绕用财之道,保障重点支出

一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优化支出结构,坚持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在预算安排中的优先地位,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把牢预算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关口,削减和取消低效无效支出,把更多的资金用于“三保”保障,确保“三保”支出不留缺口。二是强化重点民生支出。积极统筹各类资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按照财政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要求严格落实教育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及时足额拨付学生资助补助经费,确保各阶段学生应助尽助,有效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完善基层医疗体系和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加快补齐医疗短板,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民生保障政策,统筹推进稳定就业、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促进社保政策落实到位,用财政“力度”提升民生“温度”。三是加大重点领域保障。持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修缮与新建,保护粮食耕地安全,着力巩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端牢人民群众的“饭碗”;将生态环保作为财政支出的关键领域,加大对水、土壤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持续增加公共安全领域的财政投入,保障公安、消防、应急救援等部门的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和人员培训经费,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四)提升理财效能,增强治理能力

一是强化零基预算改革。增强零基预算理念,取消支出基数、打破固化格局,按照“三保”支出,地方政府债券还本付息支出,政府年度重点保障事项清单确定的支出顺序安排预算。将预算执行监督、三公经费监控、直达资金执行进度考核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强化监控结果运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坚持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突出关键重点、聚焦提质增效、创新体制机制、硬化责任约束,推动我县预算绩效管理高质量发展。三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优化国有企业及其子公司股权架构,对平台公司开展经营业绩目标值考核、季度监督检查审计、工作台账报送等工作举措,规范国企管理,提升国企效益。全面清查国有资产资源,加强管理、分类处置,推动国有资产资源资本化进程。四是强化投资项目管理。严格履行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评估程序,建立健全预算评审机制,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严控政府投资项目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现象发生,切实节约财政资金,扎紧“钱袋子”

(五)严守管财法规,防范财政风险

一是防控政府债务风险。把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要求,压实化债主体责任紧盯每月到期债务,有计划、分步骤地制定到期债务化解措施,确保依法合规化债。充分利用土储专项债券政策,积极与金融机构协商谈判,优化债务期限和结构,多举措筹集资金化解存量债务。加强债务动态监控和舆情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确保政府债务率有效防控在合理区间值以内。2025年需偿还到期及逾期政府债务本息63,258.59万元(法定限额内政府债务本息51,079.25万元,隐性债务到期本息12,179.34万元),根据2025年财力情况,年初安排偿债资金21,495万元,剩余到期债务需通过一揽子化债政策、统筹各类资源资金按期进行偿还。二是强化财政涉农资金监管全方位开展财政涉农资金专项治理行动,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实地核查等手段,精准及时地把握财政衔接资金及各类涉农资金的流向、使用效益,做到全程可追溯、问题早发现,确保涉农资金发挥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资金动力。三是加强财会监管职能。突出财政部门主导监督地位,主动对接审计、巡视巡察、人大监督等各方力量,构建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凝聚全方位监督合力;聚焦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民生项目等关键领域,不定期抽查,严查违规操作,严守财经纪律底线;加大对乡镇财政及村级财务监管力度,建立健全覆盖镇村两级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定期“体检”、精准“把脉”,及时堵住财务漏洞,筑牢基层财务安全防线。

各位代表,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2025年注定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在推动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征程上,笃行致远、砥砺前行,贡献财政力量!

监督索引号53232400500010111



1.南华2025年政府预算公开目录20250321031819686.docx
2.南华县2024年预算执行表和2025年政府收支预算表20250321031834194.xlsx
3.南华县2025年政府预算信息公开表20250321031528257.xlsx
4.南华县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说明20250321031851291.docx
5.南华县2025年政府债务举借情况20250321031834896.doc
6.南华县2025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20250321031650360.doc
7.南华县2025年转移支付补助预算情况说明20250321031836596.doc
8.南华县2025年政府预算涉及空表公开内容说明20250321031842212.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