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雨露乡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用心用力用情服务群众、做精做优做细社会治理,连续7年“零命案”,先后被评为楚雄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楚雄州信访工作优秀集体、楚雄州统一战线工作优秀集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宜居示范乡镇、云南省绿美乡镇、楚雄州文化工作优秀集体、云南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示范点,成为“全省十佳”“州内唯一”的示范点命名乡镇。
处于政府驻地所在的杨方村,是雨露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有77户292人。2016年杨方村启动建设初期,矛盾聚集、问题较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通过抓队伍、抓阵地、抓引导、抓服务、抓治理,探索出法治建设推动基层治理聚势增能的科学经验,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杨方村2021年成功创建为第三批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党建引领聚共识,凝聚基层治理“一条心”。雨露乡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心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凝聚各方共识,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打造党建广场、廉政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文化共享空间,以党建为引领,打造美丽和谐新村组。在杨方村设立党小组,定期开展党员活动,充分发展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小组适时组织开展政策法规学习、就业培训和文体活动,申报公益性岗位,组织群众到企业就近务工和外出务工,加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让群众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基层自治稳根基,同下基层治理“一盘棋”。充分发挥自治“本色”作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格局。在杨方村建立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的“一约四会”村民自治制度,做到“家里事家族谈、村里事大家议、民风事会议商”。结合实际需要,按照“5-8户一格”模式,划分“微网格”11个。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收集反馈民情民意,及时调解和处理矛盾纠纷,深入探索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文明风尚,把文明乡村创建与“十无”村小组建设深度融合,推动“大事小事共协商,信访矛盾不出村”。
科技赋能强支撑,打通基层治理“一里路”。通过探索“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之路,打造法治文化阵地,狠抓“雪亮工程”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在杨方村安装摄像头20个,对外宣传电子大屏1个,发动群众安装200余个,抓拍机6个,广播音柱2个,连接千里眼、综治信息平台,做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推动基层治理的信息化、科技化建设,科技化手段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