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和弘扬民族刺绣文化,提高农村妇女的劳动技能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东南大学与县妇联携手举办了为期10天的五顶山乡2025年彝绣精品提升培训班。本次培训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彝绣产业的发展,促进妇女群体就业与收入增长,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本次培训共有25名五顶山乡农村群众参加,在开班仪式上,云南省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丁兰英老师深刻阐述了彝绣培训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她寄语学员们要倍加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技艺,致力于将彝绣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并通过自己的匠心独运实现经济收益,为乡村振兴贡献女性力量。相关领导也莅临开班仪式,对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支持,期望通过本次培训,培育出更多杰出的绣工,推动南华彝绣产业迈上新的发展阶段。
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包括彝绣的针法、色彩搭配、图案设计等多个方面。重点教授盘金绣,即“盘线绣”,该技法是利用金线或银线在布面上盘绕出图案轮廓,并用棉线固定成型的刺绣技术。在传统的彝族服饰中,盘金绣常被用于装饰衣领、袖口等关键部位,绣制的太阳花、羊角纹、火焰纹等图案,既体现了民族的图腾信仰,又因金属线的光泽而显得庄重华丽。鉴于其复杂的工艺流程和对走线力度、盘线弧度的高要求,过去仅限于家族内部的口传身教,掌握者甚少。本次培训采取了集中授课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理论与实操并重的教学模式。在培训现场,学员们热情洋溢,全神贯注地学习,积极实践,普遍反映收获颇丰。学员罗芳满怀激情地表示:“此前我对彝绣仅有所了解,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领悟了彝绣的历史文化内涵,并掌握了诸多新的针法和技巧,对今后从事彝绣事业充满信心。”
在五顶山乡,盘金绣的培训不仅使更多人重新拾起这门古老技艺,更将其打造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随着越来越多绣娘熟练掌握刺绣技能,她们的作品既保留了传统彝族刺绣的独特魅力,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经过不懈的探索与努力,五顶山乡的彝绣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让沉寂千年的彝绣焕发出新的生机,还有效缓解了留守妇女的就业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当学员们的双手舞动,金线银线在布料上绽放出绚丽光彩时,盘金绣已不再是博物馆的收藏品,而是成为融入日常生活的实用艺术,更是当地群众用针线编织出的致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