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县情概览 >> 魅力南华

南华诸葛营


日期:2023年02月13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诸葛营,镇南(南华)有两处。其一县城东大楸树;另为马街镇诸葛营村委会。

大楸树,一个普通的村名。

村庄在南来北往的车流中,夹在鳞次栉比高楼间,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

昔日的山冈楸木满山,郁郁葱葱,楸木花开,紫烟缭绕。后来的大楸树小山冈,在城市演化进程中渐行渐远,看不出山的高低错落。这山已不是过去的山,好在大楸树的名字还在延续。

相传,大楸树旧居吕、周姓人家,村中一株二十人不可合围,高六十丈的空心大楸树,有巨灵蛇居之。村民祭祀,村东五里桂花井则溢。后灵蛇修炼有成,托身为人。闻村妇产一子,能说会道,无人身,似人手。一蜀地商贾购得人手离去。从此,空心大楸树便枯萎了。村民无力回天,遂将村子取名大楸树。这是村子名称的来历。

村中有一块半截石,或为拴马桩,刻有冠似宋人之像,有残缺的“鷄城”“車马半滇雲”字样。或可解读为“鸡城车马半滇云”。此文物应该是对镇南(南华)“九府道衢”最有力的解读方式。

清朝福建军旅诗人黄大琮《镇南杂咏》诗云:迢递阿雄接大楸,萧萧遗垒白云浮;三军一驻山千古,丞相天威慑百酋。诗的末端有注解:诸葛垒,一在阿雄乡,一在大楸树。“三军一驻山千古”,只此一句,便读出大楸树蕴含的历史灵魂。

陈元在《山行即事》中写道:二月榴红映碧峰,醹醹溥酒醉花丛。云遮古道千山外,人在羊肠数曲中。饭熟不嫌啖小米,园肥偏爱摘鸡枞。闲来偶话南征事,苗倮犹知有卧龙。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进士陈元从浙江到镇南担任知州,在位11年,其间创修《州志》,实为文献之祖,得到一个“循吏”的评价,是名副其实的。按现在的说法,是位遵纪守法而有政绩的好官。他走遍南华的山山水水,颇具情怀。他下乡途中,在山野间与当地彝族人谈起南华的历史,没想到他们都还知道卧龙先生诸葛亮的事。

南华旧称镇南,是古道文明的产物。那些故人故事,仿佛与现今的年轻人毫无关系。我在想,村庄,尤其城里的村庄,会不会走失在乡音乡情的故纸堆里。我不是对发展有成见之人,只是觉得,那些长在家园里的沧桑变迁,岁月深处的历史痕迹不该忘却。

在魏蜀吴三国时期直至西晋,南华都在云南郡的管辖范围。云南郡治所从祥云迁至姚安。西晋时期,治所又从姚安迁回祥云。

让我们看看志书的详载。《镇南州志》(康熙《镇南州志》卷之一·地理志·古迹)诸葛营:州治东二里,昔武侯南征,屯师于上,今址尚存。《镇南州志》(康熙《镇南州志》卷之一·地理志·古迹)武侯祠:在州治西。《镇南州志》(康熙《镇南州志》图说)绘制的图中,绘有武侯祠,州城西门(来远门)入城后即到。《镇南州志》(咸丰《镇南州志》卷之六·艺文志)清学正张辉煌《镇南州记》:扳观音之硐,步诸葛之营,履仙人之迹,穷石鼓之名,抚龙神之异石,跷鸡和之遗城。《镇南州志》(民国《镇南县志》卷之三·古迹志·名境)诸葛营:有二。一在县东二里大楸树山;一在县南三百余里阿雄关。《镇南州志》(民国《镇南县志》卷之四·建置志·典祀)先农坛:在城东一里地,名大楸树,经乱圮废。武侯祠:旧在城西,后移祀西城楼,又移祀鹦鹉山,经乱被废。《镇南州志》(民国《镇南县志》卷之十一·艺文志)清举人甘孟贤(姚州人)《镇南州赋》:垒遗汉相兮荒凉,石化女婴兮俄顷。

这些典故与史实,明证先有诸葛营,后有大楸树村。八十年代,大楸树村曾经出土铜矛、钲、鼓、樽、铲等。诸葛亮南征,屯兵大楸树,逾一千八百年。在南华还遗存旧名“汉军屯”。据《镇南州志略》载:“明。杨堂,以明洪武初归附,南征有功,授土巡检世职。”“汉人屯,则土巡检杨氏居之。”汉人屯即现在的南华县龙川镇蟠龙村委会“汉军屯”。抑或贺龙元帅率领红二军团从大楸树走过,村里还留下红军赠绣荷包的动人故事。所有这些,才是大楸树村的根脉。

南华彝族文化学者罗宗贤撰文《南华县六把地彝村供奉着古蜀国十九世皇帝石雕像》,发表在楚雄2013年第4期《马缨花》上。自然让人记起南华与蜀地诸多旧事,浮想联翩。

留住记忆,返璞归真,让城市注入文化灵魂,激活城市活力、魅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像龙川春水般幸福地向东流淌。

上一条:遇见南华‖镇南文峰塔说
下一条:指尖技艺绣出美好生活 ——南华彝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