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标准农田,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

高标准谋划,切实扛牢政治责任。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调研谋划,先后召开党委会、现场会4次,谋划部署地块选址相关工作。根据地域实际情况,将马街镇1.1556万亩土地划分为2个标段,由分管领导协调推进,包村领导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抓好落实,切实做到组织领导有力、统筹协调有力、项目建设有力。建立“三级联动”摸排机制,组织镇村组党员干部对全镇宜建地块开展专项调查,精准建立44个地块动态台账,覆盖9个村委会1519人。为保障每个项目地块能顺利实施,马街镇组建了由“镇政府+村委会+施工单位”三方协调小组,针对进场道路及施工中出现的各类棘手问题积极协调处理30余次。

高质量建设,强化重点领域保障。马街镇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与设计方密切沟通,基于项目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周边农户的通行道路、排水沟渠展开规划,科学合理地布局项目区内的农业生产配套设施。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1556万亩,含高效节水建设面积0.0357万亩,项目新建21条机耕路,总长度为18843米,路面净宽度3.0米,建设沟渠3条1067米,蓄水池8座,管道12171米,小坝塘修复4座,田块整治0.113万亩,不仅能满足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需求,又能全方位方便农民的生产与生活。

高水平管护,多方保驾护航。创新管护机制 扭转“重建轻管”现象,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及时将已建成的耕地、农田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道路等资产移交村委会,签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责任,强化管护利用。建立起政府主管、行业部门监管,村级组织、受益农户共同参与的管护机制。将县财政预算、村集体经济收益等纳入管护经费主要来源,提升建后管护水平,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发挥效益一亩。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管护率达到100%。
高效率利用,乡村振兴加速度。项目的实施深度挖掘并释放了土地的潜在价值,一是解决了“靠天吃饭”问题,增强抗旱排涝的能力,保障农作物稳定生长;二是集中连片的田块便于农业机械作业,降低耕种成本;三是利于开展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让种植户更方便地参与订单农业、合作经营等新模式,拓宽增收渠道。官上村委会高标准农田建设区村集体种植向日葵连片100余亩,全面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让低效、撂荒土地重焕生机,成为稳产高产的良田,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