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污工作开展以来,一街乡高位统筹、迅速推进,扎实落实“两污治理”行动,切实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形成组织有力、行动快速、完善迅捷的基层治理合力,通过“评议定投”四步法打造管线布置合理、生产生活便利、环境卫生优化的乡村人居环境。

干部号召群众响应,“评”出动能。坚持党委统筹、领导包村、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工作思路,组织一批熟悉农村农业实际、掌握群众工作经验、了解生产生活习惯的干部开展总体规划论证,全覆盖深入12个村113个村民小组,摸清污水治理工作底数,动员包村队员、驻村干部、村组成员、党员群众共同研究商量,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一户一策规划方案,并集中开展院坝会、庭院会、入户动员会进行宣讲,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调动作用,由干部带头捐款,主动深入规划路线,带动群众广泛参与基层“两污”治理,不断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
建议献策共同商讨,“议”出共识。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听取意见,规整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同时,结合乡情实际分别对各村进行点对点技术指导,在12个村至少培育1个村民小组作为样板村统一标准、统一施工,并分层次组织各村民小组干部学习借鉴,掌握污水治理技术规格和标准。在组织召开乡级现场推进会基础上,组织各村书记、技术员进行现场观摩,真正通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更加有效地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切实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指导群众不断提高自治水平,通过高质量自治更好地促进乡村治理主观能动性。
谋而后动扎实推进,“定”出合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充分运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制度,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村民等全程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规划、“两污治理”全过程,并由村民小组表决决定,最终落纸成章形成村规民约,形成最大公信力。同时鼓励村庄环境卫生自我管理,对破坏管道、乱排乱放行为加强批评教育和约束管理,倡导各村制定“两污治理”条约,并纳入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活动内容,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推动民主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实现自治、法治和德治的良性互动。

广泛参与真抓实干,“投”出实效,采取“财政补助一点、集体经济拿出一点、社会力量捐赠一点、群众投工投劳一点”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投入,截至目前,共整合农村污水治理资金247.35万元。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大力推动,政府、村集体、企业、居民等多个主体共同发力投资投产。并由群众主动投劳,对规划好的管线进行安装、掩埋、管理,约定在家的主动投产,在外的投入等价资金,最大限度提升“两污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