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雨露白族乡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试点先行、村企建联、投资入股、人才带动、科技创新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了“一村一产业”或“一村多产业”格局,从单一的传统农业发展升级为将住宿和景点观赏同民俗风情、特色餐饮、农业生产活动结合起来的旅游、种养殖、野生菌齐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选优配强村集体产业主导干部群体,严格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与村干部绩效考核奖励挂钩制度,激发内生动力。结合当前推行的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实行“基本报酬+绩效补贴+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参保补助”的差异化岗位补贴体系,坚持奖优罚劣,树立实干导向,将组织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等纳入考核范畴,明确赋分权重,为村干部精准履职提供明细单,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在提升村干部评优比例的同时,按照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不称职”的按照同等标准扣除村干部绩效,不断提高乡村组对村集体经济的信心和闯劲。
在村“两委”班子中选择一批有经营头脑、有管理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年轻同志开展专项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邀请党员创业能手、致富能人当讲师、做导师,为村民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服务,帮助村民解决创业缺信心、缺技术、缺资金等问题。通过外出考察学习、系统培训、在田间地头与专家连线等方式为农村青年提供专题教学,针对生态资源较好的村,对农户进行民宿管理服务等培训,为每个院落配备民宿“管家”。同时,通过本土电商团队加大绿色种养殖、民俗文化宣传力度,进一步吸引客源人流。
提供兜底保障,充分盘活村集体资产,在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利用未承包到户的“四荒地”资源,闲置的村办公用房、校舍、老旧厂房等房产设施和集体建设用地,水库、河流、山塘等水面资源,通过集中开发、合资合作等形式发展特色养殖、乡村旅游、乡村农家乐。通过村集体经济二次分配,修建停车场、旅游公厕、特色产业示范园区,不断补充其他业态来做配套服务,引进烘焙、餐饮、康养等新型民宿业态,进一步增强市场化和民主化,使农村乡土气息与现代都市生活实现多元融合,集“游、玩、吃、住、购”为一体,进一步增强在乡村旅游版块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