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忧,我必念之;民有所盼,我必行之。连日来,沙桥镇积极开展困难群众帮扶行动,切实做好困难群体关爱服务工作,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持续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帮扶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努力为困难群众提供及时、有效、切实的服务,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持续改善居住环境,为群众幸福生活“添砖加瓦”。推动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际行动,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沙桥镇农房改造工作持续推进中,沙桥镇田心村66岁的王大妈,由于患有慢性病,无劳动力,其居住的房屋年代久远,墙壁破损,存在安全隐患,但王大妈无力承担修缮房屋的费用,了解到相关情况之后,为了帮助困难群众住的安全、住的安心,住的舒心,沙桥镇党委政府统筹,村委会、挂包干部多方发力,通过修缮围墙,硬化空地,增设洗手池,加设安全护栏设施,美化外立面,改造厕所,铺设排水管道等措施,改善了住房环境。今年以来,沙桥镇持续推进农房改造工作,12户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完善,让“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在沙桥大地上成为最普遍、最生动的现实图景。



持续开展产业帮扶,为群众增收致富“夯基垒台”。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沙桥镇党委政府结合困难群众家中实际,认真研判,持续开展产业帮扶工作。家在沙桥镇大冲村的困难群众夏先生,是边缘易致贫户并且肢体三级残疾,家庭成员6人其中三人患有残疾,日常医疗开支费用较大,原本家中养殖5头牛发展畜牧业,后面因为筹集医疗费用卖了4头,只剩1头牛,无法继续发展养牛产业,家庭收入受到影响。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沙桥镇党委政府统筹召开会议,与联系领导和“多帮一”干部、驻村工作队与村“四职”多次商议,通过从大冲村委会村的村级集体资金中拿出3000元,“多帮一”干部捐赠2000元,本人出资500元的方式,为夏先生家中买了一头牛,帮助持续发展养牛产业,增加收入。米垭井村委会的鲁先生和沙桥镇索厂村委会的吉先生因病因学综合研判纳入“多帮一”,但是都不同程度存在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增收困难,稳定脱贫存在风险。沙桥镇党委政府与村委会、“多帮一”干部一起想办法、出点子,通过联系领导、“多帮一”干部捐一点,村“四职”、驻村队员凑一点的方式,筹资2000元为鲁先生家购入能繁母羊2头,帮助持续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通过多发争取的方式,联系领导和索厂村委会为吉先生家争取了爱心企业捐赠帮扶,爱心企业出资5000元为吉先生家购入能繁母牛1头,猪仔2只,助力产业发展,保障收入,稳定脱贫。




持续开展动态帮扶,为群众日常生活“排忧解难”。困难群众帮扶工作一直在路上。为全面排查掌握全镇困难群众具体情况,沙桥镇组织开展全覆盖大排查,对存在困难群众认真分析研判,纳入“多帮一”,结合农户家庭实际和需求,制定精准化帮扶措施,定期走访跟进,根据困难群众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动态调整帮扶措施,“对症下药”,如沙桥镇山场村鲁先生其配偶患有癌症,父母年迈无劳动力,其子女都还在上学,制定针对其妻子采取家庭医生定期入户关注病情,帮助其子女申请“雨露计划”,增加烤烟种植合同面积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沙桥镇石桥河村罗先生肢体三级残疾,其配偶在外务工,其子女还在上学,针对罗先生家中情况,石桥河村委会召开会议讨论决定将村级集体经济3000元给予帮扶,并帮助整户申请提升B类低保,帮助其配偶申请省外务工补贴1500元,帮助其子女申请困难学生补助。沙桥镇通过持续开展动态帮扶,精准因人因户制定措施,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存在问题能解决,产业发展可持续,增收致富有方法。


下一步,沙桥镇将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情关心群众,通过持续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