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  引  号:nhxrsj-/2024-0926007 公文目录:政协委员提案 发文机关:南华县人社局 成文日期: 发文字号: 主  题  词: 标      题:关于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华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20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6日

关于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华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20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县政协社法委:

你单位在南华县第十届政协委员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持续抓好就业创业》的提案,已交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靠前服务,构建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

(一)完善就业信息平台。依托省级就业信息平台,实现全流程进系统、全业务实名制、全服务用数据,组建更加专业的县、乡、村、组“四级”劳务数据动态采集信息员队伍,摸清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就业困难等信息,全面掌握服务对象底数、就业失业状态、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社会保障、就业意愿等基础信息,及时掌握重点产业、行业、企业用工状况,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每月动态更新数据,推动就业工作动态分析、精准研判、智慧监管。2024年3月,投资6万余元打通全县128个村(社区)人社专网,对全县129656人农村劳动力开展调查更新,完成调查更新129656人,调查更新率100%。精准发布“南华招聘”信息25期、提供用工岗位3.15万个。1-7月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886人,完成下达任务数的93.1%,城镇登记失业率2.91%,严格控制在4.2%范围以内。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6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55万人的100.63%。脱贫人口劳动力转移就业1.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36万人的102.94%。

(二)发挥人力资源平台作用。做实“县级公共服务机构+零工市场+社区就业服务站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四个支撑,扩大就业服务供给,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根据不同群体、企业的特点,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就业服务和用工指导。发挥好“零工市场”作用,建立“即时快招”服务模式,加强与企业精准对接,摸清用工主体对劳动力的文化、技能、身体状况要求和薪资水平、福利待遇,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动态信息库,定向定岗推介工作岗位。与40个省外、州外企业和3个人社部门开展劳务协作对接3场次,坚持返岗复工与外出务工并重,分类施策,精准提供有针对性地服务,举办线下专场招聘会6场次,现场各类求职人员1675人次。实现劳动力用工需求信息资源共享,拓宽企业的用人招人渠道。举行“点对点、一站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赴省外务工人员欢送仪式45批次,通过专车、专机输送13545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2315人)。

(三)精准对接供需两端。灵活运用“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企业用工需求动态信息库”,挖掘和整理县内用工单位、用工岗位等信息,分门别类整理信息数据,分析研究企业季节性用工短缺和技术工人招聘难的供需矛盾,组织灵活多样的行业性、专业化专场招聘活动,线上线下同步推送就业岗位信息,实现用工企业—零工市场—务工人员信息共享,搭建供需双方对接平台,为求职者、用工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开展企业用工调查399户,收集用工岗位5327个,通过零工市场对接实现就业3298人。

二、精准施策,促进就业提质增效

(四)全力支持产业发展。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全县八大重点产业,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重视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规模,为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鼓励基层村组和群众土地整体流转、连片经营,推动农业产业组织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租地农民就近就地就业。以老高坝工业园区和绿色食品园区的功能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招引绿色食品、绿色制造等用工密度大的企业发展第二产业,围绕重点产业和民生领域加大项目的争取力度,并通过政策支持、消费升级等措施提振房地产企业信心,通过扩大投资来增加就业岗位。依托南华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加快优质旅游资源开发,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打造高品质的旅游景区和网红打卡点,以网红效应吸引人流、聚集人气,发挥美食专班和餐饮协会作用,加快餐饮经营主体发展,擦亮南华“餐饮美食名县”的金字招牌,激活南华消费市场,从而扩大生态美食旅游从业人员群体,辐射带动发展第三产业。截至7月,全县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1.58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0.27万人。

(五)全力服务招商项目。利用好招商平台,招商引资与劳务输出相结合,主动参与招商项目洽谈,围绕招商企业用工需求做好统筹谋划,做足人力资源准备,解决好企业用工的后顾之忧,及时跟进落地项目工人技能提升服务,加大与发达地区劳务协作,整合招商平台和就业平台功能,定期收集当地企业用工需求,并发布县内劳动力求职意向,促进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完成落地投产招商引资项目4个(云鼎湾、镇南院子、飞象啤酒、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带动就业1500余人。

(六)保障县内企业用工。围绕工业园区企业和彝族刺绣、食用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产业用工需求,以南华县零工市场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主动牵线搭桥为企业提供用工保障服务,在10个乡镇及各村委会(社区)成立劳务工作站,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向乡镇或村(社区)劳务工作站对接,劳务工作站按要求组织有意愿就业人员到零工市场选择岗位、参与应聘,实现人岗供需精准对接,做好企业之间用工淡旺季调剂服务准备。依托南华县零工市场,为399户县内企业发布缺工岗位5327个,其中餐饮服务业用工岗位需求1750个,食用菌种植等农业生产企业用工岗位需求2487个,工业企业用工岗位需求937个,电子商务及其他新就业形态领域用工岗位需求153个。零工人员进场求职2305人,求职成功1254人,通过零工市场小程序线上平台成功对接用工2044人。

