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五顶山乡:“法治副村长”--凝聚法治力量 助力乡村发展


日期:2024年10月24日   作者:   来源:五顶山乡    点击:[]

村中有一位尽职尽责的“法治副村长”,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说:“哪里有矛盾纠纷,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法治宣传,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就是五顶山乡柳德村党总支书记张加前。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根据省州关于建立“法治副村长”制度加强基层法治建设的安排部署,南华县一大批“法治副村长”活跃在基层一线。自担任五顶山乡柳德村委会“法治副村长”以来,张加前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群众化解纠纷、普及法律,解决了一件又一件居民的揪心事、烦心事,创新“法治副村长”多元化角色,充分发挥其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社情民意传递员,走近群众生活听民声

“张村长,今天又来咯!”在柳德村,村民们看到张加前总会热情地向他打招呼。作为“法治副村长”,张加前通过定期走访,融入群众,与村民建立紧密联系。在入户走访和接待群众时,张加前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主动收集群众意见、认真倾听群众的诉求、及时传递群众声音,用真心赢得民心,与村民建立了良好的干群关系,更好地了解和解决了村民遇到的一系列法律问题。

法律服务引导员,实现释法明理多元化

作为一名“法治副村长”,张加前在学习上不放松,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与村民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他深知只有不断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升法律素养,自己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法治副村长”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他还带动乡村干部和村民学法,通过召开户长会、主题党日活动和“三会一课”,定期分享法律知识、分析案例,提高乡村干部法律意识和办事能力;通过邀请“三官一律”、普法志愿者开展火塘夜话、田间地头普法、入户普法等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学习到法律知识,增强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矛盾源头吹哨员,化解纠纷心结少上访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张加前坚信小小的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就会酿成大祸,一定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好矛盾纠纷的“灭火器”。今年年初,村民杨某在邻居李某屋后空地私自设置栅栏开辟菜园并栽种树木,影响了李某的出行。李某多次与杨某协商未果,引发了争吵。“邻里好,无价宝。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啊。”张加前实地走访勘察,确认李某宅基地面积,并邀请律师参与调查。了解情况后张加前多次上门进行调解,从邻里和睦的角度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杨某同意归还所占面积,并移走树木,李某也不再追究其他事宜。

除了邻里纠纷化解,张加前还重点关注着村内各家各户的家庭情况。“多亏了村委会和张书记的帮助,我们的家庭关系越来越和睦,日子也越来越幸福。”家住柳德村段家小组的刘大姐笑着说。“今年丈夫外出打工回来,我们夫妻俩却常常会因一些小事吵闹,张书记得知后,经常到家里来给我们做功课,谈心里话,劝导我们好好过日子,多关心孩子的未来,几次交谈,对我们帮助很大,家庭的小康生活终于真正步入了正轨。”

经过不懈努力,张加前以“法与情”相结合的方法,化解了邻里纠纷,调解了家庭矛盾,促进乡村平安和谐。

乡村法治守护员,联动多方力量护平安

“法治副村长”通过与群众的紧密联系,了解群众所需,解决群众所盼,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变成精准履职的责任。针对易引发恶性案件的“酒、财、情、气”等具体问题,张加前全力履职尽责,组织各小组长、人大代表做好“村规民约”的起草工作,助推法治乡村建设。同时,扛牢压实责任,做好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用心用情共同推动管理服务措施落实在基层,共设平安和谐乡村。“我们时刻紧盯命案防控,深化‘普治结合’,共同分析研判,通过网格起底,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贯彻落实乡平安法治办下发的专项普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张加前说道。

农村工作复杂琐碎,“法治副村长”张加前用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服务精神,肩挑宣讲法律、排查风险、化解矛盾、重点人员管控等职责,用心学习,用心了解,用心倾听,用心落实,展现了乡村普法带头人的动人风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法治新动能。

上一条:一街乡:玉米丰收季 金黄粮满仓
下一条:一街乡: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摸清文物家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