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街镇位于哀牢山脉北麓、礼社江河谷上游,境内山谷地形集中,每年汛期6-8月降水较为集中,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孕育出了神奇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同时防汛形势复杂严峻,马街镇以四项举措严格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及联动响应机制,切实提升防汛减灾能力。
严格落实网格管理。采用“网得住”方式,对全镇134各村民小组和重点人群进行网格划定,全镇共划分二级网格13个、三级网格134个;做好独户独居、外来人员、生产用房、独居老人、工棚、山窝铺等特殊人群和居住场所排查工作,将所有自然村、特殊人员、特殊重点人群居住场所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利用线上、线下等形式对网格长、网格员进行应急培训,明确职责及熟悉转移路线,一旦险情发生,第一时间“叫应”到位,确保“两个10分钟”机制落实到位。
强化包保责任落实。建立落实“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到户到人”的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处置包保责任体系。采用镇班子成员包保到村,村干部包保到小组,小组长包保重点对象的方式,确保防汛救灾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镇13个村委会、136个村民小组、244个自然村、218户重点户、309名重点人群全部包保到位。
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以“预警及时、响应有效”为目标,不断提升预警时效性,做好应急响应与预警有效衔接,保证做到转移避险落实在成灾之前。修订优化完善“1262”精细化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全面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及时发出预报预警信息,为防御工作争取更多的提前量。根据雨情变化,加强暴雨期间重大预警信息处置及时组织会商研判,确保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能快速组织群众紧急避险转移。
强化联动响应机制。落实信息预报共享机制,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应急办、水务中心等站所实行“1262”精细化预报、重要天气预报等信息共享,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对讲机、公文等方式对村委会值班人员、地质灾害监测员进行叫应,确保“叫应、叫醒”机制“一杆子”插到底。同时强化防汛抢险队伍和物资储备,储备了一批防汛抗旱、应急抢险物资,组建了一支由退役军人、在职干部、基干民兵组成的20人应急救援队伍,全面做好防汛减灾的应急准备工作。
通过“1262”精细化预报机制,马街镇在群测群防网格体系运行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了对突发风险隐患的发现能力和对防汛减灾的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