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间地头,在农家院落,在建设工地……兔街镇各级人大代表们的身影始终与群众紧密相连。他们怀揣“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赤诚,将履职的根深深扎进泥土之中,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化解民忧,人大代表真正成为了各级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坚实桥梁。

听民声,在“院坝田坎”间原汁原味汇聚民意
代表们深知,真声音在泥土里,好办法在群众中。他们坚决摒弃“坐堂问诊”,将履职的“主阵地”前移到村社院落、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依托遍布各村的“人大代表联络室”,代表们定期“坐诊”,耐心倾听来访群众的心声。更多的时候,他们主动“出诊”,将“代表联系选民日”放在农家小院、放在阳光晒坝、放在合作社厂房。大家围坐一起,没有拘束,掏出心窝子话。“县人大代表鲁天强,我们大家门前雨天泥晴天灰,这可咋办啊?”兔街镇小戈瓦大村的鲁明焕看着门前那条下雨天就泥泞不堪的“揪心路”说道。“钱永荣代表,家里的电压不稳,电饭锅、电磁炉等家用电器用着不放心,请你帮我们反映解决一下。”兔街镇大古木黄草岭的廖学春到大古木人大代表联络室反映。“阿发荣代表,我想创业种植黄精,但是我没有相关种植经验,能不能帮我请专家指导指导。”半坡村委会返乡创业的张大哥期盼着能有更便捷的农业技术支持……这些沾着露珠、带着温度的诉求,被代表们记入“民情日记”,成为推动问题解决的第一手鲜活素材。

纾民困,以“实干担当”化解急难愁盼
代表们深知,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号角,百姓的“问题清单”就是履职的“责任清单”。他们绝不让群众的期盼在“记录本”上“睡大觉”,而是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针对鲁明焕反映的道路问题,代表们迅速实地踏勘,形成详实议案建议提交镇政府。经过多方协调和不懈努力,一条崭新的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为了解决廖学春牵挂的用电问题,代表们积极奔走呼吁,协调对接县供电局提供资金项目支持,让群众用上了“放心电”。张大哥需要的农业技术指导,也在代表们穿针引线下得以解决,镇农技站专家定期下沉服务,田间地头开办“流动课堂”,手把手传授新技术。在代表们持续跟踪督办下,过去一年,就成功推动解决涉及道路硬化、沟渠修缮、安全饮水、产业发展等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30多件,一本厚厚的“民生台账”,写满了代表们履职尽责的印记。

暖民心,用“长效常治”守护万家幸福
为民解忧非一时之功,更需长久之策。兔街镇人大主席团着力推动代表履职常态化、联系群众制度化、问题解决长效化。精心组织代表围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群众关心关注的课题开展深入调研,形成高质量报告,为镇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定期召开选民代表座谈会、民生实事项目意见征询会,确保公共决策深深扎根于民需民盼。一批批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项目在充分吸纳代表和群众意见后得以实施:老旧管网改造让清泉流进千家万户,乡村卫生室升级让群众看病更近更安心,文化广场的建成点亮了乡村的夜晚……代表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安宁与幸福,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庄严承诺在兔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民忧所系,履职所向。兔街镇各级人大代表们始终怀揣一颗为民赤子之心,深深扎根于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他们用沾满泥土的双脚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铮铮誓言,用务实担当的行动诠释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蓬勃生机。未来,他们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躬身前行,用心用情用力书写为民服务的新篇章。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永恒“赶考路”上,代表们的足迹,必将踏得更深、行得更稳,让一座座坚实的“连心桥”跨越沟壑,抵达民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