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3公里的凤山湖环湖柏油路上,两边白墙青瓦,水风车悠闲转动,垂柳翩翩起舞,凤山湖水波光粼粼,野鸭在湖面上恣意玩耍。1000亩油菜花花期正旺,山水倒映,好一幅田园湖水的美丽景象。

在沙桥镇投资200万元改造环湖路的基础上,沙桥村党总支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20万元提升人居环境,沙桥八景、沙桥豆腐、贺龙元帅等彩绘等在环湖路生动再现。这一看,比大理有风的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何破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始终是摆在沙桥村党总支一班人面前的时代命题。村党总支书记王加发审时度势,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检验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的试金石。一方面,管好用活集体资产。充分发挥地理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盘活资产,对外出租商铺30间、宾馆一栋、老村委会办公楼,每年稳定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4万元。采取“沪滇资金+村集体资金”的模式,建成1240平方米的农产品冷链加工配送扶贫车间1座,既解决了蔬菜保鲜存贮和运输配送问题,又创收了村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

通过评估,沙桥村集体资产超过了2000万元,每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0万元。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投资10万元在田心村委会朱家小组发展食用菌种植,三年可实现收益2.1万元。他们敢为人先的精神,为全镇飞地经济发展注入了重要力量。再次,尝试发展村民小组集体经济。在政府投资50万元建设活动室、公厕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村民小组投资40余万元建设星光帐篷营地、汽车营地、停车场等。有望在4月底建成,可实现大地坡、马路两个村民小组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未来,有望成为凤山湖周边最漂亮的营地。同时,大胆创新实践。由沙桥村牵头投资600万元的凤山湖大酒店也即将开工建设,有望成为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标杆。
村级集体经济有了收益,沙桥村就将资金用于人居环境改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和投资。

仅去年,村级集体经济用于人居环境改善和污水治理超过了30万元,投资10万元建成了多肉小巷。他们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拿出38万元解决了村委会新建欠款,妥善化解了社会矛盾。通过一系列的投入,居住环境不断改造,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和拥护。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实施了一大批村民小组道路硬化、耕地占补平衡等项目,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攀升。

沙桥村被列为全县“一肩挑”工作试点,“31122”管理监督模式让党总支书记(主任)挑得起、挑得好、挑得稳、挑得响成为典型经验,“一肩挑”挑出乡村振兴新变化在楚雄电视台播出。
实践启示我们:选优配强村党总支书记,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之举;管理好集体资产,盘活用好集体资产,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保障;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