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清风,绵绵细雨,寒冬已去,春的气息沿着礼社江河谷不断抬升,位于五顶山乡牛丛村委会小组的百亩刺头菜,灰褐色光秃秃的枝头悄然冒出棕色小包,小包在一夜之间抽出嫩芽,苍茫山色中莹莹绿光,唤醒了春光。

“刺头菜年年发,生态又致富”,赵子红怀抱刚摘下来的刺头菜喜笑颜开地说,“头芽已经卖得7000多元,卖完二芽、叶子和小苗,绝对超过2.5万元。”
五顶山乡地处高海拔冷凉山区,深山丛林中,生长着很多刺头菜。10多年前,刺头菜“长在深山人未识”。2017年1月,村民赵子红返乡创业,决定发展刺头菜。8年弹指一挥间,在五顶山刺头菜由天然野生变成人工种植,由叶子变成票子。赵子红也随之由“牛丛村刺头菜人工种植第一人”变成“牛丛村刺头菜人工种植领头人”,同时赵子红本人被纳入县级乡土人才库,他经营的红焕家庭农场被农业部门授予县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获奖励扶持资金2.2万元。

“刺头菜从头到脚都是钱。芽苞平均每市斤20元,嫩叶每市斤7~8元,根部发出来的小苗每苗要卖3~5元。按照现在每亩纯收入1300元计算,再过一年,500亩刺头菜全部进入丰产期,全村就有65万元收入啦。五顶山产业扶贫‘钱途’光明。”望着形状如莲花般绽放的五顶山和此起彼伏的刺头菜,普晓菲和李忠武两位牛丛、新村村党总支书记喜上心头。今年五顶山乡在抓林下经济上下足功夫,由新村、牛丛村委会牵头,种植500亩刺头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流转荒地,为村民增收。

6个村委会合资创办的企业在南华县城首家村集体餐饮店铺——“五串”烧烤店,店里推出了“野菜”系列烤串,刺头菜有了新吃法和新销路。500亩刺头菜与市场对接越来越紧,今天采摘下来,明天就成了县城、昆明等地超市和餐厅的一道美味佳肴。这一次次的勇于尝试和创新,生动体现着五顶山乡党委、政府对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的探索,充分发挥林下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而奋斗。
五顶山乡将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发展壮大林下经济,不断拓宽“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种好一棵树,培育大产业。2025年,五顶山乡刺头菜种植面积将超过2000亩,产值达260万元,林下刺头菜已成为五顶山乡产业振兴的其中一根“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