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雨露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机遇,主动加强与上海市、嘉定区的对接协商,抓住上海嘉定区定点帮扶南华县重大机遇,把雨露所需与上海市嘉定区和扶贫协作单位所能紧密结合,紧紧围绕组织领导、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区域协作、促进乡村振兴四个方面内容,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与上海嘉定区开展东西部协作,有力有序推进帮扶援建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雨露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找准突破口,擦亮农文旅名片。雨露乡境内世居着彝、白、汉、苗4个民族,占人口总数的83.4%,属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乡,也是全州唯一的白族乡。文化悠久,白族风情浓郁、社会风气良好,传统民居保护较好。作为一个典型的民族聚居乡,雨露乡白族创造出了优美动听的白族调、深刻含蓄的民间叙事调、节庆日观灯会、彝族跳脚舞等丰富多彩、风情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有雨露正月初八灯会、白家土八碗、白族特色民居、五从大庙、赵家石桥、罗摩石、胎盘石等一大批文化遗产。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具备文旅产业开发条件。近年来,我乡依托耐桥水库周边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雨露白族乡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目前,已形成雨露蘑菇小屋、星空露营地、啊呀噜田园农庄、辉露生态农庄、彩虹露营地,雨露村传统古村落等一批网红打卡点。近年来,我乡紧紧抓住上海市嘉定区帮扶帮扶南华县的机遇,申请投入沪滇资金210万元,完善配套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修筑观光栈道、产业道路等形式连通了雨露蘑菇小屋、星空露营地、啊呀噜田园农庄和彩虹露营地等一批景点,形成了一个旅游环线,极大的促进了我乡农文旅产业的发展,项目核心区后甸村委会2022年被上海市嘉定区推荐为沪滇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
因地制宜,林果飘香。雨露乡充分利用后甸村环耐桥水库周边土壤、气候、水利及交通优势,因地制宜抓实抓好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促农增收的林果产业。把规模化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点,多方引进企业及合作社,促进基地建设,带动群众增收,借力推进当地产业发展,建成了280亩脐橙种植基地,200亩突尼斯软籽石榴种植基地、200亩杨梅基地种植基地和40亩蓝莓种植基地的环耐桥水库林果经济带。2022年申请投入沪滇资金120万元用于修建林果基地产业道路,项目的实施不仅串联了林果基地,还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的出行和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发展的成本有效降低,促进了林果产业发展。
抓住机遇,菌产业蓬勃发展。雨露乡牢牢把握住南华县推进食用菌“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的契机,加快我乡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坚持生态优先,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野生食用菌资源,实现生态建设与食用菌产业发展互利共赢。目前,形成了以补路冲、阿呀噜田园农庄和村集体示范种植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雨露乡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紧紧围绕南华县“小菌子、大产业”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以野生菌为龙头的绿色生态产业转型之路,走一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具有“菌香”特色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鸡枞种植。成立了南华县绿耳蚁巢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白蚁鸡枞菌培育基地200亩。近年来,申请投入沪滇资金380万元,实施了食用菌种植示范种植园和白蚁鸡枞菌产业示范项目,改善了食用菌产业种植的现状,提高食用菌种植水平,促进了白蚁-鸡枞菌仿生产业的发展,培强壮大特色产业,极大的推动了菌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软实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科学规划,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引领,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为依托,紧扣人居环境治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村容村貌绿化、亮化、村落改造等工作,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态宜居高质量发展之路。但由于资金限制,污水收集及相关处理设施不配套,农村污水无害化处理率低等工程建设实施等仍有较大压力。2023年,申请投入沪滇资金55万元,用于村组污水治理示范建设,通过项目的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水平有新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改善。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减少了与污染有关的疾病的传播和保障群众健康,乡村风貌进一步提升,为发展农文旅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农村焕发新的活力,加速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