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街镇立足资源优势,以“133电商党建工作法”(党建引领,服务电商创业、服务电商企业、服务电商产业,完善挂钩帮扶机制、交流培训机制、资源互享机制)为主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助力山货出山,让支部领起来、党员带起来、电商动起来、群众富起来。
——坚持“一项引领”,让党建带“产建”。中村村党总支立足优良的高原绿色农特产品产业优势,坚持党建这一引领,积极探索“党建+电子商务+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的发展新模式,按照“电子商务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思路,成立电商产业党支部及育山育菌党支部,中村村党总支依托小彝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搭建的互联网平台,将全村86名党员聚在电商产业链上,培养成电商人才,引领群众富在电商产业链上。
——强化“三个服务”,促山货为“商品”。进一步强化服务,促进本地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渠道变为商品。一是服务电商创业。村党总支副书记罗旺军注册成立小彝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通拼多多店、微信商城等电商网店,通过抖音、快手、拼多多直播等新媒体销售渠道大力宣传促销五街农特产品,加速山货出山,实现交易额547万元。二是服务电商企业。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将电子商务纳入村级便民服务内容,累计提供网上代销代购代缴服务6000多次。建成集党建、电商、特色市场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市场,线上线下一体经营,免费让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预计2022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18万元。三是服务电商产业。统筹镇内洪保公司、咪黑们村电商直播间等电商资源,最大化催生电商红利,充分盘活网络资源,组团打通销售渠道,促进农户融入电商平台,带动全镇电商销售收入突破2900万元。
——完善“三项机制”,使农民变“网民”。探索实践电商产业发展新机制,让广大群众知网、用网。一是完善挂钩帮扶机制。根据中村实际和最新发展需求,镇党委选派1名熟悉电商工作的班子成员联系中村、7名帮村工作组联系13个小组、86名党员联系农户的方式,引导群众种植适宜网上销售的萝卜1400亩、洋芋500亩、白芸豆300亩,实施封山育菌面积2000亩,找准帮扶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二是完善交流培训机制。围绕“卖什么、谁来卖、卖给谁、怎么卖”,组织开展农民电商培训4期327人次,把有基础、有条件的103名群众培育成网民,教会他们通过电商渠道能买会卖,吸引具有网络知识的3名优秀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11名群众回村从事电商相关产业,不断壮大电商队伍。三是完善资源互享机制。镇内的顺丰、中通、韵达、美团优选等流通企业有党员的设立党员示范岗位、没有党员的由1名村党总支成员联系,进一步整合电商资源;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小彝哥”公司与全镇209户建档立卡户签订了农产品购销协议,在同等条件下以高于市场5%的价格优先收购贫困户农特产品,优先推介包装网上销售,带动299户贫困户户均销售额达到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