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南华大地,秋高气爽,走进南华县工业园区,隆隆的机械轰鸣声响彻大地,园区内在建项目正在抢抓施工黄金期,开足马力加快建设,建设者们以“拼”的精神、 “闯”的劲头、“创”的勇气,奋力推进园区建设掀起新高潮、取得新进展;企业生产车间机器不停地在运转,工人们正在生产、搬运、装车.....现场一派忙碌的景象。

南华县咪依噜天然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余跃先介绍:“生产线正在加工野生菌产品,批量生产松露冻干、松茸冻干、牛肝菌油及以野生菌为原料的松露酱、松茸酱、松露含片等系列产品”。

截至目前,南华县工业园区入驻企业66户,其中建成投产56户,正在建设2户,即将建设8户,规模以上27户(老高坝片区累计入驻企业34户,其中建成投产24户,正在建设2户,即将建设8户,规模以上13户),上半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2.86亿元,同比增长11.26%,主营业务收入54.79亿元,同比增长10.87%,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主引擎,当前,正抓紧实施云南•南华野生菌加工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立足云南、辐射全国,集野生菌批发交易、电商交易、安全监测、加工冷冻、仓储配送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野生菌交易市场。
园区内的忙碌景致,折射出南华县大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智慧与魄力。今年以来,南华县从严从实开展作风革命“大起底大排查大提速大提标大提质”五大行动,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稳工业就是稳增长、稳工业就是稳全局”的理念,着力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流通活县”战略,按照“推项目、培产业、建园区、抓招商、谋创新、优环境、惠民生”的工作思路,以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为重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主导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完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构二破三”、“调二提三”和“两化融合”工作,着力实施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攻坚工程,突出打造绿色能源、特色轻工、先进装备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等重点产业,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迈出了坚实步伐,全县工业经济实现了“量”与“质”的双提升。

加大园区投入,夯实发展基础
园区是产业集聚和项目发展的载体,只有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南华县按照“产业兴园、园区兴工、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楚雄经济开发区列为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机遇,积极加强汇报对接,主动融入楚雄高新区建设,合理布局园区发展空间,规划建设8平方公里的云南南华野生菌加工产业园和3.69平方公里的南华轻工特色产业园,形成“一园两区”规划格局。同时,加快推进占地8.27亩、建设规模6818.7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集野生菌批发交易、电商交易、安全检测、加工冷冻、仓储配送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野生菌交易展示分中心建设,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和内部装修,正在加快推进附属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云南·南华野生菌加工产业园建设,围绕野生菌、高原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深加工及仓储物流等产业,积极争取到云南省地方专项债券项目3个(楚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华拓展区建设项目、南华县物流集散中心建设项目和云南·南华野生菌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33.48亿元,目前,已到位专项债券资金11.14亿元,完成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正在编制控制性规划和详细性规划,完成280余亩土地摘牌手续和绿色食品加工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全面启动622.3亩林地、土地征收工作,并与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初步达成了核心区云南·国际野生菌交易中心(含冷链物流)版块的运营管理合作,即将分区、分期启动开发建设;先后累计投入资金3亿余元修建了6.6公里的园区道路,建设了110千伏输变电站1座、主变2台,110千伏输电线路两条,园区用电容量达71500千伏安;整合资金600余万元,架设老高坝片区供水主管道、引洪沟及供水变频站建设,改造提升原供水管网。
培育主导产业,壮大龙头企业
一是培育壮大绿色制造产业。立足南华特色优势,放大“野生菌王国”“中国核桃之乡”南华松茸、天申堂萝卜、五街马铃薯、南华优质稻、兔街茶叶等品牌效应,打响绿色食品牌。按照“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快野生菌产业园、生猪养殖产业园、特色蔬菜产业园、核桃产业园、生物医药彝药产业园、礼社江流域水果产业园等“六园”建设,发展龙川江流域果蔬种植加工示范带、五街天申堂特色产业示范带、礼舍江流域低热河谷产业发展示范带“三带”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思路,以“绿色+”“特色+”“互联网+”为主攻方向,扎实推进绿色食品工业规模化、特色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同时,成功举办“中国·南华2022年世界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做优做强野生菌产业。目前,全县已累计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7户、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079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71个,认证面积达14.17万亩,2022年1-9月,全县以野生菌生产加工为主的规模以上绿色食品制造业实现产值27.93亿元,同比增长11.4%。

