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沙桥镇与七彩游学楚雄康养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举行文旅开发运营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沙桥镇红色文化、彝族风情、非遗技艺与自然风光的综合开发迈入新阶段。根据合作协议,该公司每年将给沙桥带来10000人次游客量,公司运营收入突破3000万元。此次合作将深度整合沙桥特色资源,打造集红色教育、民族体验、非遗传承、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文旅新标杆。

红色印记:在历史长河中汲取奋进力量
沙桥镇的红色基因底蕴深厚。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沙桥,留下了珍贵的革命记忆。红色文化开发将以红军长征过沙桥陈列馆、沙桥镇党史党性淬炼中心为起点,串联茶马古道“重走红军长征路”体验线及瓦黑井大田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系统梳理长征历史脉络,让参观者在行走中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与豪迈,在聆听中领悟革命先辈的初心与使命。同时,依托茶马古道“重走红军长征路”线路及瓦黑井大田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沉浸式红色研学体验区,让游客在行走中感悟长征精神,在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

彝风古韵:在民族村寨里触摸文化根脉
彝族文化是沙桥镇的鲜亮底色。走进沙桥镇石桥河彝风小院,青瓦土墙间流淌着浓郁的彝族风情。聚焦彝族传统建筑、民俗礼仪与生活智慧,打造沉浸式彝族文化体验区——游客可参与彝族刺绣、跳脚舞等民俗活动,品尝羊汤锅、焖洋芋等特色美食,在与彝族群众的互动中,深度感受“火塘边的故事”“山间的歌谣”里藏着的民族密码。古老村寨将焕发新活力,成为展示彝族文化的生动窗口。从服饰到饮食,从节庆到日常,浓郁的彝乡韵味将在这里绽放,成为展示彝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非遗传承:在指尖技艺中延续火草记忆
“一把火草、一缕麻线,织出岁月的纹路。”沙桥镇罗翠英省级非遗火草麻布纺织技艺传承基地,承载着一项濒临消失的古老技艺。火草麻布纺织需经采草、晾晒、捻线、织布等数十道工序,凝聚着彝族先民与自然共生的智慧。围绕重点保护这一非遗技艺,通过制作技艺体验、研学参观、作品展示等方式,让这门古老技艺走出深闺——游客可亲手参与纺织,感受麻线在指尖穿梭的韵律,让火草麻布从“博物馆”走进生活,让“指尖上的传承”在新时代延续下去。

山水画卷:在绿水青山间邂逅诗与远方
沙桥镇的自然风光,是大自然馈赠的宝藏。龙箐梁子林木葱郁,四季皆景,春有山花烂漫,秋有层林尽染,是徒步吸氧、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凤山湖一湖两景:秋冬季碧波荡漾,两岸青山倒映,既可泛舟湖上,也可沿湖漫步,尽享“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惬意;每到枯水期,水库中央,一道无形的界限将世界分作两半,一半是粼粼碧波铺向天际,一半是茵茵草甸漫向远山,在烈日与清风里,各自舒展着最鲜活的模样。依托沙桥美丽的自然风光通过文旅项目开发运营,让游客在绿水青山中卸下疲惫,邂逅田园诗意,沉浸式感受山水之灵秀。

此次签约是沙桥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沙桥镇与七彩游学公司将携手深耕资源禀赋,让红色文化更富感染力、彝族风情更具吸引力、非遗技艺更添生命力、自然风光更显魅力,为游客带来“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的全新体验,助力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