(七)抓好重点群体就业。以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等群体为重点,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帮扶。1月6日,邀请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10所昆明高校及120余名毕业生,在昆明召开2024年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座谈会,依托“用工企业+用工平台+务工人员”构成的新型就业服务模式,促进重点群体实现就地就近就业。2023年毕业大学生人数1717人,实现就业大学生人数1642人,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350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全县就业帮扶车间数量和吸纳脱贫劳动力人数持续稳定,15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435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规模总体稳定,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900人,切实兜牢农村困难群体就业底线。

(八)强化创业就业政策落实。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返乡创业补贴、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企业吸纳就业补贴及税费减免等政策落地生效,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稳定就业岗位,鼓励劳动力自主创业,增加就业岗位。1-7月,为623户企业减轻失业保险缴费1070.48万元;为105户符合享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的企业兑现稳岗返还资金115.5万元;发放技能提升补贴资金18人,3.45万元;累计发放失业金1885人次,338.95万元;代缴医保、生育保险264人次,9.63万元。办理创业担保贷款150人,发放贷款3053万元,带动就业423人。

(九)搭建充满活力创业平台。建立健全政策解读、项目推介、信息咨询、能力培养、贷款帮扶、金融对接、成果转换为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选树更多返乡创业典型。1月19日,邀请南华籍在昆创业的商界代表60余人在昆明召开以“情系故里・共话发展”为主题的南华县2024年政企对话政商交流座谈会,讲好南华故事,推介南华招商项目和创业项目,收集意见建议15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4个,政企间达成“以商招商”初步意向2个。2月5日,在南华县城举办以“畅谈新南华・创业幸福地”为主题的返乡人员新春茶话会,为全县返乡外出务工人员代表、返乡创业成功典型、南华籍在外创业人员搭建交流平台。建立“南华青年创业县长奖”,尹成伟等5名获得2024年“南华青年创业县长奖”,罗存芬等5名获得2024年“南华青年创业县长奖”提名奖,成功选树一批青年创业成功典型,进一步提升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县形成浓厚的“敢闯敢创”创新创业氛围,引领全县青年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的浪潮,为推动南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服务。

三、因材施教,提升人才技能水平

(十)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树牢“人人都可成才”的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劳动力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组织开展餐饮、彝族刺绣、食用菌种植、中草药种植、肉牛养殖,以及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等环节从业人员分工种、分行业进行精准培训,培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推动农村劳动力由外行变内行、由普工变技工,推动劳动力输转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化、由数量向质量升级,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度,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2024年1-7月培训农村劳动力8128人次,完成州下达目标任务7640人的106.39%(其中培训脱贫劳动力4149人次,完成州下达目标任务3520人次的117.87%)。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1期2386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786人。

四、强化保障,全力营造幸福和谐美好的环境

(十一)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学习借鉴永仁“幸福里”模式,因地制宜,以南华县零工市场、10乡镇社会保障和为民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专干及128个村(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为载体,推进岗位收集、重点人群帮扶、失业人员管理服务等“事事能在网格办”,构建“2+10+N”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推动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龙川镇野生菌产业“幸福里”社区、龙川镇大智阁“幸福里”社区、沙桥镇向阳“幸福里”社区、红土坡镇“幸福里”社区4个“幸福里”社区模式初步建成,收集就近就业用工需求1236人,通过“幸福里”务工社区实现就近就业885人;龙川镇6个社区“15分钟就业圈就业服务站点”挂牌成立并开展就业服务。

(十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协商机制,指导和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全面履行劳动合同,指导用人单位制定劳动合同签订与执行、加班管理、薪资支付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医疗保健、带薪休假等制度,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业绩和创新能力。加大用工执法监督力度,督促企业规范用工行为。引导企业按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吸引本地区和外来的劳动力到县内企业就业。指导企业建立基层工会,畅通工人依法维权诉求渠道,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办职工食堂,慰问生病住院职工,倡导互帮互助,定期开展工会活动,增强职工归属感。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子女户籍、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为企业吸引人、留住人营造良好环境。

五、加强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十三)建立统筹协调领导机制。及时调整充实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委、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负总责,县人社局牵头,各乡镇党委政府共同发力,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协调机制,全面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人社部门牵头、各部门协调推进的责任体系,以政策支撑为牵引,拓展就业渠道、创业引领就业、精准就业服务、就业见习推进、实名服务攻坚、重点对象帮扶、就业权益维护,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营造一个充分就业、积极就业的环境。

(十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县人社局牵头建立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召开联席会议不少于2次,对全县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交流、通报,研究商议全县就业创业的重大决策问题,制定相关对策,指导和部署下阶段工作。每季度召开调度会议1次,研究部署就业基层公共服务、分析研判就业形势、发布失业预警信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等就业创业政策和公共服务方面需要协调的事项。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南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9月26日

(联系人及电话:孙金波 0878-7222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