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彝乡大地上,春雨与暖阳交替,奏响了经过一个漫长冬季后的春日序曲,带来无限生机,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五街镇处处呈现火热繁忙的景象。
勤劳的农民在红土地上播种着希望,他们精心耕耘用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五街镇老厂村,村民周绍兴在自家洋芋地里忙碌着,进行中耕、除草、培土。“从我小时候家里就开始种洋芋,也只能种洋芋,到现在已经四五十年了。”周绍兴质朴地说。
洋芋曾经是五街人民的主食,苞谷饭、大米饭在过去这个高寒冷凉山区,更是难得一见的食物。
近年来,五街镇依据独特的气候优势、土地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全镇农业呈现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的鲜明特点。现在,荷兰豆、贡菜纷纷端上老百姓的饭桌,以前“早上吃土豆,中午吃洋芋,晚上吃马铃薯。”的局面已经不再有。
又是一年春来到,彝乡光景处处新。在五街镇老厂食用菌种植基地里,一簇簇金黄色的榆黄菇散发着菌子独特的芳香静待采摘。
在五街镇中村村,河道两边,村民罗四妹穿梭在绿油油的贡菜地里忙着浇水,用不了多久,村民的房前屋后,晾晒的贡菜将如“绿丝绦”般随风飘舞。
在五街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明黄和嫩绿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春光图。
黄是夺目,绿是生机……大自然慷慨的把调色盘里的颜色留给了彝乡大地。
在这个彝族人口占92.1%,平均海拔2400米的高寒冷凉山区,一抹抹藏不住的春色,映出了一代代开创者、建设者精诚团结、共同奋斗的新光景,让曾经一日三餐皆食“土疙瘩”变成万紫千红装进“菜篮子”。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五街镇将接续奋斗,做强“土特产”这篇文章,把这三月春景变成四季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