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五街镇:多维宣讲树新风 文明之花满乡村


日期:2025年09月01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厚养薄葬才是真尽孝,高价彩礼不如共奋斗,还要记得常回家看看老人、多给退役军人点关怀。今年来,五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移风易俗进万家”主题宣讲活动,宣讲员用家常话以“厚养薄葬”“拒绝高价彩礼”“敬老爱老”“优待退役军人”“抵制铺张浪费”等为内容,引得村民围坐倾听、频频互动。自宣讲工作启动以来,五街镇以“接地气、聚人气、有温度”为导向,通过多元形式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推动乡村风气持续向上向好。

阵地宣讲+案例剖析,讲清“为什么改”

五街镇整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个村实践站、农家书屋等阵地,组建“干部+乡贤+志愿者”宣讲队,每季度开展1场以上集中宣讲。宣讲中,宣讲员不照本宣科,而是结合镇内真实案例:讲述镇内某村1户村民为摆“风光葬礼”负债2万元,却在老人在世时疏于照料的“厚葬薄养”反面事例;分享大村坡村委会青年主动将彩礼从12万降至4.6万,用结余资金开超市的“低彩礼”正面故事;曝光某村民办寿宴“18道菜剩一半”的铺张浪费现象,对比“文明食堂”4菜1汤的实惠节俭。同时,专门增设“敬老爱老”“优待退役军人”环节,讲述“好儿媳”张桂英十年照料瘫痪婆婆的事迹,介绍镇里为退役军人优先办理社保、提供就业培训的政策,让村民在“听故事、辨是非”中明白新风尚的意义,从思想上认同“改陋习、树新风”。

田间微宣讲+互动答疑,讲透“该怎么干”

针对村民白天忙于农活的实际,宣讲队推出“田间地头流动宣讲”模式。在春耕的田埂边、秋收的晒谷场、傍晚的村民庭院里,宣讲员凑到村民身边,用拉家常的方式解疑答惑。“办丧事能不能简化流程?”“想给爸妈办寿宴,多少桌合适?”“退役军人创业有啥扶持?”面对疑问,宣讲员一一回应:“村里红白理事会能帮着定流程,不请吹奏师、不撒纸钱等,简单悼念也不失尊重”“寿宴建议不超10桌,菜够吃就好,浪费可惜”“退役军人可去镇便民服务中心申请创业补贴,还有免费技能培训”。同时,现场发放《五街镇移风易俗指南》,明确“彩礼不超6万、宴席不超15桌、每周至少陪老人吃1次饭”等具体要求,让村民知道“新风尚该怎么践行”。

完善制度+榜样带动,讲热“主动去做”

充分发挥14个村委会“一约四会”的积极作用。各村应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红白事操办标准、环境卫生要求等相关内容纳入其中,确保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吸纳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乡贤能人、群众代表等组建红白理事会,全程参与本村婚丧嫁娶等事宜的流程监督和指导,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行为及时劝阻。建立有效监督机制。依托村“两委”、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建立“村干部包片、理事会成员包户”的监督网络,并开通移风易俗监督热线,设立举报信箱,公开受理群众举报,有效遏制不良风气。还为“孝老爱亲模范”“文明婚嫁家庭”“退役军人服务标兵”颁发证书和生活用品,邀请他们分享经验,用身边榜样带动更多人主动践行新风尚。

如今,五街镇的宣讲成效逐步显现,“厚养薄葬”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孝老爱亲”成为共识;“高价彩礼”的包袱逐步卸下,“简约婚嫁”成为潮流;“铺张浪费”的现象大幅减少,“节俭办事”成为常态,村民主动陪老人、帮退役军人的场景越来越多。

下一步,五街镇将持续优化宣讲方式,让移风易俗之声传遍乡村每个角落,推动文明新风真正扎根群众心中、融入乡村发展。


上一条:五街镇召开烟叶收购工作调度会议
下一条:一街乡圆满完成2025年夏季征兵政审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