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  引  号:nhxncj-/2025-0402001 公文目录:相关政策 发文机关:南华县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2025年04月02日 发文字号: 主  题  词: 标      题:南华县农业农村局2025年一季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政策指引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2日

南华县农业农村局2025年一季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政策指引



1、过渡期严格落实的“四个不摘”要求是什么?

答: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是: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2、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其中“三保障”指哪些内容?

答:“三保障”是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切实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概括起来就是“一增一促、两缩小、两确保”。

4、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是什么?

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

5、乡村振兴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是什么?

答: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6、“五大振兴”是什么?乡村振兴七项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重点抓好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七项任务”。

7、国家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主要考核评估哪些方面?

答:主要考核评估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成效巩固等四方面内容,即“三落实一巩固”。

8、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三类户”是指哪些?

答: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三类户”是指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9、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识别认定主要通过哪些方法途径?

答:一是群众自主申报。二是综合分析研判。三是实地调查。四是评议公示。五是乡镇审核。六是县级确定。(简称六步法,其中公示只在村级公示5天)

10、申请农村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是否需要开展监测对象识别认定?

答:对新申请农村低保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农户,要按照监测对象认定条件进行逐户排查,符合条件的按程序识别为监测对象,要坚决杜绝以落实低保为由不识别监测对象,坚决防止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通过低保等政策“一兜了之”。

11、原则上不得纳入监测对象的十类人员是哪些?

答:(1)有家庭成员或户主的父母、配偶、子女为国家公职人员的;(2)有家庭成员任村“两委”干部并定期领取薪酬的;(3)购买了消费型汽车的;(4)在城镇拥有自建房或购买商品房、门面房以及其他经营用房的;(5)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公司、企业并实际开展经营活动的;(6)种植、养殖大户或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7)为享受监测对象帮扶支持,故意分户、并户,不符合监测对象识别条件的;(8)空挂户或为套取帮扶支持将户口迁入村组的空挂人口;(9)死亡人员、服刑人员、失踪人员以及与户主不共享开支或收入的人员;(10)纳入失信惩戒不符合监测对象识别条件的。特殊情况确需纳入的,要查实情况并对群众作出专门说明(提供佐证材料)。

12、对突发返贫致贫风险的能否先帮扶后纳入监测?

答:对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生活陷入严重困难事实清楚的,可通过“绿色通道”先行救助并落实帮扶,后履行有关程序,并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

13、人均纯收入在当地监测范围内的农户是否应全部识别为监测对象?

答:不一定,一些农户(含脱贫户)收入虽然未超出当地监测范围,但收入稳定,且“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没有问题,不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经过严格认定后,可不识别。

14、“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出现临时未保障到位的情形,是否不管人均纯收入情况,都必须识别为监测对象?

答:不一定,如果农户收入较高(扣除合规自付支出后家庭收入明显高于当地农村平均水平),出现“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未保障情况,可以依靠自身能力解决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不识别为监测对象,但应持续跟踪关注,督促尽快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问题。

15、监测对象是否只限定农村户籍?家庭成员中个别人口为城镇户籍或集体户籍,能否识别为监测对象?

答:不一定只限农村户籍,易地扶贫搬迁(含同步搬迁)等已转为城镇户籍的,符合条件的应及时识别为监测对象;农转非人口中,没有享受城市低保、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城镇相关保障政策、符合条件的可以识别为监测对象。对于实际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为城镇户籍或集体户籍,但没有享受城市低保、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城镇相关保障政策、符合条件的可识别为监测对象。

16、监测对象是按户籍地还是常住地识别?

答:原则上以户籍为依据,确有特殊情况不能由户籍地开展识别的,由常住地牵头负责,确保监测不留死角。易地搬迁群众由迁入地负主体责任,迁出地配合迁入地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

17、监测对象是否都要进行帮扶?

答:都要落实帮扶措施。

18、监测对象风险消除后,哪些政策可以延续?期限多长?

答:监测对象标注风险消除后,需要延续的政策主要是存在一定时间周期的帮扶措施,如小额信贷帮扶应持续至合同到期,公益性岗位应持续到岗位协议到期,教育帮扶和“雨露计划”应持续到完成当前学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