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马街故事我来讲】南华农民起义将领——杞彩顺║李茂忠


日期:2024年05月06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杞彩顺是现在的南华县马街镇锈水塘村人,1829年生。父亲杞小戛,母亲自氏。杞彩顺这一代有兄弟四人:老大杞彩宝,老二杞彩顺,老三杞彩云,老四杞彩旺。当地人分别称他们兄弟四人为杞大、杞二、杞三、杞四。由于父母早亡,兄弟四人相依为命,艰难求生,兄弟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

 

 

据宗谱记载,杞彩顺这一代是大理南诏国第一任南诏王细诺罗的第四十一代孙。其祖上先后在巍山、五台山、英武关、三街、锈水塘定居。在细诺罗的第六代孙结武第时,由奴隶主贵族向下流动为布衣,也就是由统治者演变为普通平民。

杞彩顺身强体壮,性格豪爽,仗义行侠,力敌百人,虽然自己家里贫困,但还是经常地救助他人,很受当地群众的欢迎。但是,一切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杞彩顺在受到农友们尊重的同时,也遭到了当地恶霸刘庄主的嫉妒。

 

 

1853年农历二月,刘庄主为铲除异己,消灭隐患,就向官府诬告杞彩顺“结众图叛”。于是,杞彩顺被阿雄关土巡检者吉承捉拿后解送镇南州,至中途,被杞三带领的一帮穷朋友劫救。杞家兄弟没有退路,便一不做、二不休,干脆领着这些穷朋友返回塔枝树村,将刘庄主在家的四个人杀掉,然后就上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哀牢山大涧洞安营扎寨,杀富济贫,镇压庄主,拉开了哀牢彝民大起义的序幕。这一年,杞彩顺24岁。起义军一开始只有五六百人,不久就发展到两千余人。

 

 

1854年冬,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帐前文书”王泰阶和“侍卫长”李学东进入哀牢山区,以风水先生和草太医的身份为掩护,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准备在哀牢山“促彝起义,应援天国。”一开始,他们打算扶植杞彩顺为哀牢山彝民大起义的领袖,但因杞彩顺对汉人杀戮过多,威望下降,因此才另选瓦卢村的李文学担任起义军领袖。

继杞彩顺起义之后,李文学、杜文秀相继起义,军事力量是一个比一个强。其中:李文学代表的是哀牢山土著民族势力,杜文秀代表的是云南省回族势力。为发展壮大起义军的力量,杜文秀、李文学都先后派出代表与杞彩顺谈判,其中:杜文秀派出的代表是大司平马兴堂,开出的条件是任命杞彩顺为都督;李文学派出的代表是副参军杞绍兴,开出的条件是任命杞彩顺为南都督。

但是,杞彩顺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其它民族心存芥蒂,他表示可以参加反清斗争,但不接受杜文秀任命的都督一职。对李文学任命他为南都督一事,杞彩顺却欣然接受。究其原因:一是彝家兵马大元帅李文学是彝家人,可以重振南诏雄风;二是杞彩顺与杞绍兴是同宗兄弟,他们早在起义前就在打猎时相识,他们之间很容易沟通。

 

 

杞彩顺的南都督府是一个军政合一的流动组织,军事机关同时也是行政机关,杞彩顺任都督,杞彩云任副将军。南都督府的上级是帅府,下级是营盘。南都督府先后在马街、西社路、鄂嘉等地办公。起义军实行军屯制度,没收庄主土地进行耕种,有仗打仗,无仗耪粮。

1956年秋,杞彩顺率领一千多名彝民起义军,配合回族起义军马存有部攻打镇南州城(今南华县城)。但到开战时,马存有部却观望不前,只有杞彩顺部孤军奋战。由于两军协作不力,这次攻城失败。杞彩顺大怒,认为马存有部是想借清军之手消灭彝家起义军,于是带领自己的部下,愤然返回哀牢山。

