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南华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五顶山乡:彝绣“绣”出乡村振兴新图景,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增收


日期:2025年04月21日   作者:   来源:五顶山乡    点击:[]

地处哀牢腹地的五顶山乡,近年来以彝族刺绣文化为突破口,通过挖掘非遗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拓宽就业渠道,走出了一条传统技艺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不仅让千年彝绣焕发新生机,更有效解决了留守妇女就业难题,是探索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

非遗传承破题,指尖技艺变致富产业。五顶山乡的彝族刺绣历史悠久,妇女自幼习得“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做笔”的精湛技艺,服饰纹样中蕴藏着虎图腾、马缨花等民族文化密码。然而,受制于交通闭塞、市场对接不畅,精美绣品长期“藏在深山人未识”,大量留守妇女空有手艺却难以转化为经济收益。启动“彝绣振兴计划”后,五顶山乡成立了凤羽彝绣专业合作社,通过“企业+合作社+绣娘”模式整合资源,与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稳定订单让绣娘“接单无忧”。

技能提升,深山绣品走向全国市场。近年来彝绣培训也在不断增加。组织10余名绣娘到州上、县上参加6期的彝族刺绣培训,并在本乡开展3期培训班,培训绣娘133人次。组织3名手工彝族刺绣从业人员到县上参加手工彝族刺绣技能竞赛,并获得“东大杯”刺绣大赛优秀奖。培养出1名绣娘获得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山坳里第一缕炊烟升起时,我们正在阿丽姐家的火塘边喝烤茶。她的手在火草麻布上舞动:“上次乡里领导带我们到县城的彝绣馆学习,还有专业老师指导我绣得不好的地方哩!瞧,我绣的花是不是更好看了。”看着火草麻布渐渐被彩色丝线勾勒出花朵,她用针脚把山花烂漫的春天永恒留存。“不要看这圆圆的布上只绣这么几朵小花,我一天至少能绣6块,这一块我就能赚7块钱呢!”拿起旁边绣好的一块麻布阿丽姐又说:“像这种满绣的是10块钱一单。”茶罐咕嘟咕嘟响,把家长里短熬成琥珀色的晨光。五顶山乡近年来不断探索着乡村振兴的致富道路,这条路越走越宽阔,如初升朝阳这般,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上一条:“民族团结进步+”擘画雨露乡村振兴新图景
下一条:五顶山乡:“三防”齐发力,筑牢防火安全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