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五街镇:守护“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


日期:2024年08月28日   作者:罗有敏   来源:五街镇    点击:[]

坚持生态立镇,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

发挥生态建设经济效益,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2002年被云南省林业厅国家濒管办命名为“松茸之乡”,享有“云南松茸看南华,南华松茸看五街”的美誉。全镇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户、州级农业龙头企业4户、县级农业龙头企业2户,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2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8个,打造形成“基地+合作组织+企业+市场”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开发管护并重,促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历经三个阶段积极探索发展壮大以松茸为主的野生食用菌产业,形成了封山育林育菌和松茸山承包经营机制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第一阶段(1995年至2006年):由村委会、村小组共同商量制定关于加强基地管护的村规民约,采取村小组集资投劳,安排村民对基地进行巡山管护,形成“封山育菌”模式;第二阶段(2006年至2014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约8年的时间,采取“家庭承包、集体承包、对外承包”等方式承包菌山,明确承包范围、承包期限、承包金、联合管护责任等内容,形成“承包育菌”模式;第三阶段(2014年至今):保持原有的承包方式不变,提出“保育促繁”概念,邀请省农科院等专家,强化基地科学管护、规范采收、临时保鲜、分级加工等技术培训指导,切实提高林农科技意识和基地管理科技含量。全镇实行持证采摘制度,对松茸采摘群众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每年12月底至来年8月初为封山期,封山期严禁砍伐和野外放牧,全面加强火源管控,野生菌资源、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较好恢复和保护,野生菌基地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野生菌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有效保障了以松茸为主的野生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各族群众增收致富途径得到持续巩固。

坚持党建引领,提高乡村产业组织力。

由党委、政府引导,村党总支牵头,村组群众具体组织实施,划出野生菌保护开发重点区域、示范区域重点保护,辐射带动全镇封山育林育菌面积达20万亩,封山育茸面积达9万亩、其中松茸核心区域5万亩,育茸示范基地5片8千多亩;带动全镇14个村民委员会,133个村民小组5845户群众共同开展“封山育林育菌,保育促繁增收”行动。

以咪黑们村为核心的示范区已建成以松茸为主的“万、千”野生食用菌生产基地:即封山育茸面积达2万亩、育茸示范基地2片3千亩。其中最核心的“百菌园”松茸保育促繁示范基地总面积达2000多亩,基地内主产松茸、鸡油菌、牛肝菌、珊瑚菌、红菇等各种野生菌,年均产量近15吨,其中松茸产量近5吨,年均产值近240万元。引导推行“公开标底、竞价承包”方式进行菌山管理与开发,通过承包产松茸山林所得,全村9个村民小组有8个享有村集体收入。其中咪黑们村开们小组通过封山育菌,实现第15次分红,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承包菌山一项就达到141.9万元,76户人家、408名村民户均分红18671元,人均分红3478元,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上一条:五街镇:烟叶收购有序开展,农户交烟热情高涨
下一条:马街镇:严明纪律为烤烟收购工作保驾护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