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牵动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五顶山乡作为典型的山区乡镇、劳务输出乡镇,共有户籍人口9931人,其中外出务工的有4369人,几乎每户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务工,留守老人、儿童现象尤为突出。近年来,五顶山乡以党建赋能,构建“老有颐养、小有善育”的全龄服务体系,把群众的需求了解清、解决好,是推进“一老一小”工作、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关键。

今年以来,五顶山乡聚焦群众特别是“一老一小”反映最强烈、最迫切的需求,推进“双下沉两走进”,推动资源下沉、力量下沉,让群众走进基层阵地、让服务走进群众心里,构建党建引领下的“一老一小”朝夕驿站新场景。累计整合资金40多万元,新建共享阵地1个,开展服务43余场次,服务3000余人次。
党建赋能 大力度提升基层组织服务力。划网建格,建立最小服务单元。全乡共建立1大网、6小网、87网格、468微网格,以网格为单位,将其作为“一老一小”服务工作的数据库、前哨站、服务点。建立网格党群先锋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员联户、邻里互助,进一步做细做优老幼服务。党建联建,实现资源有效共享,提供更多场地共享,非工作期间开放农家书屋、足球场、篮球场等场所,并建成民族打跳广场1个、口袋公园和苗圃花园1个,实施集镇亮化工程,为群众拓展更多活动空间,提升服务质量。举办“冬季”村晚、戏曲下乡村、篝火打跳晚会等47场文化活动,丰富“一老一小”精神生活。
聚焦需求,提升“一老一小”服务空间
整合卫生室、农家书屋、活动室等村级资源,每个行政村至少建成一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配备医疗、文化娱乐、日间照料等基本设施,提档升级村级家门口养老服务站,为遇到特殊情况无人照料、到村卫生室看病、村委会办事的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根据老幼群体需求,对街道上兽医站闲置房屋进行改造升级,建成带有宣教、服务等功能的“一老一小”朝夕驿站。每天安排至少1名工作人员在驿站中对群众进行服务,把建好的阵地用好、用活。每逢街天是驿站最热闹的时候,“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幸福场景也从桃花源中走出来到了这里。走累了的老人来驿站歇歇脚、喝喝水,许久不见的老熟人俨然也把驿站当作感情联络点坐在一起唠嗑,小孩子们也聚在院子的儿童游乐区一起玩耍。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也在四周穿梭着,为群众提供添水、解惑等志愿服务。同时培养政策宣讲员24名,街天时在驿站、平时在村里进行政策法规、交通安全、反诈宣传、健康养生等方面的宣讲。

着眼微处,做好“一老一小”弱势群体的关爱服务。
摸清底数,建强志愿服务队。五顶山乡经过认真调研、走访摸排,排查全乡68名留守儿童和212名留守老人,建立相关台账,制订出台帮扶措施工作制度,组织全乡干部职工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认亲的方式,常态化提供关爱陪伴、生活照料、课业辅导、助洁助医、情感疏导等个性化结对关爱服务。广发倡议书,呼吁更多返乡创业、大学生、退休人员等群体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关爱特殊群体。以“村四职+乡级干部+热心邻居”的方式扩招志愿服务团,动员160余人加入志愿服务队,运用“每周一次线上交流、每月一次面对面帮扶、每季度联合家访、每年满足一个微心愿”的“四个一”工作法,定期开展关爱“一老一小”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