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红花籽、种植绿米椒、采茶制茶……近日,南华县马街镇沙坦郎村委会一派繁忙景象,往日群众堆里穿梭的村“两委”成员纷纷化身村集体经济营业员,有条不紊地运营着各自负责的村集体经济。“2023年,我们村集体经济达19.94万元,留村人口在2022年基础上增长了17%,今年我们有信心突破30万元大关,把更多的人留在乡村。”沙坦郎村委会书记起国秀说。
盘活闲置地块 茶山变“金山”
沙坦郎村委会背靠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村里的120亩白龙茶山终年烟雾缭绕,产出的茶叶味甘韵美。难以想象,在这般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多年前的沙坦郎村委会却是全县闻名的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以前白龙茶山没有人管理,是村里出了名的闲置地块,谁都能去采,茶树出芽率低,忙碌大半个月只能出四五公斤茶叶,再加上没有品牌效应,家里茶山多点的农户一年也就只能卖1万多块钱。”沙坦郎村委会上村小组村民自应军说。
“空壳村”的“蝶变”源于2019年。沙坦郎村党总支书记起国秀介绍说:“2019年,村里整合了闲置资源,对茶山进行了修整,2021年,村里争取到了上海国际机场帮扶的120万元茶厂建设专项资金,为村里建设了白龙茶厂。茶厂建成以后,茶山以每年5.6万元的价格承包给企业经营,企业雇佣周边农户到茶山务工,还教授茶农养护和制茶技艺,在打响‘沙坦郎春茶’公共品牌的同时,带动23户茶农增收151.8万元,把我们的茶山变成了‘金山’。”
带动产业落地 辣椒变“金椒”
有了茶山的“第一桶金”,沙坦郎村委会在产业上看到了村集体经济增长和村民增收的希望。起国秀说:“沙坦郎村委会南景公路以上背靠哀牢山,气候湿润,公路以下毗邻礼舍江,气候干燥。通过多次外出考察学习,沙坦郎村委会把新的‘增长点’放到了产量高、耐干旱、成本低、市场前景好的绿米椒上。”
面对产业技术壁垒和产销脱离发展难题,沙坦郎村委会从镇上请来了一批年轻干部,对沙坦郎绿米椒种植进行综合调研分析,从隔壁村委会请来了绿米椒种植技术员,从村上的种植专业合作社中培养种植大户,从源头引进了绿米椒种植加工企业,还以村集体经济形式集中栽种了20亩示范基地,在带头引领示范的同时,全面确保种植农户权益。
沙坦郎村委会二沟小组村民罗正昌说:“今年我们村和企业签订了每公斤4元的保底收购价,这个保底价是最低收购价,如果到时候市场价比这个高,就按照市场价收购。我家种植了3亩,就算按照保底价收购都能卖2万余元,村集体的20亩卖14万余元。”
延伸产业链条 残渣变“金油”
红花产业是沙坦郎村委会的“老牌产业”,总种植面积占沙坦郎村委会整个小春种植面积的45%左右。“村里从2019年开始种植红花,每亩可产红花绒30公斤左右,产红花籽140公斤,但因为红花籽没有人收购,群众都是和秸秆一起粉碎,用来喂食牲畜。”
今年4月份,沙坦郎村委会外出考察了红花籽榨油产业,并从村里收购了部分红花籽进行了榨油初试。起国秀说:“出油率和油的质量都比较高,我们计划以村集体经济的形式,从沙坦郎和附近村收购10吨红花籽进行榨油,目前已经收购了3吨,还与企业和餐厅签订了2吨的红花籽油销售合同,等此次红花籽油销售结束,预计能为村集体增收13万元左右,带动全村红花种植户户均增收2000元。下一步,村里计划引进一家全链条的红花产业企业,带动群众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红。”
据悉,近年来,马街镇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的“经营”发展,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放大“经营”优势和联农带效应,2023年全镇13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78.91万元,最高的村达24.32万元,村均收入达13.77万元,以“小经营”创出了村集体经济“大增长”,带领群众绘出了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