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沙桥镇因地制宜,进一步提升全镇产业布局规划,持续推进沙桥“土特产”提质升级。
“土”里扎根,寻找乡土资源优势。依托乡土是“土特产”发展壮大的压舱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沙桥镇立足本土优势,利用优越的自然禀赋和交通区位优势,形成独特的产业布局。依托气候和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萝卜、烟叶、食用菌、洋芋种植产业;依托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建成红军长征过沙桥红色文化陈列馆,修缮大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长征小道、滇缅公路遗址,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旅游路线”;利用好新媒体宣传,扩大“沙桥三绝”美食影响力,打响“天下好萝卜尽在天申堂”萝卜产业品牌;同时搭建“玩了沙溪 来沙桥吧”文旅品牌,依托电商新途径,注重开发农业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碰撞出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效应。坚持多元驱动,彰显沙桥产业本土特色。
“特”中提质,谋求差异发展途径。找准特色是“土特产”发展壮大的突破口。沙桥镇既扎根本地,找准最能体现地域特点、当地风情的产业,又明晰自身优势,谋求差异发展。利用现有的万亩萝卜、洋芋、百亩食用菌、荷包豆,探索独特模式,打造“一朵菌+一粒豆+一棵萝卜+一头牛+一片烟”产业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结合各村不同资源优势,持续推进“庭院经济+”“合作社+”“飞地+”等多种模式多样化发展,打造别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产业布局。组织开展萝卜文化节、洋芋文化节、特色农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提升沙桥“土特产”产业扩大品牌影响力、激活市场竞争力。做到人无我有,靠品种取胜;人有我优,靠品质争先;人优我精,靠品牌出彩,让土特产提升竞争力,提高附加值。
“产”上突破,写好产业振兴文章。产业振兴是“土特产”发展壮大的加速器。沙桥镇延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围绕发展“4+1”食用菌种植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打造食用菌特色种植;注重延伸二产,沙桥镇积极对外招商引资,招揽企业到沙桥开设食用菌、萝卜等加工厂,制作成萝卜干、干食用菌等农副产品,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速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大力发展荷包豆、肉牛养殖、庭院经济等特色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多元产业,利用多元产业发展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子。
下一步,沙桥镇将继续扎扎实实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为促进沙桥镇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