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县委县政府精准聚焦“穷在水上”“困在路上”“弱在电上”等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补齐短板、筑牢基础,有效破解贫困群众用水难、出行难、用电难等突出问题,实现了交通、水利、电力等区域性基础设施整体提升,为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和强势启动乡村振兴战略厚植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过去的南华,最需要改善的是水。我县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全力补齐脱贫攻坚水利短板,充分发挥水利基础支撑作用,有效破解“因水不稳、因水不兴、因水致贫”困局,为全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水利保障,让水利事业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广大贫困群众。
据统计,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县投入资金10.75亿元,实施河道治理、抗旱应急水源、农村安全饮水、集镇供水、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150余个、全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全面保障。如今的南华大地,一座座水利工程润泽大地,一处处甘泉水窖滋养民心,一幅“城因水美、业因水兴、民因水富”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脱贫攻坚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意愿出发,将群众的所需所盼体现在看得见的项目上,让每一笔扶贫资金落实在真正需要的地方,才能避免“花架子”,找到脱贫的“金点子”。长期以来,交通一直是严重制约我县县域经济发展、阻碍全县人民摆脱贫困的瓶颈。为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我县共投入资金8.64亿元,实施道路交通项目212个,1200.316公里,架设桥梁18座。截至2018年底,全县共有各级公路369条2723.108公里,全县10乡镇128个行政村已100%通沥青水泥路;1489个村民小组公路通达率达100%;一条条连贯群山之间的交通路线,将天堑变为坦途,贫困地区交通条件空前改善。
1月26日,投资1440万元的大旭宇大桥建成通车,村民们回家过年再也不用淌河涉水,两岸阻隔,望江兴叹的困境已成为历史,村民们纷纷涌向通车现场载歌载舞,欢庆着激动人心的幸福时刻。
为不断推进全县贫困地区电网建设,改善群众用电条件,补齐电力发展短板,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稳定、优质的电力服务质量,“点亮”全县24万各族群众的小康梦,我县共投资1.66亿元,实施农村电网建设454项,所有群众通电,极大提升全县电网供电服务能力;投入资金1.17亿元,实施通讯网络建设项目841个,实现全县128个行政村、学校及村卫生室光纤覆盖率达100%。
住有所居、住有所宜,为提高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县全面打响了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村庄“七改三清”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提出“村十条”“户十条”的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积极参与,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了历史性的突破,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农村的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现如今,走进南华,便走进了一片美丽丰饶的大地,以幅多彩盎然的画卷;走遍南华,天然临海叠翠绵延,县乡公路畅通八方,连片产业带欣欣向荣,各族干部群众整在用勤劳的双手,舒展着美丽乡村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