二是培育壮大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群楚雄副中心发展格局,大力培育电商新业态,构建便民电商服务体系。以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野生菌等山货进城变商品,建成5000余平方米电子商务广场、10个乡镇电商分中心、128个村(社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全县围绕构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交通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村公路461条2708.58公里,10个乡镇128个村(社区)通公路率达100%,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村民小组通公路率达100%。4G网络城区、乡镇、行政村覆盖率100%。建成1个物流分拨中心、1个物流配送中心、120个乡镇和村级配送站点,实现了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全覆盖,在全县10个乡镇建成冷链仓储设施14个4000立方米,实现冷链物流乡镇全覆盖。三是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紧紧抓住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有利时机,按照“规模发展、集约经营、标准化生产”要求,以打造三棵花(红花、金银花、万寿菊)、九株药(白芨、续断、龙胆草、重楼、黄精、丹参、当归、茯苓,天门冬)为重点,不断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力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目前,全县累计种植中药材22.9万亩,50亩以上种植基地29个,100—500亩示范样板8片,500—1000亩示范样板2片,基地面积12765亩,基地化率29%,纳入生物医药产业统计的工业企业有4户,其中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2户;发展中药材种植企业5个、专业合作社17个,建成州级中药材科普教育基地,并获得GAP认证,1-9月,实现生物医药产业产值1.95亿元。

坚持稳进提质,培强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只有充分激发企业活力,才能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南华县在培育市场主体、服务市场主体、激发发展活力上用心、用情、用力,出台了《南华县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业热情成就企业家创意创新创造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惠企政策,帮助企业解难题、提信心、增后劲。今年8月,南华县工商联积极与南华农商行携手,先后推出“菌商贷”“炊烟贷”,有效解决野生菌经营主体和餐饮行业小微企业多样化资金需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信贷资金撬动全县40余亿元野生菌市场活起来、800余家野生菌市场主体大起来、2000余家野生菌企业(含餐饮)强起来。
南华县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会长、南华县喜洋洋野菌苑负责人杨勇感言:“资金短缺、融资难,是餐饮业发展的最大壁垒。今年南华县工商联携手南华农商行推出‘炊烟贷’,切属雪中送炭,为我们餐饮企业解决了最大困难。
通过政策引导与扶持,全县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2022年上半年,全县民营企业达20676户,同比增长21.9%;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2.71亿元,同比增长4.6%,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达45.5%。全县有10名企业家被评为彝乡企业家,18户民营企业被评为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3户企业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民营经济成为南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
打造信息产业,赋能数字经济
以“网络强县”“数字南华”“智慧南华”建设为引领,主动融入全省“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为抓手,实施4G补盲提速工程,推进农村偏远地区、自然村、重要交通沿线等区域4G网络深度覆盖和扩容提速;加快主城区、乡镇、工业园区、企业、医院、学校、交通要道、矿山等区域的5G网络覆盖,推进5G网络在社会治理、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服务的融合应用,打造烟草、新材料和先进制造、冶金、生物医药等领域“5G+工业互联”应用,推进全县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实现迭代升级。2021年末,全县争取到电信普遍服务行政村项目4G基站13座,新建5G基站207座,投运200站;全县辖区内共有移动通信4G基站487座,其中,共建共享252座。全县光缆总长达6891皮长公里,县际带宽达100GE以上,实现城市家庭带宽1000兆比特以上,农村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500兆比特以上;光端口达1.5万个,光端口占比达100%;全县128个行政村光纤、4G覆盖率达100%,自然村覆盖率达93%,有力推动“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及电子商务等发展,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今年上半年,南华县工业总产值达57.25亿元,增速13.2%,实现稳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