1857年农历五月五日,杞彩顺部奉命配合友军攻占楚雄鹿城,缴获大批军械物资运回哀牢山蜜滴帅府(今弥度县牛街)。五月七日又在大石铺、钱粮哨一线设伏,重创从大理败退回昆明的清军,这一战,进攻大理的清军残余,在这最后一战中被全歼。

1858年农历三月,杞彩顺率一千多名起义军从西塞路(今楚雄市西舍路)出发,南下取鄂嘉县城(今双柏县鄂嘉镇),月进二百里,连克沿途敌寨三十余个,歼敌五百,破敌三千。但在围攻鄂嘉城时,遇到了劲敌,清军督办尉迟品玉带领三千士卒踞城死守,杞彩顺围攻半年,毫无进展。参军王泰阶接报后,亲自率领一千多名起义军从者干(今景东县大街乡)出发,北上支援杞彩顺,最终打败了尉迟品玉,攻占了鄂嘉城。此战扩大根据地纵深三百多里,获良田三万多亩,得银厂、铅厂、铁厂各一个,初步解决了起义军的米铁困难问题,打破了满清军队的经济封锁。战后,参军王泰阶命令杞彩顺镇守鄂嘉。

1859年农历一月,杞彩顺奉命率领两千多名起义军,从鄂嘉(今双柏县鄂嘉镇)出发,协助回族起义军攻打镇南州城(今南华县城)。这一次,回族起义军又一次迟到,杞彩顺孤军深入,又被清军打败。杞彩顺撤回到蜜滴帅府(今弥度县牛街乡)后对彝帅李文学说:“我前次攻打镇南州城,马存有部就不配合,这一次他们又错失合围的良机,从今以后,我彝家要独立做事,不再与他们合作,我们彝军跟他们合作,反而受他们拖累。”李文学大帅说:“这不是杜文秀大帅的本意,而是他的少数部下乱搞,如果我们彝军不助回军,回军战败后我们彝军就孤单了,希望杞都督不要因小失大!”杞彩顺听后,只好隐忍带兵返回了鄂嘉。

1859年农历五月,杞彩顺和杞彩云率领起义军二千多人,从鄂嘉(今双柏县鄂嘉镇)出发,南取戛色(今新平县戛洒镇),经过十多天战斗,再次打败了清军三千余人,敌将尉迟品玉受伤而亡,戛色一带被杞彩顺起义军占领。

 

1859年农历六月,傣族首领刀成义受满清政府蛊惑,带领傣军一千多人固守新平县水塘镇小帽儿山,屡屡出兵袭扰驻守戛色的杞彩顺起义军。杞彩顺率军攻打了两个多月,但仍然攻不下来。八月,参军王泰阶、副将军字阿乌率领一千多人从按板(今镇沅县按板镇)出发助战,他们趁夜将干稻草、干牛粪、火药等混合物背到小帽儿山营盘周围,然后一齐放火,将营内的傣军烧死熏伤好几百人,然后率军强攻,战斗异常惨烈。在这次战斗中,杞彩顺身先士卒,被傣军的炮弹炸伤了,主要是伤着肚子,临死前,他还对杞彩云说:“老三,你要拿气尼嘎!”“拿气”是方言,是争气、强大的意思。

小帽儿山攻坚战取得胜利后,因杞彩顺阵亡,彝帅李文学就提拔杞三接替杞二的职务,任阿雄都督府(今南华县马街镇)都督和鄂嘉都督府(今双柏县鄂嘉镇)都督,继续率领起义军与清军作战。

杞彩顺24岁时率众起义,30岁时壮烈牺牲。他的老部下在新都督杞彩云、上将军李学东的指挥下,打了很多胜战,其中:九甲(今镇沅县九甲镇)一战配合友军歼敌两万余人,琵琶箐(今南华县马街镇)一战独立消灭了清军正三品武官参将李芳梅。

杞彩顺起义军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一个支流,从1853年起至1876年止,坚持斗争23年,沉重地打击了满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在彝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上一条:红土坡镇:红花丰收采摘忙党建引领经济强
下一条:南华县兔街镇:来自一棵“茶王”的自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