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桥镇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以“开局即是决战”的精神状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积极谋划部署,采取“整镇推进、逐个消除”的方式推进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巧解农村污水治理难题,让沙桥镇的污水从混沌到清澈,绘出一幅山绿水清景美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全民行动,共筑污水治理防线。一是成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专班,由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镇纪委配合日常督查,镇专班组不定期对各村委会进行巡查督查、实地督查,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严格把控工程质量,确保设施建设符合标准。二是坚持党建引领,由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层层召开会议,做实思想动员,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共同研究治理方案措施,确定治理方式,明确目标任务,真正做到让群众议自己村的事、干集体的活。三是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对各村整治进度、成效量化考核,做到公平公正,奖惩有序,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治常态化。整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由政府的主导和推动,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企业、村民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资金助力,推动治理工程落地。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同时合理安排镇级财政资金,确保治理工作的资金需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采取“财政奖补一点、村集体投资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社会爱心捐赠一点和投工投劳一点”的“五个一点”方式,共筹集资金307.0535万元,用于全镇污水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应地之需,打造治理专属模式。一是污水专班组、联系领导、工作组进村入户,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开展路线规划、技术指导,根据村庄类型、地形地貌、经济条件等因素,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治理模式和处理工艺,科学规划污水处理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把好工程质量关,确保治理效果。二是以村小组为单位,明确时间节点,层层压实责任,采用“大三格+小三格”治理模式,分布相对集中的农户,采用集中收集处理;相对分散、无法集中处理的农户,则采用独户式收集处理。三是按照污水治理技术标准,黑水、灰水必须经过三格化粪池后还田、还地、还林果,达到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实施“厕污共治”,将旱厕改造与污水治理同步实施。

实现研判,优化治理方案。一是召开农村生活污水现场技术培训会、农村生活污水验收现场会3次,邀请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班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技术要点,通过现场“听”、实地“看”、当面“评”的现场观摩方式,明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验收标准和技术要点。二是按照“边检查边整改、边验收边整改”的工作原则,组织19个村“四职”、工作组开展交叉检查、验收3次,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质效,逐步推进全镇农村生活污水全治理。三是纪委发挥监督职能,到各村实地开展督查5次,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滞后、工作质效不明显的村组干部进行督促提醒,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整改工作监督,为沙桥镇农村生活污水全治理提供强有力监督保障。

示范引领,打造治理样板。注重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推进治理。打造示范村、示范组,以石桥河村8个村民小组、阿咪期苴村7个村民小组为示范点,以示范点为标准,进行现场观摩、现场指导。在治理过程中注重典型引路,总结凝练成功经验并进行推广,以点带面推进治理工作;通过示范村的建设成果,展示政府相关政策的有效性,促进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加大对农村污水治理的支持力度。


智慧监管,保障治理长效。一是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明确政府、村委会、村小组、村民等各方责任,明确责任主体、管护流程、考核标准,加强对治理成效的评估监督,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二是定期对治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加强设施建设质量管理,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巩固和提升治理成果。三是结合“厕所革命”“千村示范工程”等项目,实现了污水治理与其他工作的协同推进。

强化宣传,理念融入乡村脉络。一是持续的强化宣传教育,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形成了良好的用水和排水习惯;二是在污水治理过程中全民参与,让民众意识到自己是环境保护的主体,增强了对环保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农村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推广了有利于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改厕技术,减少了生活污水产生量。

生态修复,实现治理绿色愿景。一是在污水治理过程中注重与其他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相结合,将污水治理与农村改厕、垃圾处理等工作协同推进,形成了综合整治的合力,提升了农村整体环境质量;二是部分村庄通过治理,农户房前屋后无生活污水直接外排,村庄及周边无生活污水径流、黑臭水体和坑塘,有效改善了周边水体环境,提升了村容村貌;三是经过有效处理的污水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新水资源的开采,起到了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的作用。

经过努力,赋予了农村生活污水新的生命。2024年全镇完成了161个小组,5250户的污水治理,完成率达100%,全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