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刺绣车间,一个个神情专注的绣娘端坐于绣架前,身姿优雅而宁静,宛如一幅静谧的画卷。手中的绣针上下翻飞,如灵动的蝴蝶,在绣布间穿梭自如,彩线随之蜿蜒游走,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缝纫车间里,一幅幅精美的彝绣作品在缝纫机的滴答声中,展现在“阿迪达斯”“耐克”等时尚品牌服装上,绘就跨界融合的传奇。
绣出了火红经济。近年来,随着彝绣产业的“设计、生产、销售、品牌”闭环进一步完善,南华县以“高校+平台公司+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为主框架,联合个体经营户、合作社及各行业合作伙伴,建立南华彝绣产业联盟,主导“县级美丽工坊、乡镇扶贫车间、家庭刺绣作坊”三级生产体系,辐射带动3780户脱贫户、2万余人在“家门口”实现灵活就业、增收致富。2家彝绣规上企业、51户彝绣经营主体、45位“彝族服饰”“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2360名彝绣能手、100名南华绣匠,作为彝绣产业中坚力量,有力带动全县彝绣行业向上向好发展。2024年南华彝绣销售收入为5632万元,同比增长15.91%。

(绽放在绣布上的“致富花”)
绣出了精彩人生。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的刺绣车间里,绣娘们的眼神专注而有神,紧紧盯着绣布,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手中的针线和眼前逐渐成型的作品。她们的双手仿佛有自己的意识,动作流畅而自然,让丝线在绣布上交织出美妙的纹理,精彩的人生。公司董事长丁兰英成为全国“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继龚永香之后,李国秀成为云南省“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100名专业绣工入选“南华百名绣匠”;残疾绣工张华芝、刘子萍自信自强,自主创业成为云南省就业创业领军人才,并获得50000元创业奖金;残疾绣工周金焕到腾讯总部参加中央电视台2024年全国助残日“美丽工坊”公益项目片宣传片拍摄,为彝绣代言,感人故事激励着全国残疾同胞。

(绣娘们在“家门口”刺绣)
绣出了闪亮荣誉。彝绣越千年,今朝更好看。2022年以来,南华彝绣的发展事迹及品牌被国家部委领导及云南省主要领导关注赞美,被中央媒体持续聚焦报道。2023年,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彝绣企业登上时尚之都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焦点访谈》《匠心》栏目及两度被中国国际电视台专题报道。《匠心之路—七彩彝绣 指尖上的神话》,进一步打响了“南华彝绣”品牌。2024年9月,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彝绣产业,暨绣出了火红经济,同时也绣出了闪亮荣誉。

(绣出“新生”和幸福)
绣出了美好生活。伴随彝绣展示销售中心、彝绣产业园区、彝绣实训基地、彝绣向阳坊、悦绣书房等项目的落地建设,“指尖技艺”与“指尖经济”同步发展,文化传承与就业增收齐头并进,“彝绣产品进商圈”的生产销售模式逐步成熟。全县5200名绣娘实现“指尖绣花开,增收不离家”,专业绣工平均月收入达3800元,固定用工绣娘年均收入大幅提升,197名残疾人也通过“指尖经济”实现稳定就业。2万余名彝绣从业人员在“家门口”实现灵活就业、增收致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就业,传承这门古老技艺,绣出了美好生活,红火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