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4月17日,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从洋记冲去往祥云结束了红军长征过镇南的光荣岁月。位于南华县与祥云县交界处的沙桥镇于栖么村委会洋记冲村,天高云淡,山羊成群、萝卜满坡、别墅扎堆。他们利用庭院大力发展重楼、食用菌、肉牛、黑山羊等种植和养殖,庭院经济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2022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3公里水泥路让群众与外界连接更加高效便捷,家家户户购买了车子。小康梦、民族团结梦、乡村振兴梦,在这里变成了实现。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近年来,于栖么村委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引导群众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地发展家庭小养殖和小种植发展“庭院经济”。以“方寸地”打造群众“增收园”,蹚出了一条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于栖么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村平均海拔高达2400米,优越的气候条件有利益野生重楼生长,一些农户通过利用自家的院角与屋顶种植重楼。这种中药材植株小,仅与一般的花草盆栽相当,却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于栖么洋记冲小组自文富户在自家庭院发展重楼种植0.5亩,每年仅重楼仔种销售额就达1.2万元,重楼苗销售收入达0.8万元,重楼成品销售达1万元。洋记冲小组自光怀户,在自家庭院发展生猪养殖,年出栏生猪120头,年收入24万元。于栖么村手工艺人罗荣华夫妇创办萝卜干手工作坊,打造于栖么萝卜干传统制作技艺,产品畅销国内外。
他们因势利导,鼓励有能力有可利用庭院的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丧失劳动力的村民,动员其通过租赁方式,引进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发展庭院经济;无庭院资源有劳动力的家庭,引导其加入合作社参与庭院经济经营。目前,于栖么村有300余户农户发展了以小庭院为载体,以家庭为单元,以“菜篮子”“肉盘子”“果园子”“药罐子”等多种经营模式相融合的庭院经济,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带动剩余劳动力就业100余人。在庭院经济的带动下,全村培育萝卜专业合作社4个,发展农家乐1户。种植萝卜2000亩、洋芋800亩、大白芸豆600亩、荷兰豌豆200亩、重楼20亩,养殖黑山羊500头,肉牛100头。2022年,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全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800元,户增收1.02万元,带动脱贫人口增收15万元,农家“小庭院”成了致富增收“大产业”。群众收入增加后,全村80%的群众盖起了别墅,还筹资80万元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今年3月3日,村党总支书记普宗成以《发展庭院经济以“方寸地”打造群众“增收园”》为题在全州会议上交流。
实践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核心,村级党组织一定要把发展第一要务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创新创造是发展经济的源头活水,村级党组织一定要引导尊重保护服务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为人民服务具体化;善于发动群众、真心服务群众、成果惠及群众,是检验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的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