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雨露乡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推进农村撂荒地整治作为严守耕地防线、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组织全乡7个行政村全力落实好撂荒地整治工作。
走进雨露乡后甸村撂荒地复耕现场,三五成群的群众分工明确、井然有序,现场也是一片热闹景象,在稍微平整一点的地里大型机器轰隆隆的作响,陡峭一点的地里有三五群众用手扶耕地机通力协作、自用工具翻种的欢声笑语响彻整个山间,勾勒着一幅别样的“春耕图”。

“近年来,由于村里大部分中青年人外出务工,留守的老人无力耕种,山上的地就荒了。但从去年村委会牵头成立了南华县雨露乡和美乡村农事服务合作社开始,合作社可以帮农民代耕代种代收,农民还可以加入合作社获得收益,不仅提高耕地耕种率,还可以促进农民增收,真是一举两得。”后甸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说到。
在精准排摸撂荒地的基础上,雨露乡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引进优质种子140余斤免费提供给耕地撂荒户进行种植,计划在风华雨露景区及周边种植油菜230亩,指导乡村走出一条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真正让撂荒地“活”起来。

近日来,雨露乡组织乡村干部入户发放、张贴《雨露白族乡人民政府关于杜绝耕地撂荒行为的倡议书》,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政策,引导农户认识到耕地保护、恢复撂荒地的重大意义,动员广大农户主动参与到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中来。截至目前,雨露乡发放、张贴倡议书2500余份,广泛调动了群众复耕复种的积极性。

“乡党委政府不仅给我们提供免费的种子,还派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人员到田间地头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指导服务,我们耕种的积极性更高了!”在地里耕种的花树大村村民杨美珍高兴地说。在撂荒地整治工作中,乡村党员干部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问农所需、解农所难,形成共同推动解决撂荒土地工作的强大合力,也让群众尝到了撂荒地复耕带来的甜头。
雨露乡坚持重点工作在哪里,党的作用发挥就在哪里,采取“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干群联动”的工作机制,以支部书记为所辖“责任田”责任人,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复垦、组建党员服务队等方式,分类逐块有序引导群众清理腾退、恢复耕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撂荒地治理高治高效。

各村紧盯目标任务,乡村两级干部下沉到田间地头,对全镇撂荒地进行实地核查,切实摸清撂荒地的具体情况,按照“一地一策”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制定有效复耕方案,对撂荒地实行网格化管理,由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将整改工作细化到村组、落实到农户,形成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我们将按照先易后难、重点推动的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复耕复种小麦、油菜、荞麦等粮食作物,确保全面完成撂荒地恢复生产。”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信心满满的说。

解决撂荒耕地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雨露乡将继续坚持责任落实和政策引导两手抓,把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行政村,调动各类主体的种粮积极性,争取粮食耕种面积较上年只增不减,确保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雨露乡作为传统农业乡镇,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对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全乡农业产值有很大的帮助。“下一步,雨露乡将积极引导农户全面盘活撂荒耕地,确保撂荒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让撂荒地真正‘活’起来、种下去,全力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让‘良田’回归‘粮田’。”雨露乡党委书记夏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