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五顶山乡:探索“一二三四”法 谱写人居环境新华章


日期:2025年07月18日   作者:   来源:五顶山乡人民政府    点击:[]

瞄定“一个目标”。五顶山乡按照净化、洁化、绿化、亮化、美化、序化“六化”和环境秀美、布局优美、产业精美、生活富美、服务完美、社会和美“六美”要求,瞄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成立了人居环境整治专抓班子,按照“领导抓点、干部包村、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原则,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合力;一周一整治,一月一评比,一季一调度,以“见实效”为抓手,以“治根本”为目的,采取现场查看、互查互评等方式,排名前两位的村委会作典型发言、授红旗,排名后两位的村委会作表态发言、授黑旗。

注重“两点结合”。一是把人居环境整治同乡风文明相结合。坚持党建引领,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融入人居环境整治过程,把厚植乡风文明转化为推动“千万工程”的具体实践。如王家村委会阿斛下村制定村规民约并及时上墙,全面改变“大操大办、攀比炫富、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二是把人居环境整治同绿美乡村相结合。创新共拆、共管、共种、共享“四共”模式,从“小景”着手,通过“微改造、巧植入、精提升”,引导村民在农村“四旁一院”建设,与庭院经济紧密结合发展,做到“一步一绿、一户一美”。2025年,全乡新建“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35个,道路两边及空坪种植樱花树等绿植374株。

创新“三项机制”。一是创新长效机制。采取村民公约等方式,把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施之长远。如鼠街村委会荒田小组是有名的肉牛养殖村,以前一进村就能看见乱排乱放的畜圈污水,通过“两污”治理行动与长效机制,现在已经变成了五顶山乡人居环境示范点,更激发了村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二是创新“红黑榜”。用红榜激发动力,用黑榜传导压力,全乡87个村民小组,每月集中公布一期,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实现从“一处美”到“一片美”的转变。如五顶山乡的“美丽庭院”等各类评议结果都以“红黑榜”的形式公示,使村民学有榜样、比有标杆、差有惩戒。三是创新“村民理事会”。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使村民从“参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在每个村民小组成立微网格,5户至6户成立1个微网格长,由网格员、微网格长组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出动义工2000余人次。

聚焦“四大重点”。一是聚焦空心房拆除。针对危旧空心房、残垣断壁、废弃旱厕等具有安全隐患的建筑物,采取逐个摸查、逐户引导、逐间拆除的措施。二是聚焦农村厕所改造。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整村实施”的基本原则,严格执行统一招标、统一施工队伍、统一施工标准、统一检查验收的“四统一”改厕流程,使全乡卫生户厕覆盖率达82.6%。三是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根据各村人口规模、作业半径、劳动强度等合理配置保洁员,明确保洁员职责。截至目前,全乡配备保洁员64名,投放垃圾桶110个,全乡修建94个垃圾池,清理“五堆十乱”361处。四是聚焦村容村貌提升。坚持“一村一特、一村一策”原则,因地制宜做好村庄发展规划,展现独特风采。如新村村委会梅子树小组利用墙体绘制,将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内容“搬”上村庄的外墙,充分展现新时代乡村村貌。

上一条:五顶山乡:“小板凳+”架起党群“连心桥”
下一条:沙桥镇“十个一批”多点发力 推动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